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最含蓄的一首爱情诗,全诗28字翻译

唐诗永远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峰,一个个方块字里,充满着字符跳动的音律之美。说到唐诗,你们会想起谁?是“谪仙人”李太白还是“千古诗圣”杜子美,还是看到一些景物和人的时候突然冒出的那些深藏在肚子里的诗句?其实这些都是我们所能想到的。哪个中国人心里没有一段“床前明月光”的往事呢?我想,学习诗词,更是学习一种诗人的人生。正如我们都不可能是李太白,但是不妨在生命里的每个时刻,做个李太白。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李商隐,他和杜牧一起并称为“小李杜”,一生诗作颇丰,但是我们今天,只说他一首诗《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的过去李商隐我们对他都很熟悉,语文课本上出现了很多他的诗,比如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来只是为了歌颂爱情的,后人拿来称颂老师也是合适的,还有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颇有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意境了。然而他的故事,你真的清楚吗?李商隐一辈子,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纠结。他明明深受令狐楚的提携和重用,但是却娶了令狐楚政敌的女儿,因此两头不着好,牛党的人觉得他背叛了,忘恩负义,李党的人则是对他的也抱有一定的怀疑。旁边看的人也觉得他投机取巧,左右逢源,两头不讨好,所以,李商隐从他成为了王茂元的女婿的时候,他的政治生涯早早就被判了死刑,在夹缝中艰难活着。除了自己的仕宦生涯在这些蝇营狗苟中消磨了大半辈子,更是自己的错过。他出生的时候,大唐盛世和李白杜甫那样诗歌的黄金时代也已经过去了,他的家族更是早早的衰落了。他错过了自己家里的繁华,也错过了繁华的大唐,他只能在先辈们的诗歌里,看到自己未曾见过的盛世风流。他是如此的纠结,而纠结的人心里,看什么都不太高兴。他写诗,就感觉自己比杜甫还惨,杜甫起码还有“会当凌绝顶”的时候,而他就只是一个人在面对着美好的景色,唏嘘感慨不已,然后突然心里有一些捉摸不透的感触,这时候,自己的诗歌就出来了。他看见蝉,不会去想一些前人已经写透了的清高,他会尖酸的说“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他看见灯在燃烧,会想到自己就像这灯一样,煎熬着,燃烧着;看见鸳鸯,他不会看见爱情,只会看见分别,就像自己的爱妻去世那样,看什么都是灰色的。他做不到李白那样的清高飘逸,也摆不出一副故作清高的姿态来,也不想忧国忧民,这对他太沉重了,他只是想安静地记录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他动笔的理由。孟子说,知人论世,我们之所以要看《端居》,不仅仅是因为它美或者是冷门,而是要走进这首诗的内部,去把握它的脉搏。《端居》我们现在已经不可考证作者是在哪里写下这首诗了,李商隐的诗,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谜面,有些东西,越美好,是越没有细节的。他的诗,也许你一眼望过去,其实看不懂他想说明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说,但是美的感觉是通用的。相比于《锦瑟》那种无题诗,这首诗,还算是好懂的,但是总归是有些李商隐自己的味道在的,就是那么一点的朦胧感。题目是《端居》,什么是端居呢?就是因为疫情而在家里闲坐的我们现在的状态。端居就是闲居,我们之前说过,在李商隐的世界里,牛李党争是永远也避不开的话题,一生活在倾轧里,就连最后去世的时候也满是不甘和遗憾,一步错步步错。这首《端居》就是写作于他一次被贬他乡,并且是个闲官,不然怎么能叫,闲居呢?有意思的是,有意思的诗,往往都是被贬的时候,才写得出来,张九龄一罢相,“海上生明月”就出来了,可能是避开了外界的干扰,才能让诗人,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2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