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蓝莓丰产栽培技术,树莓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树莓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树莓主要生理障碍及防治

1.树莓缺氮症的防治

氮素营养是植物蛋白质形成的基础,树莓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当的氮素供应,以促进枝蔓生长,使树体生长旺盛,叶色浓绿。适量的氮素对开花、受精、坐果以及花芽分化都有良好的影响,但氮素过多会引起枝叶的徒长,营养生长过旺不利于坐果,并延迟浆果成熟,使树莓着色不良、品质下降、缺少芳香,还容易招致病虫害发生以及导致花芽分化不良。在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也会由于枝蔓、芽眼成熟不够充实而发生冻害。因此,生产上合理施用氮肥是保证生长健壮、丰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1)树莓缺氮症状 树莓缺氮时首先导致新梢上部叶片变黄,新生叶片变薄变小,老叶黄绿带橙色或变成红紫色;新梢节间变短,花序纤细,花器分化不良,落花落果严重,生长结束早。氮素严重不足时,新梢下部的叶片变黄,甚至提早落叶。

(2)树莓缺氮防治

①叶面喷肥 叶面喷肥能迅速弥补氮素的不足,常用的肥料种类有尿素、硫酸铵、硝酸铵及充分腐熟的尿液等,其中以尿素效果最好。用波尔多液和尿素混合喷布,能减轻尿素对叶片的伤害作用。叶面喷布尿素常用的浓度为0.2%~0.3%。

②全年均衡施用氮肥 春季树莓植株缺氮对花芽继续分化和开花坐果都有不良影响,因此生长前期应用速效氮肥予以追施,但在果实成熟前要控制施用氮肥;采收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能增强后期叶片的光合作用,对树体养分的积累和花芽的分化有良好的作用,生产上应予以重视。

③施用基肥 叶面喷施能较快纠正氮素营养的不足,但绝不能代替基肥和追肥,对缺氮的树莓园尤其要重视基肥的施用。

2.树莓缺磷症的防治

磷是细胞中核苷酸、核蛋白与磷脂类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与细胞分裂关系密切,且也是酶与辅酶的重要成分,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碳水化合物和氮化物的代谢、糖分的运转都有重要的关系。磷在植物组织中容易移动,在代谢旺盛的幼嫩组织中含量特别多,缺磷对幼嫩组织的影响最大。磷对糖的合成和运转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试验证明,施磷能使浆果内糖、色素和芳香物质增加,含酸量减少。因此,鲜食树莓和酿造树莓栽培中一定要重视磷肥的施用。

(1)树莓缺磷症状 突出表现在叶片变小,叶色暗绿带紫,叶边发红焦枯,花序、果穗变小,果实含糖量降低,果实成熟推迟。

(2)树莓缺磷症防治

①叶面喷施磷素肥料,种类有磷酸铵、过磷酸钙、磷酸钾、磷酸二氢钾等,其中以磷酸铵和磷酸二氢钾效果最好。喷布浓度以0.3%~0.5%为宜。一般幼果膨大期每7~10天喷施1次,共喷3~4次。

②开花期以前每亩施磷肥20~40千克,以促进花序发育,促进坐果。

③在果实着色、枝条成熟期,为促进果实着色、增加浆果含糖量和枝条成熟充实,每亩可施磷肥20~40千克,或在果实膨大后进行2~3次根外追肥。

④果实采收后,在施基肥时要重施磷肥,一般每株施过磷酸钙0.5~1千克,和其他有机肥一同深施于树盘内或施肥沟内即可。

3.树莓缺钾症的防治

钾对树莓的生长和结果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促进浆果成熟,提高果实内含糖量,降低含酸量,促进芳香物质和色素的形成。钾充足时,浆果的耐贮运性增加。据分析,树莓果实中含氮0.15%、磷0.10%、钾0.19%,以钾的含量最高,因此树莓常被称为典型的钾质果树,即使在含钾量丰富的土壤上,树莓也常常发生缺钾现象。

钾对花芽的分化、根系的发育,特别是根系的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钾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积累和运转有关,对细胞壁加厚和提高细胞液浓度有良好的作用。因此,能促进枝蔓成熟,加强养分的贮藏和积累,提高抗病力和抗寒力。钾还与水分代谢有关,能维持细胞的膨压,因此,补钾有助于抗旱性和抗寒性的增强。

(1)树莓缺钾症状 缺钾时引起碳水化合物和氮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受阻,植株抗病力降低。缺钾时树莓不能有效地利用硝酸盐,影响光合作用,减少同化产物;果实小,着色不良,成熟前容易落果,降低产量和品质。尤其是生长季节至果实成熟期间,缺钾时枝条中部的叶片表现为扭曲,以后叶缘和叶脉间失绿变干,并逐渐由边缘向中间枯焦,叶变脆,容易脱落。

(2)缺钾症防治

①主要是增施有机肥,改变土壤结构,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含钾量。

②7~8月进行根外喷施钾肥,每隔10天左右喷1次0.3%磷酸二氢钾或0.2%~0.3%氯化钾,直至8月中旬,共喷3~4次。

③根施草木灰或根外喷施3%草木灰浸出液,对减轻缺钾症都有良好的效果。

4.树莓缺硼症的防治

硼属于微量元素,能促进树莓花粉管的萌发和增长,促进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减少无籽小果,提高产量,促进芳香物质的形成,提高含糖量,改善浆果品质。同时,硼可促进新梢和花序的生长,使新梢成熟良好。

