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之奇谏假道虞公贪图了眼前蝇头小利,丢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靠谱么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2.html

提到宫之奇谏假道,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提到“唇亡齿寒”的故事,很多人就很熟悉了,没错,宫之奇就是那个有一腔爱国之情的大夫。但是他苦口婆心的进谏,并没得到虞公的重视,自己的祖国虞国还是亡国了。

实际上,这一悲剧完全可以避免,但因为一个贪图眼前蝇头小利的人,虞国的大好河山被断送了。直到今天,再读这个故事,还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唇亡齿寒: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而晋国则是贪得无厌的豺狼。

晋献公不是第一次借道,他这次是第二次借道,这次是为了讨伐虢国,顺便把虞国也消灭了。当然这个目的,晋献公只对虞公说了一半,他没有告诉虞公,自己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什么。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五年》

为了让虞公上当,晋献公采纳了荀息诱之以利的办法,让虞公心甘情愿的再次借道给晋国的部队,对于晋国的阴谋,宫之奇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国与国之间的事背后,都有政治利益和目的存在,对于野心勃勃的晋献公,一定要果断的拒绝他的无礼要求,否则大祸不远矣。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

宫之奇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对于虞国有保护的作用。一旦虢国灭亡了,我们虞国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晋国是贪婪的国家,不能让他们的贪婪之心进一步扩大,晋国强大的军队绝对不能轻视,他们既然能够去讨伐虢国,你怎么知道他们会不会进攻我们虞国呢?让晋国借一次道路已经很过分了,怎么能第二次借道给晋国呢?”

接着宫之奇为虞国国君做了一个很生动形象的比喻,他说:“我们虞国和虢国之间的关系,就和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一样,没有了嘴唇,牙齿也会感到寒冷的,因此请国君三思而后行,拒绝晋国的无理要求!”

同宗之谊:虞公认为和晋有同宗之谊,但在晋献公眼里,虞国就是案板上的肥肉。

虞国国君虞公听了宫之奇的话之后,很不以为然的说:“晋国和我们虞国是同宗,都是姬氏子孙,他怎么会伤害我们呢?”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左传·僖公五年》

对于虞公的说辞,宫之奇实在很无奈,说国君天真还不如说他愚蠢,晋国的刀已经驾到脖子上了,还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既然国君无智,自己还得把话说透才行。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左传·僖公五年》

宫之奇说:“太伯、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不在身边,所以没有继承君王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做过文王的卿士,对于王室有大功,受封的典册如今还在盟府里收藏着呢。但现在晋国要灭掉虢国了,对于虞国来说,晋国又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再说虞国能比桓叔和庄伯更亲近晋侯吗?他们有什么过错,晋侯把他们都杀掉了,不就是因为晋侯感觉他们威胁到自己了吗?亲近而且受宠,一旦威胁到晋侯,都尚且被杀害,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呢?”

宫之奇要让虞公明白,晋献公是要吃人的虎狼,他不会顾忌你和他的同宗之谊的,那只不过是你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为了权力和利益,晋献公可是个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人,他最亲信的人,只要对他形成了潜在的威胁,就被他无情的诛杀了,更何况我们虞国还是一块肥肉呢?他消灭了虢国之后,下一个目标一定是我们虞国,这点不用怀疑。

神灵护佑:相信神明,还不如相信自己。

虞公听了宫之奇的话之后,又说出了一个理由,他说:“我用来祭祀的祭品丰盛而清洁,神灵一定会保佑我的。”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左传·僖公五年》

听了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立刻写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这位虞国国君竟然昏庸达到了这个地步,认为可以利用神灵的护佑而免除灾祸。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左传·僖公五年》

宫之奇还能说什么呢?但他没放弃努力,他继续说:“我听说,神灵是不会随便亲近哪一个人的,只是依从于有德行的人。”当然宫之奇是引经据典的,他说的话是《周书》上说到的,《周书》上说:“上天不亲近那个人,他只帮助有德行的人。又说祭祀用的贡品不会芳香远扬,只有光明的美德才会芳香远播。因此没有德行,百姓们就不会支持,神灵也不会保佑的,神灵所依附的是有德行的人。如果晋国在占领了虞国之后,宣扬美德为神明送上祭品,难道神明会把他们都吐出来吗?”

宫之奇就差直接说:“你醒醒吧,神明没用,只有靠自己才行,作为国君要对国家负责,不能看到晋国给的那点蝇头小利,就忘了自己的根本,贪图眼前利益,而忘记了国家大义。”

虞国灭亡:贪图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丢掉了身后的大好河山。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宫之奇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看着虞公,这个主宰虞国命运的人,希望他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弗听,许晋使。——《左传·僖公五年》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建议,答应了晋国使者,让他向晋献公复命,自己同意晋国的部队借道去讨伐虢国。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左传·僖公五年》

到了这个时候,宫之奇知道虞国的大祸即将来临,虞国灭国已经不可避免。他于是率领亲族离开了虞国,临行之前他说:“虞国过不了腊月了,晋国灭亡虞国,都不需要重新发兵了,灭亡了虢国之后,灭亡虞国就是顺路的事情了!”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左传·僖公五年》

八月是时候,晋献公包围了虢国的上阳,他问自己身边的大夫卜偃说:“我能够成功吗?”卜偃说:“可以攻克。”

公曰:“何时?”对曰:“童谣曰:‘……其九月、十月之交乎!……”——《左传·僖公五年》

晋献公又问:“大概什么时候呢?”卜偃回答说:“大概在九月底十月初就可以了。”而事实上并没有那么顺利,直到了十二月的时候,晋国才灭亡了虢国,虢国的国君虢公丑则逃到了东周的都城。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左传·僖公五年》

这个时候虞国的虞公,在国境欢迎晋师的凯旋归来,并允许晋国部队在虞国驻扎,趁着这个机会,晋献公对虞国发动突然袭击,一举获得了成功,俘虏了虞公和虞国大夫井伯,并让井伯做了秦穆姬的陪嫁随从。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左传·僖公五年》

晋献公灭亡了虞国后,仍然祭祀虞国的祖先,并把虞国的赋税都献给了周天子,这正应验了宫之奇所说的话。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左传·僖公五年》

因此在《春秋》中,记载“晋国人捉住了虞公。”之所以这么记载,是因为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是虞公的不智,他和豺狼做朋友、与虎谋皮,这样的人被欺骗和愚弄,就不足为奇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0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