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十部电影让有才的你月薪3千变3万

现代社会,职业和工作往往比爱情家庭更为重要,行走都市,即便是高富帅,每一个人的第一步也大多是找一份工作,为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奋斗。可惜的是,身处职场,很少会有前辈手把手教导你如何前行,以下10部形色各异的电影,也许可以为你的升职加薪提出一些小建议。

1.《中国合伙人》:以己之长,定己之位

初入职场,就算你有鸿鹄之志,也难免眼前茫然一片,觉得有千头万绪,好多事情要做,却又不知从何做起。实际上,刚进入职场,什么人际关系、工作重心、未来规划都不是头等大事,而真正需要及时确定的,则是自己的定位。好比《中国合伙人》中,成冬青、王阳和孟晓骏三兄弟刚刚办起新梦想之时,尽管有生源、校址等等问题摆在面前,但他们首先处理的,反倒是各自的定位问题。王阳泡过洋妞,受过外国文化的熏陶,因此对美式思维熟稔于心,教授这块最为合适;孟晓骏作为三人中唯一出国成功的,担当签证教官,当仁不让;至于成冬青,一介卢瑟启是对出国之路上的酸甜苦辣知道得一清二楚,以过来人的身份传授经验,则是校长的责任。触类旁通,他们的创业之策,恰也是职场之道。新梦想之所以能在这三驾马车的引领下,朝着华尔街呼啸而去,正是靠着三人如此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分工。同样,初入职场,如果不能明鉴自己在整个公司体系中的位置,不能了解自己这块砖能起的作用,那么所谓未来,也只能是止步不前。当然,成冬青等三人的成功也告诫我们,定位也需要以自己的特长和经历为基础,唯有扬长避短,才能让自己在岗位上发光发热。而这份热度被领导发现,只是早晚之事。好似王阳授美式思维如鱼得水,孟晓骏讲签证技巧手到擒来,成冬青述成功经验情理相合,定位与所长一旦配合得天衣无缝,上位之路也必将通畅无阻。

当然,以新东方为原型,讲述创业之路点点滴滴的《中国合伙人》,不仅暗含了职场之道,更是一部饱含友情、怀旧、爱国等众多元素的集大成之作。某种意义上说,陈可辛的电影总会带着怀旧的伤感气质,其成名作《甜蜜蜜》即是如此。不过,陈可辛这一次的怀旧,看似只为创业成功者歌功颂德,实则,这是对一代人的纪念。无论是北大校园的种种往事,还是出国热刚兴起的历历在目,这都是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生活。如果你恰巧与影片中的成冬青等人经历过同样的岁月,就能获得更大的共鸣。即使与片中人物不属同代,那么,那些描绘兄弟情谊的段落,那些唏嘘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慨叹,也同样能击中你的心灵,催下你的眼泪。

说起兄弟情谊,不得不提到本片的三位男主角,在生活里,他们都是各有特色的型男暖男,但到了《中国合伙人》中,便纷纷改头换面。黄晓明不得不扮起土鳖,佟大为留起了长发,邓超则端起了架子,但不管扮相如何,终逃不过为友情留下的男儿泪。导演陈可辛说,拍男人的哭戏,往往是最美的画面。片中,三位男主各有号啕大哭的段落,而在拍摄之时,三位男主也是一哭不可收拾,更有兄弟三人大醉争吵一段,黄晓明一哭再哭,就算导演喊了cut,他也是一把推开上来安慰的工作人员,执意继续大哭。入戏之深,可见一斑。恰是三位演员的敬业与专业,使本片的表演水准更上一层,加之浓浓的怀旧气息,让《中国合伙人》成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2.《在云端》:职业的心态,职业的操守

在完成自己的定位之后,进入职场的新人就会面对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心态。尤其是当这份工作并非闭门造车,而是要与外界频繁地接触,那么,在有一份职业心态的基础上,还得面对职业操守的要求。《在云端》中的两位主角,为我们演示了心态与操守对一份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混迹职场的意义。