(1)树莓缺硼症状 树莓缺硼症的主要表现是枝蔓节间变短,植株矮小,副梢生长弱;叶片明显变小、增厚、发脆、皱缩、向外弯曲,叶缘出现失绿黄斑,严重时叶缘焦灼;尤为明显的是开花时花冠不脱落或落花严重,花序干缩,结实不良;果穗上无种子的小粒果实增加,形成了明显的珍珠粒穗型。另外,缺硼植株的根系分布较浅,甚至造成死根。

树莓缺硼症状的发生与土壤结构、有机肥施用量有关。沙滩地树莓园和通气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区缺硼现象较为严重。在过于干燥的年份和灌水少的园地,缺硼症病株也明显增加,特别是在花期前后土壤过于干旱时更易加重缺硼症的发生。

(2)缺硼症的防治

①叶面喷硼 花前、盛花期连续喷施2次0.1%~0.3%硼砂(或硼酸)溶液,缺硼症状明显消退,坐果率和果实品质显著提高。

②土壤施硼 一般在病株超过10%以上的树莓园,在秋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病株每株追施硼砂50克,以补充硼的不足。

5.树莓缺锌症的防治

锌与植物生长素的合成有关,缺锌时植物生长素不能正常形成,植株生长异常,同时,叶绿素形成与锌关系密切,所以缺锌时容易引起叶绿素减少,从而形成失绿病。

锌在植物体内以与蛋白质相结合的形式存在(主要分布在幼叶和茎尖中),通过叶片含锌量测定可判断树体锌元素的营养水平,一般树莓叶柄含锌量低于15毫克/千克时即为不足,25~50毫克/千克时为适量。

(1)缺锌症状 树莓缺锌时,枝、叶、果生长停止或萎缩,枝条下部叶片常有斑纹或黄化;新梢顶部叶片狭小或枝条纤细,节间短,失绿,并形成大量的无籽小果。在栽培品种中,欧亚种树莓对缺锌较为敏感。

(2)缺锌症的防治

①改良土壤结构,增施有机肥。沙质土壤含锌盐少,而且容易流失;而碱性土壤锌盐易转化成不可利用状态,不利于树莓的吸收和利用。所以改良土壤结构、加强土壤管理、增施有机肥料、调节各元素平衡协调,对改善锌的供应有良好的作用。

②树莓开花期或开花期以后每半月左右叶面喷一次0.1%~0.3%硫酸锌,不仅能促进浆果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含糖量,同时也可促进果实提早成熟。

6.树莓缺铁症的防治

铁是植物叶绿素的重要组成物质,同时参与树莓体内一系列代谢活动。树莓对铁元素反应十分敏感,盐碱地树莓园常常发生的黄化病就与缺铁密切相关。

(1)树莓缺铁症状 树莓缺铁主要表现是幼叶失绿,病株上叶片除叶脉保持绿色外,叶面全面黄化,而这时老叶仍为绿色,这是缺铁症的特有表现。缺铁严重时叶面呈现象牙色,甚至变为褐色形成叶片坏死;而这时花序也变为浅黄色,花蕾脱落,坐果率严重下降。树莓缺铁和土壤pH值及通气状况密切有关。pH值过高(盐碱土)时,土壤中铁元素常转化为根系不能吸收利用的不溶性铁(这时土壤分析并不表现缺铁,但土壤中的铁不能被植物利用),土壤过分黏重、灌溉水偏碱性时也会出现类似现象。因此,缺铁症的防治一要补充铁,二要注意改良土壤,促进土壤中铁转化为可利用状态。

(2)缺铁症的防治

①重视树莓园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深耕改土,防止土壤盐碱化和过分黏重。

②叶面喷施0.2%硫酸亚铁溶液,生长前期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为了增强树莓叶片对铁的吸收,喷施硫酸亚铁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和0.3%尿素液,对促进叶片对铁的吸收、利用和转绿有良好的作用。

(二)树莓主要病害及防治

1.树莓根腐病的防治

根腐病也称烂根病。根腐病是由真菌、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真菌中的腐霉、疫霉、丝核菌、镰刀菌、核盘菌等为主要病原物,致病线虫主要是短体线虫。根腐病寄生范围很广,在我国几乎各地各种农作物上都有发生,是农业上的一大严重病害。

(1)症状 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发病。初期仅个别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养分供不应求。病株在萌芽后整株或部分枝条叶萎蔫,叶片向上卷缩,新梢生长困难,有的甚至花蕾皱缩不能开花或开花不坐果,枝条呈失水状,皮层皱缩,有时表皮还干死翘起呈油皮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

(2)发病途径

①种子带菌率1.2%~14.2%,经种皮传播。

②病菌在土壤内或遗留在土壤内的病残组织上越冬。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根腐病在土壤中可终年以菌素不断蔓延为害。主要通过雨水灌溉,地下昆虫和线虫、人、畜或农机具的携带传播。

