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9首诗,是诗三百之外,温柔敦厚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m.39.net/disease/a_5786050.html

《古诗十九首》创作于汉代,作者不详,没有题目,后世为了便于称呼,便将每首诗的第一句拿出来作为诗题。它独特的冲淡之美,使得它即使夹在“诗骚”与唐诗之间,也毫不逊色。南北朝时的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直言其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原不止19首。南朝梁太子萧统时作《昭明文选》,选录无名氏诗作,在《文选·杂诗上》中标为“古诗一十九首·五言”。

它诗风淳朴,颇有《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遗风。又因和《楚辞》一样由文人创作,所以在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及描写具体的事物的内容上,较为讲究。

唐代李善和吕向、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为《文选》作注,也顺便注了这19首诗。

之后,历代都有说解《古诗十九首》的,只是除了注《文选》的诸家和元代刘履的《选诗补注》,整体说解的几乎没有。

清代兴盛笺注之学,学者多就单篇或某几篇作说解。

近代隋树森先生编有《古诗十九首集释》,搜罗到他所在时代之前的历代说解。

因散文为人熟知的朱自清先生和美学家朱光潜先生,选取过19首中的某些篇目作解读。

现代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也做过专门赏析。

要对《古诗十九首》之美产生直观感受,首先要让自己在文字中沉下去。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逐一欣赏。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首句用叠字的诗在《十九首》中占了很大比重,这种起句的方式,与《诗经》有关。

这里的“阻且长”,显然是化用了《蒹葭》的“道阻且长”;“生别离”又脱胎于《九歌·少司命》的“悲莫悲兮生别离”。

此外,汉代流行歌谣也对文人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去日已远”与之后的“去者日以疏”,句式和一些词,用法相对固定。

“胡马”“越鸟”是汉代文章中惯用的事物,用来比喻对故乡的眷恋、不忘本。比如《韩诗外传》引用的“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西汉桓宽作《盐铁论》,其中《未通》篇写到:“故代马依北风,飞鸟翔故巢,莫不哀其生。”

这首诗是《十九首》之首,从内容上看是羁旅诗。

不过,古人解诗,也有将其解为遭贬谪的臣子对君主怨愤中有不忘忠心之意,这主要是受诗教传统的影响。

“衣带日已缓”,也就是“衣带渐宽”的意思。而为什么呢?因为“思君”。“思君令人老”之句,虽是脱胎于“维忧用老”(《小雅·小弁》),但写出了独有的韵味。

这两句合成一句,就是柳三变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此诗写了明媚春光中,外表靓丽内心空虚的“荡子妇”,是一首思妇诗。

这里的“荡子”主要指羁旅忘返的人,和上一首里的“游子”同义,而非浪荡子的意思。不过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不回家的人。”

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叠字连用——青青、郁郁、盈盈、皎皎、娥娥、纤纤。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诗用叠字最难。”

后来,西晋诗人陆机仿此形式,作了首《拟古》。

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只此一句,就值得青史留名。东坡先生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与此同理,都表达了人生的无偿和人的渺小,相对于天地之无尽,人就像寄宿在世间的客人。

这首诗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意思。人生如此短暂,为了名利富贵奔波忧惧,不如游戏人间。或者是以东都洛阳的富家子弟的角度表达,或者是为了反对当时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价值趋向。

如果是第一种,这就是纨绔子弟的凡尔赛;如果是后者,则是一种洒脱的意趣。

所以,在应该努力的年纪不要把“及时行乐”当真,当面对种种诱惑更不要忘记本真。

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此诗从宴会写起,且只提了“音乐”。乐,为儒家六艺之一,汉代很重视“乐”对人心的影响。

孔子从一国的音乐看到其政治及民生的大致状况,所谓“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本诗前面写了“新声”之妙,在座者心生感触,但是却说不出口。

也不知当时流行的什么词曲,使得诗作者对“安贫乐道”生出了质疑。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一个“飙尘”极言人生之短暂。于是,诗人得出结论是——要求富贵也要赶早啊!

