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非亚蝗灾严重,控制蝗灾,生物防治才是

在中国古代,蝗灾、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而在我国古代每隔两三年就会发生一次蝗灾,这对当时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蝗灾,又称蝗祸,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大量的蝗虫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蝗虫极喜温暖干燥,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的说法。

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蝗虫的防治,通过人民不断的努力,终于总结出许多治理蝗虫的方法,而这次我们要讲的便是生物治理方法。

简单的来说,生物防治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三种:

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蝗虫的天敌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鸟、真菌、病毒、线虫、捕食性的甲虫、寄生性的蜂类、寄生蝇类等。在自然界鸟吃虫是普遍的常识。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鸟吃蝗虫记载,如在唐代就记载有数千万白鸟取食蝗虫,一晚上就将蝗虫吃尽,庄稼免于受害。蚂蚁、步甲、雏蜂虻等都是蝗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蝗虫的发生地可以常见到它们捕食蝗虫的情况。在自然界中这些动物可以消灭很大一部分蝗虫,一般可以有效地控制蝗灾的爆发,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蝗虫天敌,对于控制蝗虫有重要作用。

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上面有提到真菌和寄生类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而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的根本就是真菌和寄生动物。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生物农药有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和印楝素。如微孢子虫,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专性的、只有单个细胞的原生动物。蝗虫被微孢子虫寄生后,蝗虫会因得病而行动迟缓、不能飞行,产卵量下降,直至死亡。而且蝗虫一旦得了微孢子虫病,它就成为了传染源,到处传播微孢子虫,甚至得了病的蝗虫它产下的卵也带有微孢子虫。这种病可以通过食物污染、蝗虫相互咬食,在蝗虫群中传播,形成长期的流行病,就像是流感一样。因此一次防治后,该病可以在蝗群中流行多年。

牧鸡牧鸭防治蝗虫我国在常年治理蝗灾的过程中发现,只要合理地在蝗灾起源地养殖鸡鸭就能轻松地将蝗灾消灭在源头。

在年5月,我国西北部地区由于干旱原因发生了大规模蝗灾。

一直以来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瓜果、棉花重要生产基地,如果贸然使用飞机等机械搭配农药进行大规模的捕杀,势必会影响当地的农作物产量。

为此当地治蝗灭鼠指挥办公室另辟蹊径选择引进鸭子当作捕杀蝗虫的主力军。结局不言而喻,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经过实地考察并结合我国多年来科学预防、治理蝗灾的经验,专家们再次证明了利用生物手段进行治理是最佳手段。

首先,生物手段不会对当地的农作物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蝗虫被消灭后当地的土壤依然可以进行正常的农作物种植。

其次,捕杀蝗虫的过程也为鸡鸭提供足够的饲料,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小结:由此可见,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环境有多么重要,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

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时每刻都有着物质等方面的交换。因此人类生存的前提是顺应自然规律。

时时刻刻保护自然,切不可让化学污染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5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