③病菌直接穿透侵入或由伤口或气孔侵入。

(3)综合防治措施

①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精细整地,清沟沥水,阴雨天水不上畦,沟内无积水。低洼积水田块,应高畦深沟,及时降低土壤湿度。少用化肥,多用腐熟有机肥。

②物理措施 在夏季翻耕土壤,用薄膜覆盖,使地温升至50℃,以高温杀死病菌。

③化学措施 每平方米使用50%多菌灵1.5克,或75%五氯硝基苯3克,翻入土中。40%根腐宁倍液,或80%乳油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倍液,或50%硫胶悬剂~倍液灌根,防治多种土传病害,防治重返茬,改善土壤环境。

2.树莓灰霉病的防治

在树莓生产上,灰霉病是发生最重的病害之一。树莓灰霉病病原菌为灰树莓孢类真菌。

(1)症状 主要危害花、幼果和成熟的果实,也可危害叶片。病菌一般是在花期侵入,发病初期花梗和果梗变暗褐色,逐渐扩展蔓延至花萼和幼果,发病后期受害部位出现浓密的灰色霉层。果实成熟后发病极为迅速,条件适宜时会造成病害的大面积流行。叶片发病时产生不规则褐色病斑,后期也产生灰色霉层。灰霉病发生温度4~32℃,最适温度是18~23℃;湿度越大,越有利于发生。单季莓果实成熟期,成熟果实上灰霉病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加之进入了雨季,湿度大,利于其发生流行。树莓在开花前遇几天阴雨或空气潮湿,日平均气温达20℃以上时花即受感染,花蕾和花序上被一层灰色的细粉状物所覆盖,在晴天气温升高,湿度降低时,花、花柱、花柄和整个花序变成黑色枯萎,形似火疫病。果实感病后,小浆果破裂流水,变成果浆状腐烂,烂果除少数脱落外,大部分干缩成灰褐色僵果,经久不落。

(2)防治措施

①彻底清除菌源 秋冬落叶后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病果等病残体,集中烧毁处理;在生长季节摘除病果、病蔓、病叶,深埋处理,同时喷药,减少再侵染。

②选用抗病品种 菲尔杜德、美22号、红宝玉等品种抗性较强。

③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通风排湿,严格控制浇水,尤其在花期和果期应控制用水量;发病后控制浇水和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摘,防止病菌在过熟果上滋生蔓延;预防冻害,冬季埋土防寒,主要是防止花芽受冻。

④药剂防治 在初花期和幼果形成期进行防治。可采用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或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粉剂倍液喷雾,或2%武夷菌素水剂倍液喷雾,或40%嘧霉胺(施佳乐)悬浮剂~倍液喷雾,或特立克(2亿活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或灰霉特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倍液喷雾。

3.树莓茎腐病的防治

茎腐病是危害树莓的一种严重病害,由真菌引起。病菌在土壤中越冬,腐生性强,可以在土中生存2~3年,大水漫灌且遇到地温过高最易发病。

(1)症状 主要危害茎基部或地下主侧根,病部开始为暗褐色,以后绕茎基部扩展一周,使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后期整株枯死,病部表面常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该病为害树莓的基生枝,一般发生在新梢上,先从新梢向阳面距地面较近处出现一条暗灰色似烫伤状的病斑,长1.5~5.5厘米,宽0.6~1.2厘米,病斑向四周迅速扩展,病部渐褐色,病斑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黑点,木质部变褐坏死。随着病部的扩展,叶片、叶柄变黄枯萎,最后整株死亡。

(2)防治措施

①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降低土壤湿度等措施可以使植株健壮,减少茎腐病发生。深翻土地,清除病残和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可以减少田间菌源,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秋季清园,剪下病枝集中烧毁。5~7月发病初期喷70%甲基托布津倍液,或40%乙磷铝倍液,或50%福美双倍液。

②选择抗病品种 黑树莓较红树莓抗病,更适合南方地区栽培。

③其他措施 防止初生茎受伤,避免造成不易愈合的伤口;果实采收后,彻底消除结果老茎枝、病枝、病叶等,减少菌源;花初期喷药,万霉灵65%超微可湿性粉剂~倍液,0.3~0.4°Bé石硫合剂2次;休眠期喷药,越冬埋土防寒前喷4~5°Bé石硫合剂1次;春季上架萌芽前,喷4~5°Bé石硫合剂1次。

4.树莓根癌病的防治

树莓根癌病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土壤中所含的细菌,由地下害虫和线虫进行传播,细菌经伤口侵入受害植株根部,使病态细胞成倍增加而形成肿瘤。

(1)症状 树莓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根颈部及直根和侧生根系。多的可长4~5个瘤,大多数为球状或椭圆状。根癌初生时为乳白色,光滑柔软,以后渐变为褐色到深褐色,质地变硬,表面粗糙,凸凹不平,小的仅皮层一点突起,大的如鸡蛋,形状不规则。由于肿瘤膨大破坏了植株正常的维管系统,会严重影响水分和养分的正常流动,影响植株根部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受害病株发育受阻,叶片变小变黄,植株矮小,果实变小,产量下降。