老江湖瑞恩和新人娜塔莉面对着同一份工作一一劝退各个公司的员工。说白了,他们做着极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不仅要全美国地到处飞来飞去,还得代替躲起来的老板,向那些要被裁掉的员工说一句你被开除了。不过,执行同样的破差事,俩人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瑞恩驾轻就熟,能让人在得知自己被炒鱿鱼的同时,发不出火气,反倒客客气气,事情办得干净利落;娜塔莉则畏手畏尾,生怕对方吹胡子瞪眼,而结果往往变本加厉,最后搞得自己被喷了一脸睡沫不说,还弄得一团乱麻。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心态与操守。

首先,娜塔莉太嫩,心理防线太薄,对于工作上,越是怕什么就越是来什么的定理完全不了解;其次,对于职业操守的概念,娜塔莉有所误解,她将同情心带入到操守之中,将社会道德与职业操守混淆,从而让自己放不开手脚,无法顺利完成工作。在这两方面上,瑞恩给娜塔莉好好上了一课。就工作心态和操守而言,瑞恩首屈一指,没得话说,但他的问题在工作之外此是后话,按下不谈。而随着情节的发展,娜塔莉渐渐克服了心态的问题,校准了操守的概念,从此,一个职业的职业人诞生了。所以,想要在职场里混得开,光有人际关系什么的并没多大用,地痞流氓的人际关系处得都很好,可有什么用呢?想要变得更加职业,唯有摆正心态,谨记操守,才是王道。

《在云端》可以说是导演贾森雷特曼的又一部力作,本片讲述了由乔治克鲁尼扮演的空中飞人辗转上万里数,到美国各地解雇不同公司的员工,没想到,新人娜塔莉开发出一套远程系统,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瑞恩的工作。于是,为了取长补短,俩人一起上路。在路上,他们各有所获,娜塔莉学会了职业的心态与操守,而瑞恩则懂得了,自己之前深深钟爱的在云端的生活,到头来只不过是自己空虚寂寞的证明。

影片不仅在情节上精雕细琢,使得余味长存,演员的选择同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曾经的钻石王老五乔治克鲁尼,自然是独当一面的万人迷,有他在片中坐镇,不怕吸引不来成堆的人气;另有维拉法米嘉,看似名头不响,实则才女一枚、女神一尊,片中风情万种,愣是把克鲁尼迷成了痴汉;再加上初出茅庐的新人安娜肯德里克,模样稚嫩,演技老练,引人期待。三位的表演在当年同时入围奥斯卡影帝和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就足以说明表演上的出色水准。此外,导演雷特曼惯有的幽默风格穿插在影片之中,细细的人情味和怅惘的人生经历,也值得我们一品再品。我们自以为脚踏实地的生活,有朝一日幡然醒悟,保不准就是荡在云端的一场黄粱梦。这样的疑问随着影片被抛出,令人咀嚼之后,陷入沉思。

3.《点球成金》:学会使用大数据,翻身就在眼前

身在职场,不论你是领导还是员工,都会面对这样一种境况:不论你怎么努力,最终都败给了金钱。你身为领导,好不容易培养出一批得力的助手,没想到别的公司随手扔来一沓钞票,跳槽的跳槽,挖角的挖角,原来的班底分崩离析,一夜回到了解放之前;你是个市场销售,白天拉赞助,晚上陪客户大保健,只为留住手头仅有的几个金主。没想到,宿醉之后,接到几个电话,喂,不好意思,XX公司开的价比你们的高,这次就对不住了。辛苦的努力全部泡汤,最可气的是之前的花费,还不能报销。说到底,还是一个钱字。

《点球成金》中的球队经理比利同样是孔方兄的受害者,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球队主力,纷纷被财大气粗的纽约洋基队挖走,眼看新赛季就要开始,球队阵容老的老、小的小、废的废,公司上层还一毛不拔,还要好成绩,简直要把比利往死路上逼。就在这时,耶鲁大学的高材生彼得适时出现,他提出用大数据分析球员,从而使球队收罗一批尚未成名的潜力股,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多的胜利。比利和彼得一拍即合,利用自创的大数据系统,买进了一群不论上层还是球迷都大呼看不懂的球员。然而,事实胜于雄辩,比利的球队在磨合之后,所向披靡,最终的成绩直逼纽约洋基,堪称棒球史上的奇迹。

