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发,部分地区阳性率达28防住非
金猪时代,一头肥猪的利润超过元,可仅仅防住非洲猪瘟还远远不够,其他疾病也正在侵蚀着猪场的红利。
在我国自然感染弓形体的15种动物中,猪的感染率最高,尤其在4-10月份温暖季节更易发病。天气转热,马上进入到夏天,此时正是防控弓形虫病最关键的时间。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博士生导师袁子国教授,为大家分享《弓形虫病的危害及防控策略》。
防控弓形虫病意义重大
寄生虫病在猪场较为常见,主要造成猪群的死淘增加,疾病感染增多。寄生虫感染后,种母猪表现产子数降低、死胎增多、采食量下降、奶水不足以及断奶不发情;种公猪表现为采食量下降、精液质量下滑;保育肥猪则表现为贫血、消瘦、饲料转化率低以及生长速度慢。寄生虫疾病给猪场造成巨大的损失,防控寄生虫的感染至关重要。
袁教授介绍,弓形虫是猪场最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疾病,血清中阳性率在0%-%之间。根据发病类型,弓形虫病又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猪感染后,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生长发育减缓,甚至出现混合感染,使得非致病性病原毒力增强,从而引起猪群发病,严重危害养猪业。
弓形虫普遍流行
流行病学调查是传染病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家养动物中,猪的感染率0%~%,牛的感染率2.4%~67.5%,羊的感染率27.5%~33.3%,犬的感染率0.7%~40%,猫的感染率14.1%~78%。
弓形虫主要的感染途径是经口感染,动物间相互捕食和吃未经煮熟的肉类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在某些情况下,速殖子可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母猪在妊娠期感染本病后,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蝇类、蟑螂、蜗牛等昆虫可机械携带从而引起传播。
在广东地区的猪场进行调查发现,中国广东地区猪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27%,其中种公猪阳性率(39.6%)高于繁殖母猪(36.9%)。以前,犬猫一直被普遍认为是弓形虫的主要传染宿主,但现经研究发现,猪也是我国人群流行弓形虫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在人弓形虫的传播中占主导地位。
弓形虫感染的临床症状
弓形虫感染后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三类,急性病例、亚急性病例和慢性病例。急性病例潜伏期为3-7天,病畜出现呼吸困难、呕吐、高热稽留等症状,并伴随脑神经损伤,怀孕母猪感染后经胎盘侵害胎儿。亚急性病例潜伏期10-14天或更长,临床症状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病程较缓慢。慢性病例临床上常不易察觉,存在隐性感染。一些病畜痊愈后仍然带虫,这在既往发生过的地区较为常见。
弓形虫感染后病畜并不会出现特征性的病理特征,在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病畜在感染弓形虫后,肺部呈现暗红色,体积肿大,有大量出血点,出血斑及灰白色病灶。肺门淋巴结表现出肿大、出血、出现灰白色病灶。消化系统出血,肝肿大并出现白色病灶。当弓形虫入侵眼部时,常出现视网膜脉络膜炎。在临床上,弓形虫的诊断常与其他疾病混淆,根据经验特别整理一张表格,详细介绍了弓形虫与猪丹毒等6种疾病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弓形虫的防治
弓形虫危害程度较大,目前尚未研发出有效的疫苗,如何进行防控成为难题。对于弓形虫的感染,目前主要以磺胺类的药物治疗为主,包括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基嘧啶等。
在对不同季节的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4-6月感染情况最为普遍,感染率高达65.26%,高于其他时间段。此季节出现高发很有可能与雨水和野猫相关,对此,专家给出两点建议。第一,定期抓捕野猫和野鼠,并进行弓形虫检测,了解当地的弓形虫流行情况;第二,在春季、梅雨季节来临前要做好灭鼠和灭蝇的工作。
当猪场发生弓形虫感染后,专家建议,病畜应该及时进行隔离,并对同群猪采取积极药物控制的方式。对虽经治疗,但疗效不明显的患病猪,应及时淘汰,作屠宰或扑灭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