(2)防治方法

①苗木选择 选择健壮无肿瘤的苗木栽培,注意剔除病苗。

②加强肥水管理 树莓为浅根系果树,根系多分布在20~40厘米深的表土中,要做到旱浇涝排,特别要防止土壤积水。适当增施硫酸铵(钾)等酸性肥料,以造成不利于根癌病发生的生态环境。耕作和施肥时,应注意不要伤根,并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③挖除病株 发病后要彻底挖除病株,并集中处理。挖除病株后的土壤用10%~20%农用链霉素、1%波尔多液进行消毒。

④药剂防治 用0.2%硫酸铜、0.2%~0.5%农用链霉素等灌根,每10~15天1次,连续2~3次。采用K84菌悬液浸苗或在定植或发病后浇根,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5.树莓锈病的防治

(1)症状 树莓锈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北方树莓产区多零星发生,一般为害不重。在夏季高温多湿的南方地区,是常见的树莓病害之一。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被害处叶正面出现黄绿色病斑,叶背面则发生橙黄色夏孢子堆,成黄色粉末状,后期在病斑处产生黑褐色多角形斑点,即孢子堆。病斑在叶脉附近及叶缘处较多。

(2)发病规律 此病主要以冬孢子、夏孢子借风雨传播,以冬孢子在落叶上过冬。此病在北方多在秋季发生,8~9月为发病盛期。在长江以南地区,于6月下旬先为害近地面的树莓叶片。7月中下旬梅雨结束后,气候高温干燥,夏孢子靠风传播,落在叶片上后,7天内便出现病斑,病情转剧。8~9月继续侵染,流行很快。病叶黑褐色枯死,造成早期落叶。

(3)防治措施 晚秋彻底清除落叶,集中深埋。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深埋。北方初发生季节可喷粉锈宁~倍液、50%多菌灵、65%代森锌倍液、75%托布津或60%百菌清倍液,7~9月连续2~3次,可以控制为害。长江以南地区,从6月上中旬起,结合防治黑痘病,喷洒1:1:倍波尔多液2~3次;发病时喷20%粉锈宁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倍液2~3次。

6.树莓白粉病的防治

(1)症状 果实受害,先在果粒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状霉,擦去白粉,表皮呈现褐色花纹,最后表皮细胞变为暗褐色。叶片受害,在叶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质霉,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严重时病叶卷缩枯萎。新枝蔓受害,初呈现灰白色小斑,后扩展蔓延使全蔓发病,病蔓由灰白色变成暗灰色,最后黑色。

(2)发病规律 病原菌属子囊菌类钩丝壳属。无性世代属半知菌类粉孢属。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上或芽鳞片内越冬,来年春季产生分生袍子,借风力传播到寄主表面。菌丝上产生吸器,直接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菌丝则在寄主表面蔓延,果面、枝蔓以及叶面呈暗褐色,主要受吸器的影响。病害一般在7月上中旬至9~10月均可发生。

(3)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加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及时摘心,疏剪过密枝叶和绑蔓,保持通风透光良好,可减轻病害发生。

②注意果园卫生,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

③在发芽前应喷1次3~5°Bé石硫合剂,发芽后喷0.2~0.5°Bé石硫合剂,或50%托布津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倍液。

7.树莓炭疽病的防治

由胶孢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病菌可以侵染寄主地上部分的任何器官。

(1)症状 树莓受害叶片上通常形成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坏死病斑,开始较小,后迅速扩展,浅褐色至暗褐色,形状大多不规则,有时能使叶片大部或全部枯死。病斑上有时出现不明显轮纹,黑色子实体顺轮纹形成,高湿度下出现淡红色至橘红色分生孢子堆。受害嫩梢或小枝上常产生圆形或椭圆形小型溃疡,可扩展成条斑或环切,使枝梢枯死。其上也有黑色子实体及淡红色至橘红色分生孢子堆产生。感病叶芽或花芽,先是外层鳞片变黑,严重时芽完全变黑枯死。感病花芽开放后,萼片、花冠均可受害,病菌有时还能侵入子房,并不断扩大,引起果实早落。在肉质果实上则引起果肉腐烂。

(2)发生规律 胶孢炭疽菌的分生孢子须在雨水中释放和传播。也有报道认为分生孢子堆在干燥的条件下,可以碎成粉末随风传播。昆虫也是传播的媒介之一。子囊孢子则可由风传播。许多植物的炭疽病菌能侵入种子或附着在种子表面,它们可能成为苗木炭疽病的侵染源。炭疽菌通常能自附着胞产生侵染丝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体内。但在有伤口的条件下,侵染更易进行。胶孢炭疽菌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它可在寄主器官成熟前或幼嫩时进行侵染,以附着胞固定在寄主体表蜡质层中潜伏,也可以侵染丝在角质层下或表皮细胞中潜伏。待有利于病菌生长的条件出现时,终止休眠状态,继续生长发育,引起寄主发病。如果这种条件不出现,潜伏的病菌继续处在休眠状态或逐渐消亡。通常由于寄主组织的成熟、衰老、发育不足或受外界不良条件影响而致生长势削弱等,使寄主生理上发生重大变化时,病菌就会终止休眠,引起发病。

