利益决定一切吗确立正确的人生志向,走正道
利益决定一切吗?确立正确的人生志向,走正道行正事做正人
前面文章,我们可以说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切都要从利益角度来分析,并且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和事实。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却不能总是从利益出发的,因为人不仅包含了兽性还包含了神性,这就是人的复杂,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而达到不同的层次。
历史的车轮继续旋转不停,张仪这个靠嘴皮子发家的所谓纵横家,带动了一大批人参与这个忽悠事业,并且为个人谋取了巨大的利益。只要够胆,只要敢说,好像没有他们达不到的目的。
楚国与秦国战争失利后,必欲除张仪而后快。这就是人的劣根性了,从来不反思自己,总是拿自己的错误怨恨别人、惩罚别人,这样的人是不会幸福的。楚王就给秦王说了,我把黔中这块地给你,你把张仪给我,让我把他杀了吧。张仪听说这事,就给秦王说:“让我去吧。”秦王说,你这不是找死吗?张仪虽然真本事没多少,人性把握得却很到位。他就说了,秦强楚弱,楚王不敢把我咋样。况且,我跟楚王的宠臣靳尚很熟,靳尚又是楚王的爱姬郑袖的心腹,郑袖的话,楚王没有不听的。
张仪欣然前往楚国。楚王把他捉到狱中,准备处死。靳尚对郑袖说:“秦王十分宠爱张仪,想用上庸等六个县及美女来赎回他。大王看重土地,又尊重秦国,那样秦国的美女将被宠幸,您就会遭到冷落。”于是郑袖日夜在楚王面前哭着哀求:“当年的事,不过是臣各为其主。现在要是杀了张仪,秦国必定震怒。我请求让我们母子两人先迁居江南,不要成为秦国刀下的鱼肉。”楚王于是赦免了张仪,还以厚礼相待。
张仪得了便宜还卖乖,又去游说韩国与秦国交好并出兵攻打楚国,韩国也答应了。张仪回到秦国一报告,秦王很高兴,给他封了六个城和武信君的称号,可谓人生登峰造极。他再接再厉,又去游说齐、赵、燕,连敲带打,连蒙带骗,让人屈服,收人好处,可谓春风得意。然而,好景不长,刚要回来报告,还没到咸阳城,秦惠王就挂掉了。秦武王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秦王很不待见张仪,朝中大臣也都说张仪的种种不好。其他各国一看秦国意见不统一,以前说的也就不算数了。
张仪一看,秦国没法呆了,得了,我还是到各国去就说吧。于是,对秦王说,齐国非常恨我,我到哪个国家,他就会攻打哪个国家,你让我去祸害魏国去吧,这样他们两个国家打仗,秦国就可以渔翁得利了。秦王同意了。张仪去了以后,齐国还真就去打魏国了。魏国也很无奈,然后张仪说我来给你退兵吧。于是,让人给齐王说,张仪到魏国本来就是秦王定下的策略,就是想渔翁得利的,你们别那么傻上当了。齐果然退兵了。张仪在这又把秦给卖了,但自己在魏的地位就比较稳固了,还当上了相。可是,不到一年,张仪也挂了。
张仪与苏秦都以合纵、连横的政治权术游说各国,达到富贵的高位,使天下人争相效法。还有个魏国人公孙衍,名号犀首,也以能说会道著称。其余的苏代、苏厉、周最、楼缓之流,纷纭而起,遍于天下,务必以诡辩诈术一争高下,多得举不胜举。然而还要数张仪、苏秦、公孙衍当时名声最为显赫。
景春就和孟子讨论这个事了。说:“公孙衍、张仪这些人岂不是个个都是大丈夫吗?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本事大得很啊。”孟子说:“这怎么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呢?你难道没学过礼吗?什么样的路才是正道呢?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身居高位就带领民众一起行正道;没有官职也要独善其身,自我修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做人是要有底线的
即便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也要谨守做人的道德底线和基本的规矩礼仪。不能因为别人如何如何我就要如何如何,不能因为别人都做我也要这么做。而是要做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走正道行正事做正人。
不要盲从于不好的社会风气
人是容易被环境影响的,因为人是群居动物,模仿是人学习的本能,像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说了环境的重要性。而从动物到人的转变,就是因为人有独特的思想。不能因为别人坑蒙拐骗而发财,自己就要去这么做。片面的去追逐利益只会导致不好的结果,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好的思想和行为必然把自己拉到和自己一个层次的人中间,这样的环境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的。
将人生志向与国家大势结合起来
正道的原意就是最宽广的道路,可以行车马,还有专让人走的路叫“径”,比较窄了,甚至还有更窄的路。古代圣贤教人叫走正道,是因为正道会越走越宽的。谨守仁义礼智信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都会发挥自己的正能量,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同时,只有把自身的价值与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时,个体的价值才能更好、更高地实现。
总之,没有人可以为所欲为,歪门邪道自带煞气,最终只能伤了自己。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保持自己内心的圆满,从而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天地大道,从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不断修正自己的作为,同时,不脱离现实生活,切合社会实际,总会有一个比较完美的人生,而不至于一辈子的蝇营狗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