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这压根儿不是奇迹,这是数据的力量。同样的道理放在职场,一样管用,如果你学会使用大数据,就不用担心员工被挖走、客户被撬掉,因为你用数据替自己撑腰,它能帮你找到无数物美价廉的替代品。源源不断的优势不断积累,助你在不败之中越走越远,就算你是一介底层,也能凭借手中的数据节节高升。在这个信息就是金钱的时代,掌握了数据,就是掌握了财路,还怕别人的重金断了自己的财路?有大数据为你开路,屌丝变成土豪,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点球成金》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根据原著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就情节来看,实际上是相当无聊的。一个棒球队经历利用数据改变管理模式从而赢取胜利的故事,在类型上,是一个尴尬的存在。既没有传统体育电影的励志精神,也不像传记电影有核心的知名人物,戏剧冲突都是点到为止,就连核心要素棒球,也只是美国人自家的香饽饽,放之于世界,终究小众。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怎么想都很无聊的故事,在导演贝尼特米勒手中拍得兴味十足。他将影片的重心,放在了比利和彼得如何收纳球员的过程之中,这就使得影片产生了一种经营类游戏的感觉,观众仿佛被代入影片,成为一个棒球经理,买进一个个物超所值的球员,并最终与比利一块儿,享受着愉悦的成就感。

说白了,《点球成金》放大了电影的一个特质一一造梦。它使多数人这辈子都无法实现的经历(管理一支球队),通过影像,幻化为真实,麻醉了观众,整晕了看客,最后娱乐了大众。另外,有布拉德皮特担当男主,自然是如虎添翼;小胖乔纳希尔也是演技精湛,展现了他喜剧之外的风采。至于导演米勒,虽初出茅庐,但前有《卡波特》打底,又有《点球成金》闪光,现有《狐狸猎手》风靡,前路一片光明。

4.《利益风暴》:及时切割止损,研究弃子之道

在围棋的方格世界里,有一种子名曰弃子。顾名思义,所谓弃子,就是放弃的子。那么,为什么一个棋手要下出一些自己不要的子呢?显然,这种放弃并非心甘情愿,而是不得已之下的举动。放弃两三个子,能换得一条大龙的存活,弃子也就成了明智之举。影片《利益风暴》为我们展现了一场有关弃子的故事,剥丝抽茧,层层剖开,显露出华尔街商业帝国内部的蝇营狗苟,以及决策者的毒辣英明、执行者的苦衷无奈。当公司的破产成为不可逆转的命运,当数据的漏洞成为无法弥补的缺失,唯一能做的,不是想着如何力挽狂澜,化腐朽为神奇;也不是垂头丧气,哭爹喊娘。而是以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大的弥补,将损失降至最低,划出弃子的数量,并毅然决然地弃之。

这种事在职场可谓司空见惯,只不过,也许并不是每次切割止损,都像影片中那般残忍,当然也不会像凯文史派西扮演的角色那样,因成为弃子而闹出人命。不过,道理终归是相通的。当你发现自己负责的项目出了无可挽回的岔子,所要做的并不是及时向老板报告,而是在报告老板前,先行弃子,然后将弃子与弃后余存一并报告老板,那么,你的弃子之道一定会让领导们刮目相看,从而使自己摆脱有朝一日沦为弃子的命运。不过,凡事还得小心,今时你弃他人,他日亦有人弃你,职场之中,没有定论。不过,既然明白了切割止损的道理,也就能防患于未然了。就像《利益风暴》里的苏利文不仅发现了漏洞,还见识了公司的应急措施,拥有如此经历,自然谨记于心,不会让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

《利益风暴》是一部非常地道的商业电影,这种地道不仅体现在其犹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还原上,还体现在它的全明星阵容上。先说第一点,《利益风暴》的剧本几经推敲,导演尚多尔可以说跑遍了华尔街的各大公司,到处打听员工口中的小道消息,只为真实还原次贷危机的缘起。不过,尚多尔写这么一个剧本的另一个原因其实很自私,作为一个没什么钱的新导演,要拍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只有写一个很扎实的故事。否则,你指望制片厂让你拍一部科幻片吗?最终的结果,是尚多尔写出了一个扎实的故事,并取得了拍摄权。不仅如此,这个好故事吸引了众多大牌的加盟。

