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满山珠玉赤,伊人可否共推杯表意不

中科公益抗白 http://www.bdfyy999.com/bdf/zhongkedongtai/zhongkexinwen/102623.html

有同学在看了个人《诗词精析专栏》中关于王维的《相思》那一章后,心念微动,写了一首关于红豆的作品。作品发到群里,很多朋友参与了讨论,但是这位同学感觉不甚满意,又开通了咨询单独问询,这里做一个答复。

对仗的问题我们另聊,这里只看这首作品如何修改调整,尽量改变诗人自己感觉的“逻辑表意不清”的问题。

《冬夜垂帘思》(《遥盼春来与恋人相会》)

愁眉研墨描红豆,撒种心田鸿雁飞。

待到满梢饕餮宴,伊人对坐共此杯。

作者在本人的粉丝群中也把这首诗公开,并积极友好地和朋友们展开了修改讨论意见,稍微看了一下,有以下几个版本,同时在群里我也提出了修改意见,但显然他并不满足,又再次提出咨询。我们把另外几首改过和意见也汇总参考一下,再看如何真正动手达到我在群里的思考目标。

格式问题

照例先看平仄,如果出律的地方太多,就当作古体诗,不考虑格律问题,只要求吟诵通顺即可。

先看押韵,“飞”字在平水韵中属于“五微”部,而“杯”字属于“十灰”部,显然不符合平水韵下的押韵模式,但是两个字在新韵中同属于“五微”部,所以这首作品总体在新韵下考验平仄关系即可。

首句“愁眉研墨描红豆”,在新韵下的平仄为“平平平仄平平仄”,这就是第三字不论的“平平仄仄平平仄”,是一个平起仄收的律句,因此可以得到整首作品的平仄骨架是平起不入韵格式,具体推导过程详见格律诗专栏,这里就不复述。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们一一验对,发现整首诗的平仄基本都符合,唯有第四句“伊人对坐共此杯”,第四字“坐”和第六字“此”均为仄声,这是典型的失替。

这也让我有些困惑,前三句都是律句,而且相对、相粘也都做得不错,这明显就是奔着格律诗去的,为什么出现这种不应该的基础错误呢?

从格式上来说,我们只需要解决掉这个失替,就成为一首合律的七绝。

一定要合律?当然也不。不过这种失误就好像是蛋糕上的苍蝇,你不赶走也没关系,但是总是觉得心里不舒服,忍不住拿出苍蝇拍来吧。如果干脆是一坨屎,那倒是无所谓了。

不排除这是屎味的蛋糕,但是明明做得合规又雪白,偏偏要功亏一篑,何苦来哉——我都有些怀疑作者故意留下这个问题,让读者把注意力放在这个上面,忽略其它的问题。

总之,这是个很不应该的错误,建议修改。但是因为只是一处小问题,我们可以暂时放下,先看内容、文法、修辞方面的问题,到时候附带解决即可。

内容问题

首先我们搞清楚这首诗从何而起,也就是说灵感从何而来,诗人想要表达什么,为什么会自我感觉“表意不清”?

他在提问中说得很详尽,是看了我的《诗词精析专栏》中新更新的关于王维《相思》一章,触动了他,才创作的这首作品。实际上我那一章关于《相思》的专栏主要是讲“红豆生南国”标题演变的过程,是如何从无题一步步成为《江上赠李龟年》的。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很显然,他是被王维的诗感动了,而不是被皓首穷经的专栏内容所感动。

这就不用怀疑,他的这首作品一定也是相思词。了解了主旨,就好理解了,我们一句句来剔,看看表意为何不清晰,是思路的问题,是文法的问题,还是修辞的问题。

诗人情感表达不正确,基本上就是这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句“愁眉研墨描红豆”——看完专栏关于红豆的视频,心中若有所思,收拾书桌,研墨寻笔,想画下自己心中红豆的样子(这里不知道是写毛笔字还是画画,权且理解为画)。

第二句“撒种心田鸿雁飞”——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王维的《相思》在我的心中撒下了相思的种子,我的思绪像鸿雁一样向你飞去。注意这里“鸿雁飞”与“描红豆”并不自然顺承,是强行理解、嫁接,可代替,可修改。

