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这件小楷,用上了70年功力,有君子

我们常说琴棋书画、品茗赏花这些比较有情调的事,有助于放松身心,而身心愉悦之后,健康状况自然变好。在医学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的平均寿命长期维持在不到四十岁,所以有“人活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古代书法家、画家常出高寿之人,比如欧阳询、柳公权、董其昌,以及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文壁(或作璧),字徵明,明成化六年(年)生于苏州。文家是当地大户,世代都是读书之人,其父祖也都中过进士,文徵明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幼年时期的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之处,甚至给人感觉像“痴儿”。

文徵明的一生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因为科举屡试不中,他便醉心于诗文书画。官场上少了一位臣子,但艺术界多了一位巨擘。文徵明从师于吴宽、李应祯、沈周等名家,又与唐伯虎、王宠、祝枝山交好,几十年的墨池笔冢,当初的“笨小孩”成了“真大师”。

我们知道文徵明是“江南四大才子”,但后人更珍视他的人品。清代文人朱彝尊就认为:“先生人品第一,书画次之。”文徵明书法以小楷成就最高,年近九十时还能写一笔蝇头小楷,或许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解开他长寿之谜。

文徵明不与世争、谦谦君子的性格,首先就体现在他所写内容上,《陋室铭》《醉翁亭记》是他时常书写的题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他生活的写照。他曾画过一幅《携琴访友图》,尽显生活情调,这些都表明其内心和生活的雅致。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文徵明的小楷《醉翁亭记》,此作写于明嘉靖三十年(年),此时文徵明已经八十二岁了,不夸张的说,每一笔都蕴含近七十年的功力。写小楷是一件考验笔力和视力的事儿,很多书法家年过五十便不再创作,一则视力衰退,二来控笔能力衰减,写小楷容易露怯。

反观文徵明,古稀以后成了他创作的一大高峰期,小楷作品更是数量惊人,而且笔笔精到,未见败笔。这卷《醉翁亭记》单字大小仅有1.5厘米,细观其笔画细润有力,用笔方圆兼备、中侧并用,秀美遒劲,法度严谨。

文徵明小楷取法二王,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史籍记载:“右军以后其法不传,至赵子昂始得神体,继之者则文徵明一人。”此作正体现了“二王”一派妍美书风。文徵明小楷备受历代高雅人士推崇,这位完美文人写出的完美小楷,既有魏晋笔法,又有浓厚书卷气,值得好好临摹与欣赏。

而今,我们将文徵明这卷小楷《醉翁亭记》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将笔墨细节纤毫毕现的再现出来,并配以纯手工立轴装裱,便于悬挂和收纳。如果您感兴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