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神曲罗刹海市为了复仇看了原著才发

刀郎的一首歌曲《罗刹海市》迅速蹿红,各路解读和演绎也层出不穷。《罗刹海市》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还需要从原著来窥得一二。

《聊斋志异》是一部披着神鬼志怪小说外衣的世情讽刺小说。

里面看似写的都是鬼怪妖魔,其实写的都是人间百态。

《罗刹海市》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篇。分为罗刹和海市两个章节。在罗刹部分,蒲松龄虚构了一个距离中国两万六千里的大罗刹国。

年轻人马骥,既有才华,也长相俊美。他父亲觉得读书无用,让他学习经商。

也是海外经商的的经历,让马骥有了一次奇遇,来到了大罗刹国。

罗刹国人见到貌美的马骥,都吓了一跳,大呼从没见过如此丑陋之人,把他当作了妖怪。

马骥就纳了闷了,自己说不上貌比潘安吧,但是起码是相貌堂堂,为什么他们说自己丑呢?

接触之后才知道,这里的审美与中国相反,以丑为美,以美为丑,而且越丑的人,他们看来越美,还能做大官。

很快,马骥的奇丑无比闻名全国,国王也慕名而来,想要看看他是个什么怪物。

马骥就想了个办法,把自己脸涂黑,弄得胡子拉碴,扮演张飞。

没想到这副打扮让罗刹国的人觉得美呆了酷毙了。

就把他推荐给了国王,马骥也因此被封为下大夫的官职。

但是,马骥觉得每天故意扮丑,按照别人的规则,迎合别人的喜好,这并不是自己,有违自己的本心,便提出辞职,过自己真实的生活。

国王没答应他,只给了他三个月假期。

罗刹的故事就结束了。

海市的故事是讲,马骥休假期间到大海之中的市场做生意,意外得到龙王的召见,龙王赏识他的人品文采,便招为女婿,还有了一对儿女,享尽荣华富贵,后来又回到人间的故事。

在文章结尾蒲松龄有一段评语,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小惭小好,大惭大好。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其不骇而走者盖几希矣。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呜呼!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

装出一副假面孔去迎合世界,这世态跟鬼国无异。颠倒美丑,曲意逢迎,在哪里都如出一辙。

如果世界真这样是非不分,黑白颠倒,那真正有才华的人想要出头,只能去海市蜃楼中寻找了。

蒲松龄用一个虚构的美丑颠倒的国家,来讽刺一些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社会现象。以罗刹国暗喻社会,庙堂之上各行各业位高权重者都是一些戴着面具阿谀奉承的丑恶之徒,真正有才华的人无用武之地,沦落到只能从虚幻世界里寻求精神寄托。

刀郎的歌只是为了复仇吗?不见得。

我家祖辈也是农民,我很喜欢刀郎的歌。刀郎的歌立意都很高,边疆,胡杨,大雪,风沙,质朴且厚重,深邃而悠长,有种大漠孤烟的坦荡和天地苍茫的开阔。如果刀郎是一位诗人,那一定是位边塞诗人。

把这首歌说是刀郎逞口舌之快报一己私仇,有点小瞧了刀郎的格局,矮化了这首歌的立意。

刀郎的改编让整个故事的背景重回了往东二万六千里西的中国,人物特点更加鲜明,更加具有戏剧冲突,而使蝇营狗苟,惺惺作态,颠倒黑白,又当又立的人物本性更加突出。

《罗刹海市》是对社会黑暗的讽刺,更是对世道不公的控诉,是用辛辣之笔暗喻社会丑态,揭露不可以明说的潜规则和暗箱操作,其格局和立意远远在复仇之上。

去真存假,以次充好,尸位素餐,何须奉承,裙带勾连,食品安全,建筑安全,校园安全……

不仅仅是娱乐圈,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跟罗刹国又有多少分别呢?

不得不说《聊斋志异》里讲述的故事,放到数百年之后依然适用,经典的意义就是,常读常新,永不过时。

对于听众来说,听歌不必在意什么典故,每个听众都有自己的意难平,或许快意恩仇,嫉恶如仇,更加江湖,更加草莽,更加符合自己心中的英雄主义吧!#刀郎新歌罗刹海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