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临江仙,灵魂自在,方能独行

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词云: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首词放在口里读时,很容易把最后一句“江海寄余生”的“江”读成“沧”,即“沧海寄余生”。不知道大家在第一次读这首词时,有没有这种感觉呢?其实,犯这种错误也很正常,因为我们在读时,很容易就联想到了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且苏轼这样的人生,一生都处于宦海沉浮之中,说他整天漂流在江上,“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不如说他的一生都沉浮在变幻的茫茫沧海之中。那么,作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东坡居士为何对江水如此热爱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下他这阙词。首句他说,“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他夜晚在东坡喝醉了酒,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三更半夜了。我们都知道,苏轼在元丰三年,也就是年,被贬谪到了黄州。他在城东的山坡上开垦了一块菜地,又搭建了一个草堂,叫“饮雪堂”。说白了,就是专门和朋友去那儿喝酒吃菜的。然而,他经常都是一个人来,那些和尚和道人总不能天天来看他,只是偶尔来陪他住上一阵子。东坡先生在这里整天自斟自饮,完全忘记了那些蝇营狗苟之事。那么接下来他又说道,“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看吧,等他回来黄花菜都凉了(家里人都睡着了)。然而,这样不恪尽职守的家童,苏轼不但不批评他,反而很包容他。他说:“既然都不开门,那我就拄着拐棍儿在外边听江水流荡之声吧。”于是他来到了江边。紧接着的下半阙,便进入了幻境。为什么是幻境呢?诸位请看。“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他说自己一直以来都是身不由己的,什么时候才能了无牵挂,忘却那些虚名浮利呢?正在思考之间,夜已深了,风也静了。东坡先生望着那一江平水,他想象着自己正驾着一叶扁舟,寄身于那沧浪的江海之上。而到了此时,东坡先生显然已经灵魂出窍,也借着酒力进入了梦乡。……这真的是灵魂超脱,肉体自由啊!所以,一首词读完,让人感到了一种境界,一种羁绊,这就是神通。而东坡先生的词,读完让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这就是力量。所以,唯有身心真正自在之人,才能够带给别人快乐,唯有灵魂真正自由的人,才能够大道独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35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