(3)防治措施 彻底清除病穗、病蔓和病叶等,以减少菌源。在长江以南地区,可在谢花后立即套袋。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整枝、绑蔓、摘心,使架面通风。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在萌芽成绒球期时,喷一次0.3%五氯酚钠加4°Bé石硫合剂,或倍福美砷,或倍退菌特作为铲除剂。南方自4月下旬,北方自5月下旬,进行喷药防治,以后一般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可喷80%炭疽福美~倍液、50%百菌清~倍液、50%退菌特或代森锰锌倍液。南方雨水多,药液中加入“”倍或0.03%~0.05%皮胶等黏着剂。

8.树莓疫霉果腐病的防治

该病的主要病原有恶疫霉(或苹果疫霉)、柑橘褐腐疫霉和柑橘生疫霉三种真菌。

在我国分布较普遍,内陆水浇地发生尤其严重。有的地方田间种苗在冬前就因烂根死亡,或越冬后开花期死亡,花、果期连续多日低温多雨时易发生。

(1)症状 该病在树莓根、花穗、果穗、蕾、花、果及叶上均可发生,根发病由外向里变黑。早期地上不显症状,中期植株生长差,略显短小。到开花结果期如遇干旱,则植株失水萎蔫,浆果膨大不足,色暗无光泽,果小、味淡、汁少,严重时死亡。病菌侵袭花、果穗而使田间花、果穗成批急剧变黑枯死,或浆果干腐,有臭味。制果酱或果冻、果汁、果酒时混入病果,会使加工品产生苦味。

(2)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果、病根等病残物中或土壤中越冬,有很强的抗寒能力,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遇水释放游动孢子,借病苗、病土、风雨、流水、农具等传播,侵染为害。地势低洼、土壤黏重、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遇低温和阴雨多湿天气发病重;连作重茬地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入冬防寒前清扫园地,将病叶及病枝集中烧毁,消除病原;加强栽培管理。低洼积水地块注意排水,行高畦做床,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早春发芽前、开花后及幼果期,喷布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硫悬浮剂~倍液。实施检疫,不在疫区病田育苗和定植。定植时用苹腐灵浸根,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代森锰锌、百菌清、克菌丹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35%瑞毒霉、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多菌灵倍液喷雾,每隔10天左右1次,连防3~4次。

二、树莓虫害及防治方法

(一)树莓绿盲蝽的防治

1.为害特点

绿盲蝽又称球病,俗称小臭虫、粉谷虫及叶切疯。分布于江苏、上海、福建、河南等地,是杂食性害虫。成虫和若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吮吸树莓幼嫩器官的汁液。被害幼叶最初出现细小黑褐色坏死斑点,叶长大后形成无数孔洞,叶缘开裂,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显得粗老或畸形;花蕾被害产生小黑斑,渗出黑褐色汁液;新梢生长点被害呈黑褐色坏死斑,但一般生长点不会脱落;幼花穗被害后便萎缩脱落。

绿盲蝽成虫体长5~5.5毫米,雌虫稍大,体绿色,较扁平;头三角形,黄褐色;复眼红褐色;触角淡褐色;前胸背板多微细黑色刻点;前翅绿色。若虫黄绿色,密生黑色细毛;复眼灰色。卵长袋形,黄绿色。

2.发生规律

江苏南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卵在桃、石榴、树莓、棉花枯断枝茎髓内以及剪口髓部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4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若虫为5龄,开始在蚕豆、胡萝卜及杂草上为害,5月开始为害树莓。绿盲蝽有趋嫩为害习性,喜在潮湿条件下发生。5月上旬出现成虫,开始产卵,产卵期长达19~30天,卵孵化期约6~8天。成虫寿命最长可达45天,9月下旬开始产卵越冬。

3.防治措施

(1)清除树莓园周围蒿类杂草及杞、柳等杂树。树莓园内避免间作绿叶类、直根类等蔬菜。

(2)多雨季节注意开沟排水、中耕除草,降低园内湿度。

(3)搞好管理(抹芽、副梢处理、绑蔓),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

(4)对幼树及偏旺树,避免冬剪过重;多施磷钾肥料,控制用氮量,防止树莓徒长。

(5)上海、苏州一带,在4月上中旬抓好第一代低龄期若虫防治工作,适时喷洒农药,效果较好的有氧化乐果、杀螟松、杀灭菊酯和乙酰甲胺磷。

(二)树莓金龟子的防治

1.为害特点

金龟子属鞘翅目,前翅角质,后翅膜质,完全变态,咀嚼式口器。成虫取食树莓的嫩芽和花蕾,严重时可将叶片危害成网状,花朵被吃光。幼虫为害植株主茎基。以成虫为害树莓、山楂、苹果、梨、桃、杏、柑橘、板栗等多种果树及林木、蔬菜、花卉和农作物。食性很杂,为害花、叶、果、幼芽及近成熟期的果。常群集为害。

此虫分布很广,华北、西北地区和四川均有分布。幼虫老熟时体长32~36毫米,头暗褐色,虫体乳白色。成虫大小差异很大,体长11~16毫米,宽6~9毫米。体色变化也很多,古铜色、暗绿、褐色、绿色、黑褐色等居多。胸背及翅鞘散布许多形状不同的白色绒斑;头部有长毛,前胸背板略呈扁椭圆,密布刻点和长茸毛;翅鞘上遍布弧形刻点和茸毛。

