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拍故事还金遇失子

本故事改编自《警世通言》,原名《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请知悉!

明朝时期,江南常州府无锡县东门外,有兄弟三人。老大叫吕玉,老二叫吕宝,老三叫吕珍。吕玉娶妻王氏,吕宝娶妻杨氏,两家媳妇长得都颇有姿色。吕珍因年幼尚未娶亲。

老大夫妻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小名叫喜儿,六岁时跟邻家小孩去看神会,到天黑都没回来。夫妻二人发动乡民,张贴启示到处寻找,找了好几天,踪迹全无。那吕老大找不到儿子,心情烦闷,不忍在家触景伤情。索性向大户借了几两本钱,去外地经商,顺便查访儿子消息。每年正二月出门,八九月回家,如此四年,钱是挣了些,儿子却没有找到。

第五年,吕玉照例出门。半路上结识了一位大布商,布商见吕玉于买卖一道十分通透,竭力说动他同去山西卖货,许诺给予丰厚的报酬。吕玉贪了这点蝇头小利,跟着去了。等到了山西,货虽然卖了,但赶上连年灾害,账要不回来,因此一时脱不了身。吕玉长久滞留,青春寂寞,难免勾栏瓦舍走动几回,不幸惹了一身风流疮,只好服药治疗,更无颜回家。如此三年,病终于好了。于是即刻讨要账目,准备回家。那布商心中有愧,给了他双倍酬劳。吕玉用这些钱在当地贩了些粗细绒褐,也不等布商,自己先打点回乡。

走了几天,到了陈留境内。这天早上,吕玉内急出恭,在茅坑石板上捡到一个黑色布袋,用手掂了掂,有点份量。拿回去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二百两白银。吕玉心想,“这意外之财拿了也没什么。但是,那丢钱的人该有多着急。我如今年过三十,无儿无女,要这横财何用?”叹了口气,拿着布袋去茅坑附近等待失主,等了一天也没人来找。第二天,只能继续赶路。

又走了四五天,来到南宿州地界。吕玉看天色已晚,便找家客栈住下。闲来无事跟店里一位住客攀谈起来,那位住客自述:五天前在陈留县出恭时,遗失一个布袋,里面有二百两银子。到晚上睡觉脱衣服时才想起。觉得回去找也是徒劳,只好自认倒霉。吕玉问那人姓名家乡。住客说自家姓陈,祖贯徽州。现在扬州闸口开个粮食铺子。说完又回问吕玉姓名家乡?吕玉答道:“小弟姓吕,常州无锡县人,正好路过扬州,不如就让小弟护送尊兄回家吧!”住客一听十分高兴。

第二天一早,两人结伴同行。没几天便到了扬州闸口。吕玉也跟着来到陈家粮铺拜访。陈朝奉看坐献茶(朝奉是古代安徽对富人的称呼),吕玉主动提起陈留县丢银一事,又问他袋子的模样。”陈朝奉说:“是个黑布袋,一头用白线缝了一个陈字。”吕玉听了心中有数。便说自己在陈留县捡到一个袋子,跟陈兄说的很像。说着把袋子拿出来给陈朝奉看。陈朝奉一看袋子,正是自己丢的那个。打开一看,里面银两分文未动。吕玉双手捧着袋子还给陈朝奉。陈朝奉过意不去,要与吕玉平分银两,吕玉坚决不肯。陈朝奉又要取几两作为答谢,吕玉哪里肯要。感动的陈朝奉连连称谢!一边吩咐下去摆饭款待。一边暗自思量:“难得吕玉这么好的人品。此恩无以为报,我女儿如今十二岁了。要是能与他结亲岂不是一件美事,只是不知他有没有儿子?”

不一会,酒席到位,二人开怀畅饮。喝到半中间,陈朝奉开口问道:“恩兄,令郎几岁了?”吕玉见问儿子,不觉掉下泪来,答道:“小弟只生了一个儿子,七年前去看神会丢了,至今下落不明。妻子也没有再生育。这次回去当算收个螟蛉之子,只是一时半会不知去哪找个合适的。”陈朝奉听了怅然若失。想了想说道:“我家几年前买了一个小厮,长的十分清秀,又乖巧聪明,也是从长江下游那边来的,如今十三岁了,陪伴小儿在学堂读书。恩兄要是能看上,就让他服侍恩兄,也表我一点诚意。”说完,叫掌店师傅快去找喜儿回来。