为什么不驾着快马,先把重要的路口、渡口占住呢?“据要路津”,有《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中“夫子当路于齐”的意思。孟子的弟子权他在齐国当政,掌握重要的行政权力。

有了地位,就会有财富,就不会因贫而忧烦了,人生一世也就不用因不得志而辛苦了。

建议将《青青陵上柏》和《今日良宴会》对比着看。在同一个大前提下,一个以追名逐利为负累,一个因贫贱坎坷而烦忧。于是,一个建议及时行乐,一个建议追名逐利。

这大概就是“得不到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个人所处的境地不同,所求也就不同,追求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学界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博士论文答辩,主考人问:“为什么‘孔雀东南飞’?”陆佩如先生答曰:“因为‘西北有高楼’。”

用一句诗回答关于另一句诗的问题,自然机智。不过,孔雀飞不飞的问题,当然与高楼所在的方位无关。

这首诗,也跟听歌有关,一韵到底,用情至深,全诗的基调尽在一个“悲”字。悲从何来呢?

——“知音稀”。《论语》开篇就谈到的三件事,其中一件就是“人不知”。可见渴求他人的理解是人的本能之一,而且这一目标是极难达成的。

为了渲染这种“悲”,诗中引用了“杞梁妻”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杞梁战死,他的妻子悲痛欲绝,听到她哭声的人也忍不住落泪,一国的风俗都因她改变(“城为之崩”),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型。

高楼中传来的音乐,所用旋律主要为“商”。五音之中,商音代表萧瑟的秋,悲凉哀怨。

最后,关于化作一对鹧鸪翱翔天际的发愿,使得此诗余韵悠长,有“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首诗如果站在“采芙蓉”的人角度,那就是思妇诗;如果站在远游在外的人的角度,那就是羁旅诗。

《诗·郑风·溱洧》里有采芍药赠心上人的情节。

无论是芍药,还是这里的芙蓉、兰草,都是一种信物。

可无论花草长得多好,终究是无人可送,因为心中的那个人在远方,还未归来。女子怅然地攥着刚采的娇花芳草,独自神伤。

诗人用了类似于蒙太奇的手法,把“镜头”切给了身在远方的游子。他回首来路,长路漫漫,故乡在一眼望不到的地方。

最后,诗人用第三视角总结了两个心意相通的人却不能在一起,只能在忧伤中终老。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苟富贵,勿相忘”,是一种奢望,这首诗说的才是人间真实——“不念携手好”。

前四句写环境,渲染了秋叶之凄凉。这里的“孟冬”,不是指冬季的第一个月。因为汉初将夏历的十月作为正月,所以,指的是夏历的七月。我们现代所说的农历就是从夏历发展而来的。

后四句写昔日的同门飞黄腾达后,没有帮助自己,反而像行人抛弃脚印一样抛弃了自己。于是,诗人又惊又怒,颇感愤恨,斥诉世态炎凉。

不过,世殊时异,今人大概对这样的事已经不惊讶了。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此诗从字面上解,表达了“恨嫁”之情。迭用比兴,用孤竹根植于泰山、菟丝附着于女萝、兰花过了时节就枯萎,喻女子想要与男子结成依附关系的好事还迟迟不来。

女子不惜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履行婚约,但是男方的婚车却还没有准备好。“思君令人老”在第一首里解释过了,在此又出现,可见是一个套句。

女子自比正值绽放时节的蕙兰花,本着“花开堪折直须折”的原则,十分露骨地表达了对男方不采撷行为的哀怨。

不过,也有人认为全诗整体上就是用女子恨嫁来比喻贤士不被重用。

“士不遇”是汉代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贾谊的《鵩鸟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及《史记》的一些经典篇目,都写到了这一主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首诗与《涉江采芙蓉》是19首中最短的,各8句,且同格。

写了女子折下庭中奇树上开得正好的花,想要将其送给自己思念之人。但是花被攥在手中,香味充满了衣袖都没能送出去。

不是因为不舍得,因为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只能借着此物表达思念之情了。

朱自清认为,这首诗最是当得起明代陆时雍“深衰浅貌,短语长情”(《古诗镜》)的评价。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中国自古是农业社会,向来重视天象的研究。《诗经.小雅.大东》里就有织女、牵牛星宿的记载。汉代,开始将织女的身份抬成了“神女”。

这首诗借牵牛、织女星相距甚远,难以相聚,表达了女子思念爱人却不得与之相见的怨情。

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诗经》里主体尚有男性,比如《关雎》就写男子对女子想念到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而后来,主体就多为女性了。

写女子怎么思念游子、征人,或者是失宠的后妃渴望希望重获君心,还有一番精致的梳妆打扮后依然忐忑良人是否看得上自己……即使,诗本意表达的不是男女之情。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这是一首说理诗。