2.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代数尚不清楚,多发生一代,以成虫、幼虫或蛹在土内过冬。4~6月发生成虫。5~6月产卵,发生早的幼虫8~9月老熟化蛹,并羽化成虫。9~10月仍有成虫发生并取食为害,后入土过冬。发生晚的则以幼虫或蛹在土内过冬。成虫白天活动,春季常为害花器、幼芽和嫩叶,秋季常群集为害果实,近成熟的伤果上常数头群集为害。成虫飞翔力较强,有假死性,受惊或捕捉时常假死落地或在落地过程中飞起。阴雨天,早晚低温时常在取食处静伏不动,受惊常落地。成虫取食时多交配,喜在落叶、草地、草堆等有机物腐殖质处产卵,或散产于土中。幼虫喜食土壤里的腐烂有机质,也为害根部。

3.防治措施

(1)成虫喜在花器或伤果上群集为害,可用捕虫网捕捉成虫集中杀死。

(2)虫量大时可喷药,用药有杀灭菊酯、灭扫利、功夫菊酯倍液,混以甲胺磷或敌敌畏等倍混合液。

(三)树莓桑白蚧的防治

1.为害特点

雌成虫橙黄或橙红色,体扁平卵圆形,长约1毫米,腹部分节明显。雌介壳圆形,直径2~2.5毫米,略隆起,有螺旋纹,灰白至灰褐色,壳点黄褐色,在介壳中央偏旁。雄成虫橙黄至橙红色,体长0.6~0.7毫米,仅有翅1对。雄介壳细长,白色,长约1毫米,背面有3条纵脊,壳点橙黄色,位于介壳的前端。卵椭圆形,长径仅0.25~0.3毫米。初产时淡粉红色,渐变为淡黄褐色,孵化前橙红色。初孵若虫淡黄褐色,扁椭圆形、体长0.3毫米左右,可见触角、复眼和足,能爬行,腹末端具尾毛两根,体表有棉毛状物遮盖。脱皮之后眼、触角、足、尾毛均退化或消失,开始分泌蜡质介壳。

2.发生规律

主要以受精雌虫在寄主上越冬。春天,越冬雌虫开始吸食树液,虫体迅速膨大,体内卵粒逐渐形成,遂产卵在介壳内,每雌产卵50~余粒。卵期10天左右(夏秋季节卵期4~7天)。若虫孵出后具触角、复眼和胸足,从介壳底下各自爬向合适的处所,以口针插入树皮组织吸食汁液后就固定不再移动,经5~7天开始分泌出白色蜡粉覆盖于体上。雌若虫期2龄,第2次脱皮后变为雌成虫。雄若虫期也为2龄,脱第2次皮后变为“前蛹”,再经脱皮为“蛹”,最后羽化为具翅的雄成虫。但雄成虫寿命仅1天左右,交尾后不久就死亡。

3.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因其介壳较为松弛,可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刷除寄主枝干上的虫体。结合整形修剪,剪除被害严重的枝条。

(2)化学防治 根据调查测报,在初孵若虫分散爬行期实行药剂防治。推荐使用含油量0.2%的黏土柴油乳剂混80%敌敌畏乳剂、50%混灭威乳剂、5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或50%马拉硫磷乳剂的倍液。(黏土柴油乳剂配制:轻柴油1份,干黏土细粉末2份,水2份。按比例将柴油倒入黏土粉中,完全湿润后搅成糊状,将水慢慢加入,并用力搅拌,至表层无浮油,即制成含油量为20%的黏土柴油乳剂原液。)此外,40%速扑杀乳剂倍液亦有高效。

(四)树莓蝙蝠蛾的防治

1.为害特点

蝙蝠蛾学名为PhassusexcrescensButler,又称疣纹蝙蝠蛾、柳蝙蝠蛾、东方蝙蝠蛾,属于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该虫食性较广且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是一种重要害虫。蝙蝠蛾是以幼虫在茎内钻蛀为害,蛀入时先吐丝结网将虫体隐蔽,然后边蛀食边将咬下的木屑送出,粘在丝网上,最后连缀成包,将洞口掩住。造成茎叶枯黄,影响植株的生长。成虫体长35~44毫米,体褐色,头部小,口器退化。触角细而短,呈丝状。翅展66~85毫米,前翅黄褐色,前缘有7个褐色斑,较明显,中央有1条深色稍带绿色的三角形斑纹,翅外侧有2条较宽的褐色斜带纹;后翅灰褐色,边缘稍黄;腹部长筒形,略短于前翅;足发达,密被褐色茸毛。卵:长径约0.7毫米,球形,乳白至黑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头部红褐色,胴部污白色,圆筒形,体表有黄褐瘤突和毛片,大且明显,有腹足。

2.发生规律

年发生一代,通常是以卵在地面或幼虫在树干基部隧道内越冬,4月中旬在外界环境适宜时开始孵化。初龄幼虫以腐殖质为食,2~3龄后转向树根茎内蛀食,8月下旬至9月出现成虫。化蛹前虫包囊增大,色泽变成棕褐色,先咬一圆孔,并在虫道的内口处用丝盖物堵在孔口准备化蛹。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区为害普遍且严重,一般山脚、山谷、肥沃土壤受害重,背风处受害较重。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生较严重。