在好莱坞的圈子里,有两件事传得很快,一是坏名声,二就是好剧本。听说有这样的好剧本,不管是初出茅庐的扎克瑞昆图,还是老骥伏枥的凯文史派西和杰瑞米艾恩斯,抑或饥饿地等待好本子的黛米摩尔和斯坦利图奇,都打通了尚多尔的电话。这是一部小成本的独立电影,这也就意味着这部电影会有个与众不同的剧本,而这也是我常常需要并寻找的东西。当我的助理把剧本给我之后,我便开始阅读它。半个小时之后,我就根本无法将它放下了。这是斯坦利图奇的原话。就这样,一部小制作的大电影应运而生,如此全明星的电影,就连全明星专业户索德伯格也不敢小觑。凭借扎实的故事和全明星的演员阵容,加上暗合职场之道的商战内容,《利益风暴》就成了影迷和评论界眼中的香饽饽。

5.《梅兰芳》:懂得求新求变,才有升职空间

若将《梅兰芳》套用到职场之中,整部影片也就成了梅兰芳的上位史。而在这段过程中,最关键的节点,就是梅兰芳与十三燕的那一番对台戏。这段梅兰芳不愿提及的往事,恰是其人生的转折点。尽管,这段往事带给了他害死爷爷的自责感,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件事奠定了梅兰芳的风格,是其日后成为一代大师的起点。

细看梅兰芳的上位之路,动机是邱如白的演讲和他心里不谋而合的渴望,实质则是对京剧艺术求新求变的想法。所以,关键点还是落在了求新求变这四个字上,梅兰芳从心底里不满意京剧不让加身段、不让人物有鲜活表情的老规矩,听了邱如白的演讲之后,更是深有同感。于是,在和十三燕搭戏时,梅兰芳悄无声息地加了身段,赢得了满堂喝彩。就此之后,象征传统的十三燕和代表新派的梅兰芳就站到了不得不战的对立面上。对台戏,既是爷孙俩的一次过招,也是时代的对抗。而结果,其实显而易见,赢的一方当然是求新求变的梅兰芳,而十三燕只能在老规矩的束缚中并不光彩地谢幕。

以职场的眼光来看待这段往事,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求新求变,不仅是一种上进的态度,也能为你换来与传统一方唱对台戏的机会,唱赢了,一路高升;要是输了,那自然也是很难再抬起头来。这种残酷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定律,倒是同样适用于职场和梨园。不过,不能因为想赢怕输,就打了退堂鼓,就不去求新求变。毕竟人往高处走,你进了职场,总不甘心一直居人之下。若要有出头之日,必须得有所攀爬,而自己的上升空间,就得自个儿争取。求新求变,就是这么一种争取。

相较于《霸王别姬》的一边叫好,《梅兰芳》自开拍之日起,就饱受争议。无论是黎明能否演活京剧大师的神韵,还是陈凯歌是否有必要再拍一部京剧电影,都成了大家议论纷纷的话题。事实上,将《梅兰芳》与《霸王别姬》摆到一起说三道四,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毕竟,《霸王别姬》是一部时代电影,它专注的是一个时代的喜怒哀乐,程蝶衣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附属品;而《梅兰芳》则是一部典型的传记片,梅兰芳是当仁不让的中心,他所经历的时代只能居于次席。

所以说,程蝶衣被人们记住,实则是陈凯歌的一个失误;而梅兰芳被人记住,则恰是陈凯歌的成功。他选取了梅兰芳人生中的几个重要节点,并贯穿纸枷锁的主题,辅以爱国、新旧、爱情的冲突对立,温文尔雅又荡气回肠地勾勒出了一代梨园大师的风采。至于黎明的表演是否在神韵上差了几分的探讨,实际上也没有意义。如果梅兰芳能被另一个人演得活灵活现,那梅兰芳也就不是梅兰芳了。黎明神形兼备,几近完美,那差着的几分反倒摆正了梅兰芳在神坛上的位置。所以说,不管是表演还是故事立意,陈凯歌的这部《梅兰芳》都可圈可点,无奈《霸王别姬》珠玉在前,于是《梅兰芳》被误读在后,只能说陈凯歌自己选错了拍片的顺序。

