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吃三不吃

一、吃亏

“吃亏是福,吃小亏,捡大便宜”

东汉时期有个官吏叫甄宇,为人忠厚,处世谦让。

有一年除夕,皇上赐给臣子门每人一只羊。

羊儿有大有小,大家都在争夺又大又肥的羊,甚至商量着杀羊均分或者抓阄等各种方式,一众大臣闹得不可开交。

他却觉得分只羊而已,吃点亏也没啥,便主动牵起最瘦小的一只回家过年了。

有他带头,其他大臣也不好再争抢,于是羊儿很快就分好了,免了一场闹剧。

此举被皇帝知晓,高赞其重义轻利、甘愿吃亏的胸怀值得众人学习,并称其“瘦羊博士”,一时传为佳话;他也因此获得朝廷的重用,成为太子少傅。

“吃亏不算傻,让人不算痴”

吃亏才是真聪明,要学会当争则争,当退则退。

眼光放得长远些,吃点眼前小亏,总有后来福报的时候。

二、吃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一个人能吃下千辛万苦,定能获取功名富贵,成为别人敬重、爱戴的人。

明代宋濂被朱元璋赞为“开国文臣之首”,位比内相,属人上之人。

他并非出身官宦世家,反而家境贫寒,求学之路也是异常艰苦。

家穷没有书,他就想尽办法借书抄书,手指冻僵也不停下。

抄书后读不懂书,他就翻山越岭,去百里外请教前辈,哪怕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脚后跟都冻裂了,也全不在乎。

宋濂的求学之路,可谓是吃尽了苦头,才终于学有所成,阶级跨越,成为人上人。

“吃上几年苦,换来多年福”

苦于人生大抵就如同中药,滋味极苦,却效果极佳,可驱疾祛病,保余生康健。

人们常说苦尽甘来,不外如是,吃得了苦,定能享得来福。

三、吃气

“树大招风,气大遭凶”

火气大的人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处世时也多些坎坷波折。

李鸿章早先年轻气盛,仕途不顺。

有次他去拜见曾国藩,曾国藩在洗脚,让他稍等,这一等就是俩时辰。

李鸿章觉得是故意冷待他,气得脸色发紫,甩袖离去。

曾国藩并不挽留,只说“少年气盛,如何做事”。

后来程学启告诉他,这都是故意的。

“老师说你才如大海,奈何心气太盛,如果能改,一定是个全才。”

李鸿章幡然醒悟其良苦用心,经此一事,也开始慢慢磨炼心气,终于腹有器量,于仕途助益颇多。

“耐得心头气,方为有志人”

生气必生事端,然而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制造更多的是非,毫无意义。

立身处世,要学会不因小事争一时之气,有器量,方能实现平生之志。

四、不吃闲

《菜根谭》中说:“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人要是太闲了,一定会胡思乱想甚至闹出乱子。

曾看过这样一个新闻,有对夫妻中了彩票大奖后,直接辞去工作,一心只想着吃喝玩乐,消磨人生。

时间长了实在是太无聊,竟然玩起了打牌,越打越大,越输越多,最后倾家荡产,反目成仇。

中彩票是件好事,却因太闲滋生恶习,最终落得个夫妻恩断,劳燕分飞的下场。

古人云:“闲来无事易生非”

人活着还是要有点事情做,才能让精力集中,让心神安定,才不至于徒惹是非。

忙的时候闲一些,愉悦身心;闲的时候忙一点,克制惰性,劳逸结合,此为最佳。

五、不吃软

“求人不如求已、靠谁不如靠自己”,我们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靠山。

曾国藩一生白手起家,从不吃官场软饭。

他初到京城时,穆章阿对他帮助很大,但他没有依赖他。

反而意识到,官场之间如果依赖他人获取利益,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于是他始终与穆章阿保持君子之交,也从不在官场站队。

所以当穆章阿因故被朝廷处罚之时,他没有被牵连其中,反而一步步靠自己官至高位。

官场沉浮,一时的捷径有可能是陷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靠山山会跑,靠人人会倒”

和放风筝一样,如果把线放到别人手中,风筝不见得飞得多高,却随时有线断了,风筝掉了的风险。

只有把线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依靠自己,风筝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不吃贪

“贪得一时嘴,瘦了一身肉”,贪图一时的利益,会受到更大的损失。

马未都曾在节目里说,年轻时候开歌厅,生意红红火火,光门票就很赚钱了。

但是贪心不足,为了多赚酒水钱,小吃都再过一遍盐,每隔一小时关空调。

客人又渴又热,自然而然就会多买酒水。

时间长了怎么可能不被人察觉呢?

慢慢的客人越来越少,本来挺兴隆的生意也就黄了。

“爱贪小便宜吃大亏”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一定得不到长远的发展。

贪得越多,失去越多,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黄帝内经有言: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忧思伤脾,惊恐伤肾。

可见心绪不稳极伤肺腑,又如何得以“长生不老”呢?

俗话也说:“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心中无烦忧,才能健康长寿!

与诸君共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7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