3.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 合理施肥灌水,及时清理病残物以及黄荆、野桐等寄主植物,减少虫源。

(2)保护和利用天敌 主要天敌有食虫鸟、捕食性步甲虫和寄生蝇等。

(3)化学防治 5月中旬至6月上旬幼虫在地面上未转移时,喷50%敌百虫倍液或喷水稀释的白僵菌。幼虫转移到寄主上时,喷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0倍液或90%敌敌畏倍液。

(五)树莓叶螨的防治

1.为害特点

(1)成螨 雌成螨卵圆形,体长0.54~0.59毫米,冬型鲜红色,夏型暗红色。雄成螨体长0.35~0.45毫米,体末端尖削,橙黄色。

(2)卵 圆球形,春季产卵呈橙黄色,夏季产的卵呈黄白色。

(3)幼螨 初孵幼螨体圆形、黄白色,取食后为淡绿色,3对足。

(4)若螨 4对足。前期若螨体背开始出现刚毛,两侧有明显墨绿色斑;后期若螨体较大,体型似成螨。

成、若、幼螨刺吸芽、叶、果的汁液,初期叶表面出现失绿色斑点,后发展成失绿色斑块,叶脉两侧出现大块黄斑,呈枯焦状,可造成大量落叶,使树势衰弱,果实的质量和产量都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减产。

2.发生规律

北方地区一年发生6~10代,以受精雌成螨在主干、主枝和侧枝的翘皮、裂缝、根颈周围土缝、落叶及杂草根部越冬,第2年苹果花芽膨大时开始出蛰危害,花序分离期为出蛰盛期。出蛰后一般多集中于树冠内膛局部危害,以后逐渐向外膛扩散。常群集叶背危害,有吐丝拉网习性。9~10月开始出现受精雌成螨越冬。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生并危害重。

3.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虫源 萌芽前刮除翘皮、粗皮,并集中烧毁,消灭大量越冬虫源。

(2)出蛰期喷药 50%硫悬浮剂倍液;0.2~0.3°Bé石硫合剂。

(3)生长期喷药 5%尼索朗乳油倍液;73%克螨特乳油0~倍液;20%灭扫利乳油0倍液。

(六)树莓蚜虫的防治

1.为害特点

蚜虫学名MyzuspersicaeSuzer,属同翅目、蚜科,别名赋虫、烟蚜、桃赤蚜、油汉,是对植物危害最普遍的一种蚜虫。在我国分布广泛,除为害树莓,还为害万寿菊、香石竹、蔷薇、樱花、晚香玉、梅、瓜叶菊、木芙蓉、玫瑰、鸡冠花、报春花等花卉。主要以成虫、若虫为害,刺吸枝、叶的汁液,使被害叶向背面做不规则的卷曲,导致枝枯叶黄。同时该蚜虫也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成虫分有翅和无翅两种。有翅蚜体长1.6~2.1毫米,卵圆形,体色差异很大,有绿、淡黄绿、紫褐、橘红等色,头胸部黑色,额瘤显著。体表粗糙有粒状结构,但背中域平滑,尾片圆锥形,近端部2/3处收缩,上生曲毛树根。无翅蚜虫体长1.4~2毫米,绿色或红褐色,触角鞭状,足基部淡褐色,其余部分黑色,尾片粗大,绿色。腹部背面有黑斑及翠绿色中带和侧横带,腹管圆筒形。卵体较小,长约1毫米,椭圆形,初为绿色,后变黑色。若虫近似无翅胎生雌蚜,淡绿或淡红色。

以幼虫蛀食树干,使树势衰弱,叶片变小、枯黄,甚至全株枯死。

2.发生规律

桃蚜在东北、华北地区一年可发生十余代,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0~30代。主要是在桃、十字花科的花及蔬菜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有翅蚜迁出,3~6月在树莓上为害,10月后产卵越冬。成虫及若虫群集于叶片背面及嫩梢吸取汁液为害。被害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冬季温暖,春暖早,雨水均匀的年份发生严重,高温高湿不利发生。在24℃的温度下,发育最快,高于28℃对其发育不利。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破坏害虫的繁衍和生活环境;清除虫源植物,播种前清洁育苗场地,拔掉杂草和各种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及时摘除老叶,清理园田,消灭杂草,减少虫源。

(2)进行诱杀 设置黄色板,从66厘长、33厘米宽的长方形框的上方使涂黄面朝内包住夹紧,插在果园周围高出地面0.5米,隔3~5米一块,再在没涂色的外面涂以机油。这样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

(3)保护和利用天敌 主要天敌有食蚜蝇、异色瓢虫、草青蛉及蚜茧蜂等,都能捕食或寄生大量蚜虫。

(4)驱避蚜虫 保护地栽培,可在棚室放风口处挂银灰色地膜条,以驱避蚜虫进入。

(5)药剂防治 在蚜虫发生初期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倍液,或3%啶虫脒~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保护地栽培每亩可选用22%敌敌畏烟剂克,放置6~8处,傍晚点燃熏一夜进行防治。