吕玉听见名字跟儿子相同,心中一动。不多时,小厮到来,见了吕玉规规矩矩上前作揖。吕玉仔细一看,依稀是儿子的面貌。想起儿子四岁时磕了左眉角,有个疤,凭这点也能确认。于是开口问小厮:“几时来的陈家?原先是哪里人?是谁把你卖到此地?”小厮想了想回道:“小的已来了六七年,家乡在哪记不清了,只记得爹叫吕大,还有两个叔叔,娘姓王。家住无锡城外,小时被人骗出来卖到这里的。”话刚说完,吕玉上前一把抱住,叫声:“我的亲儿!我正是无锡吕大!我是你的亲爹啊。丢了你整整七年,不想在此相遇!”小厮眼中也流下泪来。父子二人抱在一起,又哭又笑。吕玉站起身,拜谢陈朝奉收留儿子,若非如此,哪能父子团圆?谢完又拉过儿子叩谢恩人。陈朝奉赶忙扶住,勉强受了两拜,就请喜儿挨着父亲坐了。说道:“小弟不知他是恩兄的令郎,日常多有怠慢,惭愧,惭愧。小弟有个女儿年方十二,情愿许与令郎结为夫妇。不知兄长意下如何?”吕玉见陈朝奉言谈行事,情真意切,若再谦让反显做作,遂欢欢喜喜应了亲事。

第二天,陈朝奉设席款待新亲家、新女婿。酒过数巡,陈朝奉取出白银二十两,对吕玉说:“贤婿在家时多有怠慢,奉上些许薄礼权表亲情,万勿推辞。”吕玉回道:“小儿能结此高门良缘,本应亲自前来下聘。因我在外多有不便,只能暂且如此。怎好再让亲家破费,决不敢当!”推辞不要。陈朝奉忙说:“这是小弟送给贤婿的,不干亲家公之事。亲家公要是不收,就是不准这门亲事了。”话说到此,吕玉只好收下银两,叫儿子拜谢丈人。

吕玉因归还失物,不仅父子相逢,还攀了门好亲事,真是锦上添花,欢喜不尽。如今陈家又送了二十两银子。思来想去,不如找个香火鼎盛的寺庙,多买些米,布施僧侣行善修德。定了主意。第二天一早,父子二人收拾行囊赶路。不大一会来到江边,远远听见人声鼎沸,吵吵嚷嚷。原来是有只客船翻了,船上的人都掉到水里,扑棱着大声呼救。崖上有人叫小船快去救人,那些水手趁机索要犒赏,不给不救。吕玉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比我要斋僧,现今不如拿出这二十两银子做赏钱,让他们救人,也是一项功德。”当下,对着江边大喊:“我出赏钱,快快救人。若能把一船人都救出来,我给你们二十两银子。”众人听见有二十两银子赏钱,小船纷纷下水打捞,连岸上懂水性的人,也跳下去救人。片刻之间,把一船人都救了上来。

吕玉将银子交给众人瓜分。那些被救的人结伴过来感谢。突然,里边一人盯着吕玉看了又看,叫声:“哥哥,你怎么在这里?”吕玉定睛一看,哎呦!这人不是别个,正是他亲三弟吕珍。当下,急忙将吕珍扶到船上,拿干衣服给他换了。兄弟见过礼,吕玉又叫儿子拜见叔叔。吕珍惊讶不已。吕玉忙将路上如何捡到失物,如何送陈朝奉回家,父子如何团聚并结亲之事说了一遍。说完,又问吕珍:“你为何来到此地?”吕珍长叹一声,说道:“一言难尽。自从哥哥出门后,一去三年。有人传哥哥在山西害毒疮死了。嫂嫂便穿起孝服,兄弟我却不信哥哥已死。近来,二哥竟然逼嫂嫂嫁人,嫂嫂不从。因此叫兄弟亲自到山西查访哥哥消息。不想,船走到此地翻了,兄弟并一船人掉入水中,幸好哥哥搭救,真是老天有眼!如今,还请哥哥速速回家,迟了恐怕嫂嫂那边有变。”吕玉一听,心急如焚,命船工即刻开船,连夜赶往家乡。

再说吕玉妻子王氏,听说丈夫客死外乡,起初不相信,被吕宝说得活龙活慢慢也信了,换上孝服,日日哭泣。吕宝心怀不轨,想着哥哥已死,嫂嫂又无儿女,况且年纪轻轻,不如劝她改嫁,自己还能得些财礼。便叫媳妇杨氏去劝说,王氏坚决不从。三弟吕珍也几次阻拦,所以一直没有做成。王氏也有自己的主意,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虽说丈夫已死,但身在几千里外,不知详情。”于是,央求小叔子吕珍亲自去山西问个清楚。如果真死了,好歹骨殖也带一块回来。