6.《黑社会》:看准风向,找对靠山

《黑社会》讲述了一场暗流涌动、腥风血雨的选举,其中的阴谋阳谋、纵横之术比比皆是,大部分值得职场借鉴。不过,到底人家是逼急了可以掏出刀来乱砍人的黑社会,在文明社会里,这是行不通的。不过,《黑社会》里透露出的一条原则,对于想要玩转职场的人来说,却是可以全盘通吃的。那就是见风使舵和大树乘凉的重要性。

我们且不谈为何阿乐最终赢得了大D(因为理由很简单:阿乐更会用脑),而是把眼光放在五个成功出头的干儿子身上。他们从默默无名的一介小弟,经此一役后,都成了有头有脸的话事人的干儿子,靠的就是审时度势,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虽然这五位都是作奸犯科的家伙,但不管黑白两道,道理都是一样的,没有颜色之分。

身在职场,光靠一个人横冲直撞,其结果无非是头破血流;如果你有一个团队,带着你的团队横冲直撞,其结果也顶多是尸横遍野。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忽视了时世的重要,遗落了靠山的关键。要知道,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里,有些东西就算你不喜欢,也必须得做,否则永无出头之日。好比人家一句上头有人顶你兄弟三千、一句大势所趋赛你能力无限,这都是绕不过的弯儿、跨不过的坎儿。

当然,有些人也许会诟病这有鼓励人们拍马屁、攀龙附凤之嫌,实际上,我们没让你像大D那样搞什么贿赂,而是让你在职场之中,看清谁是当红炸子鸡、谁是日暮夕太阳,哪个人更有利,作为职场中人,自是心知肚明。当然了,具体看风向和找靠山的方式,因人而异,我们不做过多评论。我们只强调,这两样对于混迹职场,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至于其他事情,各位自己领会一下,也就是了。

《黑社会》绝对是杜琪峰苦心拍摄的大作,不同于杜Sir其他的枪战电影,这是一部结合社会、历史、黑帮等多种题材的史诗电影,人物的精细刻画,情节的激赞设置,都是华语电影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佳作。实际上,杜琪峰拍摄本片之初,就抱着要拍摄中国的《教父》这样的雄心壮志。于是,浮世绘般的人物,以及最后的留白处理,都让我们看到了他处心积虑的野心。也正是这份野心,让杜琪峰的活变得更加精细,加上游乃海和叶天成这两位王牌编剧的鼎力相助,《黑社会》从里到外被包装得面面倶到。

当然,若没有梁家辉、任达华、古天乐、张家辉等一批香港演员的中坚力量的加盟,《黑社会》很可能在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幸好,杜琪峰的电影向来不缺乏有型有技的演员,这一次,杜Sir的御用班底更是倾巢而出,而且个个演技爆发,火星四溅,对手戏飚得风生水起,直叫人大呼过瘾。除此之外,我们不能忘记《黑社会》最意义的地方在于它影射的社会价值。片中许多台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雷霆万钧,直接道出了为何黑社会至今仍难以取缔的原因。杜琪峰以此循循善诱,彰显出他更深一层的野心。至于这份野心为何,还是留给观众们自己去挖掘吧。

7.《一代宗师》:机不可失,直面取舍

叶问自己也说得明白,论武功,和他实力不相上下的大有人在;论辈分,两广武学界的前辈数不胜数,怎么也不该轮到他去和宫羽田搭手。可偏偏两广的老一辈们就是看中了叶问,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这也是老一辈们眼光独到,慧眼识英才。对于叶问而言,再谦让就有些看不起人了,不过,更准确一点说,就是机会来了,要是错过,那就太二了。这一点,对于职场中的大家伙来说,也是一样的理儿。尽管你自己本来野心不浓,也觉得水平有限,资历尚浅,可领导愣是看中你了。管你是有自己尚未发现的巨大潜力,还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反正机会就这么来了,你应该做的,就得和叶问做的一样他们把名气给你送来了,你就一步步踏踏实实地去拿。