(七)树莓红颈天牛的防治

1.为害特点

成虫体长24~37毫米,除前胸背部棕红色外,其余部分均为黑色。头、翅鞘及腹面有黑色光泽,触角及足有蓝色光泽。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5倍,雌虫触角比身体稍长。前胸两侧各有一个短小锐利的刺状突起。卵长椭圆形,乳白色,长径约1.5毫米。幼虫老熟时体长42~50毫米,黄白色,头部小,黑褐色,上颚发达,前胸背板呈宽阔扁平形,基部有暗褐色斑,胸足三对,不发达。蛹黄褐色,腹部各节背面均有刺毛一对,前胸背板上有刺毛两排,两侧各有一个刺状突起。

其以幼虫蛀食树干,削弱树势,严重时可致整株枯死。6~7月成虫羽化,12:00~14:00活动最盛。卵产于主干表皮裂缝内,无刻槽。被害主干及主枝蛀道扁宽,且不规则,蛀道内充塞木屑和虫粪,危害重时,主干基部伤痕累累,并堆积大量红褐色虫粪和蛀屑。粪渣是粗锯末状,部分外排。造成皮层脱落,树干中空,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致使树势衰弱,产量降低,甚至死亡绝产。

2.发生规律

该虫2年发生一代,幼虫在树干蛀食的隧道内越冬休眠,翌春天暖,越冬幼虫恢复活动。5~6月间老熟幼虫在木质部隧道内作茧,在茧中化蛹。6~7月间羽化为成虫,在蛹室内停留3~5日,然后钻出,2~3日交尾。多在果树主干近地面3厘米范围内和树干与主枝的树枝缝隙处产卵,卵期10天左右。孵化的初龄幼虫在果树地皮层下蛀食为害。幼虫长到3厘米左右,则以蛀食果树的木质部为主,并向外咬一个排粪孔。入冬后,幼虫休眠,翌春开始活动,循环往复,年年如此。

3.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 6~7月间,成虫(俗称老牛)发生盛期,可进行人工捕捉。捕捉的最佳时间有二:一是早晨6点以前;二是大雨过后太阳出来。用绑有铁钩的长竹竿钩住树枝,用力摇动,害虫便纷纷落地,逐一捕捉。人工捕捉速度快,效果好,省工省药,不污染环境。

(2)药剂防治 根据害虫的不同生育时期,采取不同的方法。6~7月间成虫发生盛期和幼虫刚刚孵化期,在树体上喷洒50%杀螟松乳油倍液或10%吡虫啉倍液,7~10天1次,连喷几次。大龄幼虫蛀入木质部,喷药对其已无作用,可采取虫孔施药的方法除治。清理一下树干上的排粪孔,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向蛀孔灌注50%敌敌畏倍液或10%吡虫啉倍液,然后用泥封严虫孔口。

(3)树干涂白 4~5月间,即在成虫羽化之前,可在树干和主枝上涂刷“白涂剂”。“白涂剂”制作方法:生石灰10份,硫磺1份,食盐2份,水40份调和均匀。把树皮裂缝、空隙涂实,防止成虫产卵。

(4)锥杀幼虫 幼虫孵化期,经常检查树干、树枝,发现虫粪时,即将皮下的小幼虫用锥子锥杀,或用铁钩钩杀,或用小刀在幼虫危害部位顺树干纵割3~4刀,杀死幼虫。

(八)树莓透翅蛾的防治

1.为害特点

树莓透翅蛾主要以幼虫蛀食枝条髓部,上下串食为害,使受害部位肿大,叶片变黄脱落。受害枝条越冬后枝条易抽干,展叶结果后常折断,枝蔓折断枯死,影响当年产量及树势。

成虫体长约20毫米,翅展30~36毫米,体蓝黑色。头顶、颈部、后胸两侧以及腹部各节连接处呈橙黄色,前翅红褐色,翅脉黑色,后翅膜质透明,腹部有3条黄色横带,雄虫腹部末端有一束长毛。卵长椭圆形,略扁平,红褐色,长约1.1毫米。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左右,全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红褐色,胸腹部黄白色,老熟时带紫红色。前胸背板有倒“人”形纹,前方色淡。蛹体长18毫米左右,红褐色,圆筒形。

2.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莓枝蔓中越冬。在南方第2年春季树莓萌芽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在枝蔓内继续蛀食为害。3月底至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底至5月初羽化。成虫白天隐蔽,夜间活动,并有趋光性。卵产于新梢叶腋芽眼处。初孵幼虫从新梢叶柄基部蛀入嫩茎内,为害髓部,形成蛀食孔道。在蛀口附近常堆有大量虫粪,受害枝蔓节间肿大,上部叶片枯黄。幼虫7~9月为害最重,11月份后在枝蔓内越冬。

3.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结合冬季修剪,将被害枝蔓剪除,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幼虫。6~8月剪除被害枯梢和膨大嫩枝进行处理。

(2)药剂防治 在产卵孵化期,喷布50%三硫磷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倍液。大枝受害可直接注入50%敌敌畏乳剂倍液,然后用黄泥封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05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