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禁锢自私占有,而是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80119/6010182.html

导语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目送》龙应台

亲情、友情、爱情组成这世界的悲欢交响曲,不同的感情对应着不同的情绪出口,见证每个人的成长轨迹,

若将三者排序,我会把亲情放在第一位。我并不是鼓吹亲情至上之人,只是觉得亲情是这世界最琢磨不透的东西。

父母对子女的爱,千千万万,无私且自私;子女对父母的惦记,丝丝缕缕,复杂且隐晦。

我曾经在父母与他们父母身上,看见过亲情最美好的样子。他们所处的年代贫穷且匮乏,外婆学识浅,汉字都不识几个,给母亲的爱单一却完整,给了母亲最大的自由,去选择自己所想要的生活。

我以为这就是教育该有的样子----给予最大的爱与自由。如若父母子女的关系与教导都如此的美好,那就不存在这世间如此多的悲剧。

当我们谈论亲情时,更多的也是赞扬父母无私的付出、温暖的给予、默默的陪伴,却忽略温情背后的阴暗面。

与国外的父母不同,中国父母的教育,捆绑大于放手。起初,他们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后来,他们怕孩子脱离自己的掌控,再后来,孩子真的一辈子活在他们的阴影中。

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龙应台将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差异写得淋漓尽致,书的封面写着: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

这样的文化差异,被龙应台十几岁的儿子飞利浦一语道破,他说:

“我觉得,差别在于,欧洲人是看年龄的,譬如在德国学校里,你只要满十四岁,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人看得不是年龄,而是辈分,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你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份,没有声音,不是她讲话的对象。”

是的,只要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小孩。成长轨迹被父母拟定好,甚至穿什么衣服都需要经过父母的允许。

父母会觉得这样的“庇佑”是为孩子好,剥夺孩子表达自己的欲望,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反感,甚至会处处和父母作对。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逆反心理”。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父母长期的干预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处处与他们对着干,得不偿失。

在我的潜意识里,以为孩子在一定阶段就可以自主决定生活,而不是由父母为自己做决定,后来才发现是我想得太简单。

往往爱的方式有多少种,伤害就有多少种。

一、禁锢自私的爱

写到这里,我眼前又浮现出小雪的眼泪。小雪是我招进来的同事,20芳华,小小的,带着牙套却很爱笑。

起初,我以为她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在后来的相处中,我发现她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一次公司聚餐,吃完饭接近十点半,大家又提议去唱歌,在包间里,她异常沉闷,不唱歌也不说话,由于相隔甚远,我没和她搭话。

十一点半,我和几个同事不想熬夜,于是起身告别,小雪跟着我们走出包间,没一会儿她竟然哭了起来。

几个同事吓了一跳,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安慰询问。她带着哭腔说:

“这么晚回家,妈妈肯定要骂我。”

同事们都安慰开导她,我的思绪却飘到很远,过往相处的经历一一浮现:

“她没有谈过男朋友,因为妈妈不允许。”

“她不能随意外出,因为妈妈不允许”

“她做什么决定,都要经过妈妈的同意。”

……

我不能说小雪的妈妈不爱她,可这样的爱太自私。小雪母亲的爱有一个专业名词叫“霸权主义。”

拥有“霸权主义”的父母,往往会采取强制措施,逼迫孩子顺从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经年累月孩子的自我意识一直得不到尊重和满足,渐渐地便失去了自信,听之任之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在这样霸道不容置疑的教育方式下,小雪会变成一个懦弱毫无主见的“巨婴。”她的爱让小雪成了她的“傀儡”永远都长不大,也永远无法做自己。

和自私的爱相比,父母还有一种爱叫漠不关心。它伤害孩子与无形,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早已是千疮百孔。

二、漠不关心的爱

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父母的生活被工作、信用卡、花呗、日常开销所占据,孩子成了生活的“累赘”,与烦恼的根源。

父母以为给了孩子最大的自由,却将其推向深渊。

我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

孩子:妈妈,看我画的这幅画漂亮吗?