在《一代宗师》里,叶问与两广的前辈们一一过招,既是一种认可,也是一份赠礼。终于,凭着前辈们的相助和自己高深的本领,他掰开了宫羽田手中的饼,也接过了宫老爷递来的接力棒。对叶问而言,这份名声,既是一种荣耀,也承担着风险。好比后来日本人来了,找的就是叶问,被剥削得最惨的也是叶问,树大招风,要是没这份名声或许他也不会损失那么多。这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取舍。机会来了,自然不能放过,但抓住之后,又有新的问题,有得必有失,如何在得失之间懂得取舍,是一个职业人应有的素质。

所以,《一代宗师》给我们的职场启示实则非常简单:机不可失,有所取舍。毕竟,想要成为一代宗师,靠的是实力和机遇;可一旦成为一代宗师,就得面对许多错过,好比宫二的感情,好比夭折的女儿。作为一个职业人,获得上位之机后,必然也会面对失去原来的自由空间,无法和之前的同事谈天说笑等。机会与取舍,是一个职业人的必经之路。

听闻王家卫要拍武侠片,似乎非常不能理解。可实际上,《一代宗师》是墨镜王准备了10年的项目。他请来徐浩峰,一起编织这出民国江湖的乱世风云。这两个人各自为《一代宗师》注入了自己的风格,片中的那些名台词,哪些是徐浩峰的话,哪些又是王家卫的话,熟悉两个人风格的观众,一听就能分辨得出。

除了有徐浩峰的佐助,王家卫的精细风格仍然作用于本片之中。好比他把梁朝伟禁闭在户,命他除了看书、打坐、吃喝拉撒之外,不许做别的事情,只为使其领会叶问的武学之道;他让章子怡学形意拳,让张震练了三年八极拳,愣是让张大侠练出了个八极拳套路冠军。从这些近乎苛刻的前期准备中,我们就能对王家卫的用心之深了然于胸。本着这样的精神拍出的电影,很难不让人感动。

在拍摄之时,王家卫同样竭心竭虑,开头一场雨战,王家卫断断续续足足拍了三个月,只为力求完美。就算《一代宗师》下档之后,王家卫仍牵挂本片,准备将之转制3D。正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3D版的《一代宗师》想必能让人更真切地看见墨镜王的良苦用心,我们同样也是瞩目期待。毕竟,一部花了十年打造的电影,其内容肯定比我们看到的要多。所以,看第一遍只是看到了面子,要看里子还得看第二遍才行。

8.《投名状》:削尖脑袋上位,还得留条后路

在职场稍微混出点名堂之后,大多数人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误,觉得自己的翅膀已经跟铁一样硬,力气比牛还要大,只要一个劲儿地往前冲,就没有什么能拦得住咱。只恨往上挤的人实在太多,没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个儿的才能,于是掏出双刀,愣是把脑袋削尖,然后往上猛冲,只觉得上头虚位以待,这职权、这金钱、这大好前程不过是嚢中之物,得来全不费功夫。

《投名状》里的庞青云就是这样一个人,当然,他的想法没有职场中人那么天真,毕竟他经历过沙场的残杀,也深知官场的暗道。所以他上位的动机更纯熟,方式也更老练。但不管他上位上得聪不聪明,终究无法掩盖其为了上位,不留后路的愚蠢行径。古语说聪明的争权者,狡兔三窟,也就是会为自己留三条后路。而庞青云则是一条一条全部断绝,先是在得知情人是弟媳的情况下,仍和莲生行苟且之事,在道义上断了自己后路;又联合魁字营将军,准备造三个老头的反,这是断了靠山的后路;最后,不顾兄弟情谊,准备狙杀赵二虎,这原本是庞青云最安全、最稳当的一条后路,没了乌纱帽,还有兄弟情。可偏偏这条路也被他一手斩断,最终被三弟姜午阳上门寻仇,又被三个老头暗算身亡,可以说是自食其果。