吕珍一走,吕宝更加肆无忌惮,加上连着几天赌钱输了,正愁没有本钱。听说有个江西客人死了老婆,要找个娘子续弦。吕宝就跑去说合嫂嫂。那客人一番打问,知道王氏生的很有姿色,情愿出三十两银子。吕宝得了银子,跟客人说:“家嫂最爱装腔作势,好好请她出门必定不肯。今晚黄昏时分,你雇一顶轿子,悄悄到我家来。看准戴孝髻的便是家嫂,见了她无须多说,扯她上轿,连夜开船走就是了。”两人定好计策,各自回家准备去了。

吕宝回家后,怕嫂嫂不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字不提。私底下却对老婆做个手势,悄悄说道:“那两脚货,今晚就要卖给江西客人了。到时肯定哭哭啼啼,不如我先出去躲躲。黄昏时你劝他上轿,现在先不要让她知道。”吩咐完躲了出去。却忘了跟媳妇说“孝髻”的事。原来杨氏与王氏妯娌相处不错,杨氏心中不忍,奈何丈夫做主不敢反抗。挣扎一天,不知当说不说。拖到酉时才对王氏说:“我丈夫已将嫂嫂嫁给江西客人,等下客人就来接亲,他不让我说给嫂嫂。但我与嫂嫂相处情厚,不忍隐瞒。你房里有什么细软家私,赶快收拾一下,省的到时候忙乱。”王氏见他们悄悄把自己卖了,又悲又苦,忍不住呼天抢地大哭起来。杨氏少不了在旁边劝说。王氏哭了好大一会,眼见无依无靠,任人宰割。只好止住眼泪,起身对杨氏说:“也罢!既要我嫁人,怎能戴着孝髻出门?劳烦弟妹找一顶黑髻来,我把孝髻换了。”杨氏赶忙去找。找了半天,连旧的都没找到一个。也是天意使然。王氏见找不到替换发髻,便临时跟杨氏将头上的发髻掉换着戴了。又脱下孝服换了一身有颜色的衣服。

不多时,江西客人打着灯笼火把,抬着一顶花花轿,也不敢吹打,风风火火来到吕家。众人推开大门,认准头戴孝髻的女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抢过来塞进花轿,唢呐齐吹,一阵风似的抬着跑了。杨氏在轿子里大喊,“错了!错了!”无人搭理。到了地儿,往船上一扔。有冤有屈,也只能怪自己亲夫了。王氏目睹整个过程,惊得目瞪口呆,暗叫谢天谢地。

第二天,吕宝意气风发回来敲门,看见是嫂嫂开门,大吃一惊,屋里已不见了自己媳妇。又看见嫂嫂头上戴的是黑发髻,心中疑惑。忙问自己媳妇去哪了?王氏暗暗好笑,说道:“昨夜被江西蛮子抢走了。”吕宝又问:“嫂嫂为何不戴孝髻?”王氏将妯娌互换发髻缘由说了一遍。吕宝捶胸顿足,叫苦不迭。原指望卖嫂子,谁知反倒卖了自己老婆!现如今,江西客人早已开船走了。三十两银子,昨晚也输了一半。想要再娶一房媳妇,钱是不够了。反复思量,一下做二不休,再找个主顾把嫂子卖了,凑够讨老婆的本钱再说。正要出门,看见门外来了四五个人,到了门前一拥而入。不是别人,正是哥哥吕玉、三弟吕珍、侄子喜儿,连同两个脚夫,挑着行李货物。吕宝无颜面对兄弟,慌忙从后门逃走了。

王氏迎接丈夫,一家人把各自发生的事情互相说了一遍。真是悲喜交加,欢喜不尽。吕玉说:“当初,我若贪下二百两银子的不义之财,哪来父子相见?我若心疼那二十两银子,不去救落水之人,怎能兄弟相逢?若不是兄弟相逢,怎知家中有事?今日我们夫妻重会,一家骨肉团圆,乃天意使然。吕宝卖妻,也是自作自受!”嘱咐家人,从此要多做善事,修身养德。后来,吕家果然家道兴隆,喜儿与陈朝奉女儿成亲后,子孙繁衍,家族中出了好几位达官显贵。正是:本意还金又得子,立心卖嫂反输妻。世间惟有天工巧,善恶分明不可欺。(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7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