眼里满是期待

妈妈:你没有看见我正在忙吗?自己玩去。

她边说边挥手,甚至没有给孩子一个眼神。

孩子:妈妈,陪我玩吧。

妈妈:直接扔给孩子手机,然后盯着电视目不转睛

孩子:爸爸,陪我打球吧

爸爸:自己找你的朋友玩去。

他的眼睛依旧盯着电脑游戏界面,没有看见孩子失望的眼神。

……

荷兰蒂尔堡大学的尼科尔.米德博士,做过一项研究,研究显示;

“越是遭到拒绝的人,寻求归属感的欲望越强烈,甚至存在勉强自己和他人保持一致的倾向。”

所以,在这样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被不良儿童带坏,因为在父母身上没有得到的归属感,在他们身上能得到。

我们都说孩子沉溺于游戏,结交狐朋狗友,却没有反思自己是否做好榜样,甚至不会承认,这样的结果是由自己导致的。

三、残暴的“爱”

电影《何以为家》里,赞恩的一句话,戳中无数人的泪点:

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你这狗娘养的。滚,你这垃圾。

都说虎毒不食子,可有的父母真的会对自己的孩子痛下狠手:

山东邹平8月3日,一母亲嫌弃女儿吃饭速度太慢,用铁棍殴打孩子将近一个小时,甚至将孩子耳朵拧至溃烂,期间女孩父亲医院,然而被女孩母亲粗暴制止,甚至连扇女孩父亲的耳光,最终导致女孩被殴打致死

安徽宿州一五岁女孩被父母虐待殴打,导致孩子牙齿被打掉,手背火机灼烧,导致指甲盖都不见了,被发现时浑身发臭,身边不断有苍蝇围绕。

心理学说,父母会将对生活与婚姻的不满意,施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为她不幸婚姻的出气筒。殊不知,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辜的生物,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我经历过这世间最温暖的亲子关系,也曾听闻残忍的教育方式。

到底哪一种教育,才是身为父母应该学习与借鉴的。如《请回答》里德善的父亲说:

“爸爸妈妈对不住你,因为不知道,对老大要好好教导,对老二要好好关心,对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所以,体谅一下。”

每个父母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也需要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成长进步,与给予溺爱相比,我们更需要去发掘孩子优秀的一面,让她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自主学习,成长。

三、引导大于批判

在《海蒂和爷爷》这部影片中,祖母的教育很惊艳我。海蒂因为厌烦家教老师,不想学习拼音,所以连最基本的发音都不会。

面对海蒂的愚笨与无知,祖母没有恶言相向,而是主动给她读故事,在故事读到最精彩时她就不读了。

海蒂问她为什么不读了,她的回答让我记忆犹新:

“孩子,如果你想知道后面的故事,你就需要自己去学习。”

就这样一句话,激发海蒂学习的兴趣。她从不说大道理,而是一步步引导海蒂自主学习。

当海蒂迷惑时,她会鼓励她,肯定她。当海蒂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后,开始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并让家庭老师刮目相看。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littlepuppy”,直译为幼犬效应,他会让人们“得寸进尺”,无意间吃了某种可口的糕点,总会忍不住再来一点。这也是一种十分有名的攻心术,当与同事就某个方案产生分歧时,你可以委婉地说:

“要不先试试吧,不行再改,反正也不会耽误事,你觉得呢?”

如果你的方案不错,“试试”过后,一般人就不会想要变革。

对孩子的教育也一样,引导她发现学习的乐趣,先让她自主“试试。”当她尝到学习的甜头,她也会“得寸进尺”,想要得到更多。

四、放手大于保护

为人父母,都经历过当孩子长大后,不再愿意与他们分享心思的落寞,父母会觉得随着长大,孩子离他们越来越远,所以就用爱将他们捆绑在身边,端茶递水,妨碍他们自主交朋友的权利。

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书中,有个妈妈经常翻看孩子的手机,孩子之间的玩笑心思话,被她认为是不务正业。

直接打电话警告对方,不准她和自己的女儿来往,甚至闹到学校去,让全校皆知。

这样的“保护”,让她的女儿被同学远离,越来越孤僻,最后完全放纵自己。

看到这个故事,我真的替孩子感到难过,他们被父母剥夺交友的权利,在逆来顺受的态度下,是满目疮痍的心。

我想起雄鹰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它会在孩子幼年时,给予残酷的训练,让它们独自飞翔,折断其翅膀,将其推下悬崖等。幼鹰需要经过成千上百次的训练,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

这样看似“残忍”的教育方式,给了幼鹰拥抱天空、自由飞翔的机会。

没有一个父母是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是,一个优秀的父母会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成为一个独立优秀的个体。

这样的放手会经历内心的挣扎,却也是最佳的教育方式。最后,我想用纪伯伦《先知.论孩子》中的一段话结尾: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

而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所生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来到世上,却并非来自你们,

他们虽与你们一起生活,却并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把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他们的思想。

你们能够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们的灵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70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