身在职场,虽没有官场和沙场那么险恶,但后路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视。就算你在现在的公司如鱼得水,呼风唤雨,但毕竟这地球离了谁也不会不转,公司亦是如此。既然你并非无可取代,那么,一条安然身退的后路必不可少。拼命上位无可厚非,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可像庞青云那样,只顾当将军,却忘了做窟的兔子,是不值得身在职场的各位去学习借鉴的。

《投名状》是陈可辛的一次尝试,这是一部在类型上比较复杂的电影,既有战争片的恢宏场面,又有武侠片的刀光剑影,还有功夫片的拳拳到肉,甚至也不乏爱情片的男欢女爱和三角纠葛。这样庞杂的类型,导演掌控起来相当有难度,一不留神,就搞成了四不像,只能放到动物园里供小孩戏耍。幸好,我们低估了陈可辛,我们以为他只是个文艺片导演,实际上,他是个导演。他以出众的能力和强大的控场,完成了类型的整合,保留了以上所有类型的特质,可谓原汁原味,又不使各类型之间产生抵触,而是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说完导演的功劳,就得来看看演员们的苦劳。这一次陈可辛选角的标准相当明确够男人。于是,李连杰增肥了,刘德华变糙了,金城武蓄须了,三个男人闪亮登场,在他们如此阳刚的造型面前,没有人能挑出毛病。而在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上,陈可辛要选择一位绝对不能一眼看上去觉得骚的女人,于是乎,原本的人选舒淇惨遭淘汰,而老徐则顺利入组。加上一群老戏骨的加盟,《投名状》的表演真实、自然、有力、可信,表演推动剧情,剧情衬托表演,相辅相成,使整部电影表面的可看度和内里的深度都更进一步,令人欲罢不能。

9.《华尔街之狼》:高处不胜寒,还得悠着点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你已经掌握了公司绝大部分的权力,你是最高阶层中的一员,每天开会都会有人给你端茶递水,充当你的搁脚凳;你已经不必在乎年薪是多少了,因为一年下来,你的年薪怎么花也花不完;你不必对那些出入夜店的女神垂涎三尺,因为每天晚上,都会有其中一个或两个帮你暖被窝;你不必听着法拉利的马达声羡慕不已,因为你每天早晨都会在保时捷和兰博基尼之间犹豫不决。是的,你已经成功了,现在的态势相当不错,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你都是人生的赢家、职场的高手,朋友们都跪在你的脚边,像只小猫般可怜兮兮地看着你,向你嗷嗷叫着,土豪,我们做朋友吧。你可以选择乖乖给他一沓钞票,也可以一脚踢开。你变得更自由了,只因你站在生活的顶峰,职场的绝顶。你是谁?你是一个和《华尔街之狼》里的乔丹一模一样的人。你该怎么做?是急流勇退,还是像乔丹和他的小伙伴们那样极尽癫狂,把妓女带进公司,把毒品带进聚会,把朋友妻带上床笫hellip;hellip;看看乔丹最后的结果吧,虽然没有失去一切,但却差点丟了小命。所以说,你要做的,就是悠着点。

这种悠着点的心态不仅适合像乔丹那样站在高得都快站不稳的地方的高管,也适合中层干部。如果你是公司的小头目,某个部门的大主管,你同样也得悠着点。在私生活方面,不能胡天胡地;在公司内部,也不能狗眼看人低。想想乔丹,就是在工作之外嗨过了头,工作之中又小瞧了银行,结果被银行出卖,锒铛入狱。这样的结果,他谁也怨不得只怪自己一味踉跄而行终于跌了个底朝天。所以,入职场不用谨慎,节节高升时,才得小心为妙。

有人说,马丁斯科塞斯在每一个时代都会诞生一部杰作,20世纪80年代有《出租车司机》,90年代有《好家伙》,到了21世纪,则有了《华尔街之狼》。作为讲述华尔街的电影,绝对是一部异色之作。它就像一只用真金白银打造的狂放野狼,在银幕内外迅猛地穿梭,一口咬住你的肾上腺素,把你拽进纸醉金迷的疯狂世界。

