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90多年前写的一篇杂文,很多人觉得适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415/6169152.html
高考结束后,笔者一度觉得鲁迅先生的作品真的是背够了,以后应该不会再看他的文章了。但走进社会后,我才明白:鲁迅先生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是有道理的。为何这么说?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都能用鲁迅作品中的人物来形容。渴望用精神胜利法摆平一切的阿Q、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祥林嫂、迂腐而不幸的孔乙己,每一个人物,我们都似乎能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而最近,女作家方方也被很多人与鲁迅小说中的一个形象对应上了。很多人读完方方的日记后,都觉得用鲁迅的这篇妙文来形容她很合适,让我们来看看是哪篇文章,这样的类比有没有道理:鲁迅先生是很善于写杂文的,这篇杂文是先生的高水平之作。它写于年,是一篇90多年前的杂文,如今看来仍是入木三分。从文字上来看,鲁迅先生当时是十分愤慨的,看似全文都在说战士和苍蝇,实则是讽刺当时的一些小人。在鲁迅眼里,战士就是为大家做贡献的前辈们,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而苍蝇则是一群无所作为之人,他们看似没做什么坏事,但其精神内核是卑劣的。文章的第一段,鲁迅就先抛出怎么样的人算是伟大的人?与苍蝇相比,战士不只是体格上的大,更有品质上的伟岸。首句的英文指的是哲学家叔本华,这个名言出自叔本华的《比喻·隐喻和寓言》。第二段,则进一步说明什么叫“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战士或许有显而易见的缺点,但是人无完人。为了阐明这一点,在第三段中鲁迅做了生动的对比描写。第三段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苍蝇们是聪明的,它们总是善于找到人们的缺点,并把它放大。它们揭开别人的伤疤,得意洋洋,以为他们营营的叫声里传递的是真理。不得不说,这几句的类比确实是入木三分的,将苍蝇的丑态写得淋漓尽致。那么苍蝇为什么敢如此呢?鲁迅先生也讲得很清楚了,因为它们觉得安全。最后三段,读来令人十分解气。苍蝇的完美,是因为它渺小到大家根本发现不了它们的缺点;战士的不完美,是因为他们的敢作敢为,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所以就难免走弯路,也难免被人逮到把柄。然而两者却是有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一个愿意付出一切,一个只能在人家背后行些小人之事,由此鲁迅得出结论: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从文学的角度来说,鲁迅这篇杂文写得是很有水准的。从文章的结构来看,先生带着怒气,选取了两个极贴切的比喻,论述层层递进,层次鲜明地向读者阐述道理;从遣词用字来看,也是十分考究的。比如文中“营营地叫着”中的“营营”二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一般不都是“嗡嗡”地叫吗?其实“营营”二字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青蝇》,这首多年前的诗作就是一首讽刺诗,鲁迅这是拿先贤的话对苍蝇进行讽刺,在很有力道的,这就是鲁迅的语言艺术。至于这篇杂文是否适合用来形容方方女士?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但笔者认为,从方方文字中的一些内容来看,确实是和文中的苍蝇有几分相似。客观地说,方方女士的初衷到底如何?笔者一直觉得我们不应该妄加猜测,毕竟我们不是她本人。但很多网友读完她的文字后,会想到鲁迅这篇杂文。如果她所有的文字都是善意的,那么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她确实应该好好想一想,是否自己写作时,在文字表达上有一些问题,是否需要对某些文字内容进行订正?这样对自己,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对此事,大家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7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