人在旅途,前路漫漫。草木迎合着时节,经历了自己枯荣。

诗人已感到自己在以很快的速度衰老,却没有在正好的年纪建功立业。

以“盛衰各有时”来引出没有早早建立功名的苦闷,并得出要以名利为“宝”的结论。与《今日良宴会》相似,只不过这首诗重在环境的烘托。

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这首诗写了一个客居他乡的游子的一场“白日梦”。

“荡涤放情”是理解这首诗核心。从洛阳城下看去,高高的城墙将生活围成一圈一圈。秋风摇落,草木转瞬就由盛入衰了。

从空间和时间表达了周而复始的人间真相。生而为人,就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消磨短暂生命。如此,为什么还要处处自我约束呢?

于是,诗人开始纵情想象。想象出一个肤白貌美的燕赵佳人,不仅身怀才艺,还善解人意。诗人多么希望和她一对燕子,双宿双栖。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干。尤其是,太过美好的想象照进了现实,现实就会折射出愈发不堪的光。

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这首诗大概作于东汉末年。“郭北墓”“陈死人”“黄泉下”“阴阳移”……无一不是汉末动乱的写照。

如果说有什么最能引起人生无常之感,那无疑是死亡。

当“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成为普遍认知时,生命变得十分可贵。

有的人求仙炼药,却反被丹药所伤。还不如趁着人生在世,多饮美酒,享受这人间的事物。

这个“及时行乐”,不同于《青青陵上柏》,带有浓重的悲慨底色。

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这首诗写了生于离乱之世的羁旅之人。

在死别的面前,生离也变得不那么难以忍受了。

想到这世界上还有自己牵挂并且牵挂自己的人,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走出城门,只见遍地的荒丘野坟,与“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七哀诗》中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同义。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首句常被人引用,传唱度较高。

这首诗也是劝人及时行乐,珍惜此生,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蝇营狗苟、锱铢必较上。

诗人还驳斥了王子乔修仙的传说,直言其达不到。

游仙诗一度流行于此时,并在天灾人祸更重的魏晋时大兴,其基础便是战乱频仍、家破人亡的残酷现实。

凛凛岁云暮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这是一首闺中怀人之作。

时值岁暮,天寒地冻,蝼蛄悲鸣,遥想那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没御寒的冬衣。然后,女主人公便开始回忆起良人。

日思愈盛,以致于夜晚梦中都是那人的音容笑貌,好像他归来一般。然而,终究是梦一场。

大梦醒,良人的身影烟消云散。女子只恨自己未生双翼,不能乘风飞到良人身边。

只好依门而立,伸长脖子,把良人盼。只是,日日盼,日日哀。因为,“过尽千帆皆不是”。

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这首也是一首写思妇怀人的诗,并且也是在冬天。

这里的“孟冬”指的是冬季的第一个月,和《明月皎夜光》中的“孟冬”不同。

此诗中的妇人还好有客人从远方带来的良人的“书札”。从信中可知,她思念的他也思念着她。

她常将此信收入怀中,三年了字迹还没有磨灭,可见她是多么珍惜!因为,那哪里只是一封信?

那是她的一片忠贞之心。唯一害怕的,是身在异乡的他不能体察自己的心意。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从《凛凛岁云暮》到此诗,简直就是一部“连续剧”,叙事的顺序是倒叙。

这首诗就写客人从远方来,带回了良人的书信。

从信中得知了丈夫对自己的关怀与情意,她高兴坏了。

于是,便打算把织有鸳鸯的装信锦缎,拆了做成合欢被。这样,盖上被子,仿佛丈夫在身边。他们还和以前一样如胶似漆,好像永远没有离别。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比较好理解,不太好理解的是抒情的主人公是闺中思妇还是异乡游子?

明亮的月光照进屋中,爬上了“我”的床帏。思乡的情绪随之攀上心头,使“我”夜不能寐。

或在室内徘徊,或在屋外彷徨,孤独的“我”连一个倾诉对象也没有,想着想着眼泪便流了下来。

李白《蜀道难》里“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应是脱胎于此诗中的“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古诗十九首》上接“诗骚”传统,下启五言之盛,工整处不失真情,绮丽中又见拙朴,有一种美而不自知的懵懂与纯粹,值得反复玩味。

此篇做整套概述,若再遇机缘,亦不妨做单篇的细致赏析。

-end-

相关往期:

这5首宋诗中的小满,是人间琐碎、烟火袅袅、生活况味

(文中所用配图皆来自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61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