为了展现影片的这种狂野魅力,老马和小李都可谓下足了功夫。小李在接受采访时就声称,片中的性爱场面,都是我亲自上阵,绝对没找替身。而片中大伙儿吸食毒品的粉末,则是剧组人员将维他命B碾碎后制成的,这也解释了为何演员们越吸越high的原由。另外,影片的台词中一共出现了个fuck。不仅创了老马电影的纪录,也使之成为了干得最多的非纪录电影。种种迹象都在表明,这回老马和小李都是撒开了膀子,准备大干一场,结果,他们干成了,影片出来的效果之前已经说过,完美地体现了他们的初衷,且还原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岁月,也让我们对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当然,这种生活是否值得我们去追求,还是三思而后行,就像对职场中人的警示一样,凡事悠着点。

10.《社交网络》:Money虽好,情谊无价

有道是职场之中,机关算尽,暗流涌动,不管是人际关系上的纵横交合,还是整体趋势上的运筹帷幄,还是面对机会的态度,对待职业的心态,抑或上位的野心、管理的窍门hellip;hellip;总而言之,方方面面,花样太多,一言难尽。归结起来,深入职场,无非为了权钱二字,当然,展示自我价值也是不可或缺的动机。

然而,在这样的目的和动机的推动之下,往往会造成失去本心的尴尬。好比《社交网络》里的扎克伯格和萨维林,原本是好基友一双,办网站也并没有太大的抱负,走一步看一步,没想到把非死不可办成了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扎克伯格自己也一不小心成了世上最年轻的富翁。然而,换取这一切的代价则是兄弟反目,官司缠身,往日的美好渐行渐远,只剩下铜臭堆里的孤家寡人,刷着页面,等待一个真心朋友的到来。非常讽刺的是,作为一个社交网站的大老板,自己的好友目录里却空空如也,令人唏嘘。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职场的门道,那就是挣钱谋权都好商量,但在职场中赢得的友谊还是得分外珍惜。毕竟,人们都说,学生时代之后,就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事实亦是如此,职场之中,功利为先,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时候,跟你称兄道弟的,多数是想巴结你、拉拢你、利用你,真正将心比心的好人寥寥。

也许,有人又说,这再正常不过,想要玩转职场,就压根儿没打算在职场里交到什么真心朋友。可换个角度想想,在职场里有一两个至交,反倒有助于玩转职场,也不无可能。想想非死不可刚起步之时,是谁在扎克伯格身边忙东忙西,打理杂务一堆,是萨维林;又是谁在困难时相互鼓励,给予最大帮助,还是萨维林。如果不是真心朋友,萨维林何必帮扎克伯格帮到这份上,没有人是傻子,个个心中都有一面明镜,所以,指望别人在危难时刻拉你,就别在平时挤兑他人,真心待人,友谊万岁。钱和权的确是好东西,可谁说情谊比之就掉价呢?职场之中,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若那个朋友并非酒肉之徒,那么你的路比之旁人,也就更宽,走得更畅。

作为一部商业人士的传记电影,原以为《社交网络》将是主打励志模式,以满打满算的成就感和奢华气征服观众。没想到,向来不按套路出牌的大卫芬奇剑走偏锋,以一场官司为全片中心,穿插闪回,勾勒出扎克伯格引人非议又不可一世的前半生。戏剧冲突陡增,人物厚重丰满,原本中规中矩的剧本在芬奇的手中,放射出凌厉的光芒,让一部传记电影在讲明白故事和人物的基础上,还引入了社会思考,将社交网络、金钱与人情放置在一起,呈现出三重浪般的对比,并引出观众在社会层面上的反思。你说,当今好莱坞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导演有几位?诺兰是将神奇变得更神奇,而芬奇当真是独一份的佼佼者。更可贵之处在于芬奇十几年来佳作不断各种类型皆有涉猎,致使影坛有了这样一句金律一一芬奇出品,必属精品。《社交网络》则是这一金律的又一次证明,而它,仍在延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1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