第三句“待到满梢饕餮宴”——等到相思树上结满了相思子。这一句是铺垫,内容上没什么好说,但是这个“饕餮”出现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啊?饕餮一般用来形容贪婪,也许诗人是想用大吃大喝的宴会盛况来形容满树红豆的样子,但是这个比喻是不恰当的,正因为比喻的不恰当,才会导致表意的不清晰。

慢慢地,这首作品的真正问题就开始浮现出来。

修辞能力不够,因此表达不准确,表达不准确,读者就不能精准接收,甚至连诗人自己都会疑惑。

第四句“伊人对坐共此杯”——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对坐饮酒,欣赏这红豆满梢的盛况。

这么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诗人的思路是清晰的。因为看视频,被王维的“红豆生南国”触动,想起了远方的那个她。写首诗送给她,希望在红豆满梢的时候,能一起对饮相依偎。

思路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相当不错。文法有没有问题?起句起,承句承,后两句用假设做出期许,爆发出相思之情,也没有问题啊。

所以,这首作品最大的问题就是修辞,比喻不准确,意象衔接混乱。

那么该如何理顺呢?

其实这首诗一开始就错了,这位朋友后来自己也承认,他对红豆并不熟悉,只是因为《相思》而触动情感。但你是写红豆啊,怎么能不去具体了解一下呢?结果在群里一讨论,发现大多数人还真不知道红豆当地是什么样子的,相思子又是什么东西。

就像这位朋友想修改的标题《遥盼春来与恋人相会》,其实用相思子来寄托这种相思是不大契合的。为什么呢?因为相思子的花期是3-6月,而果期是9-10月,想要看到相思子爆壳而出,总得十月末了——所以在春天是看不到“红豆”的,顶多看到一些白色或紫色的花,那是代表不了相思的。

为什么王维的又是“春来发几枝”呢?实际上王维写的是“秋来发几枝”,这一点在他看过的《相思》专栏视频中有详细说明。

同时,相思子是藤本植物,很显然用“待到满梢饕餮宴”,也是不合适的——虽然顾山红豆是大树,但是一般世称相思子,以及王维的《相思》都是指那种下端黑色,大部分红色的“相思子”,又名“鸡母珠”。

这一点在我以前一篇类小说的诗词文章里详细说过,虽然也是虚构的,但是我做了详实的调查与了解。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建议同学们纯粹虚构作品的原因,如果大家都不清楚,那也许能够蒙混过关,但是一旦有真正生活经历的人,就会一下看破作品中不符合生活真实的地方——也就容易成为笑柄。

所以,这个标题首先万万不能改,也没有必要改,《冬夜垂帘思》就不错,反映出写诗人的状态。表达情感内容,主要还是靠诗本身——标题是概括,也是补充。

“愁眉研墨描红豆”——很多朋友建议改掉愁眉,这倒是无所谓,当然你有更好的词,那没有问题,但是这两个字在这里首先表明愁心,是可以的。我们把“研”字换成“弄”字,在平仄上符合正格,同时因为“弄墨”是固定词汇,更好理解——所谓表意清晰就是更好理解嘛。同时把“描”字明晰化,到底是画画呢,还是写字呢?因为“描”既有描摹,又有描写的意思,这正是用词的不准确。你说是画红豆,好像更合逻辑,可你明明在写诗——干脆换成“书”字或者“画”字,精准定义。我这里取“书”字,因为我不确定他的行为,但是“书”字符合平仄正格。

“愁眉弄墨书红豆”——平平仄仄平平仄,意思简单明了,一看便知。

“撒种心田鸿雁飞”——同样在群内讨论的时候,这个“撒”字引起争论。其实这也不关键,前面就说过了,这一句的问题在于前后逻辑关联不强,这同样是表达问题。如何讲清楚红豆播种,长成相思,并通过大雁寄给某人呢?

“化作相思借雁飞”——仄仄平平仄仄平,我写下的红豆,化作相思,凭借大雁向你而去。用“借”字换掉“鸿”字,在不损伤原意的情况下符合字词文法。

“待到满梢饕餮宴”——“梢”不能用,“饕餮”也要换掉。群内朋友建议直接使用“相思子”,其实不错,不过前面第二句使用了“相思”二字,这里就要斟酌了,而且“相思子”取代“饕餮宴”,也会出现平仄失替的现象。

“待到满山珠玉赤”——仄仄仄平平仄仄,等到满山的相思子如红玉一般闪耀。

“伊人对坐共此杯”——相比下来,倒是最后一句改动会最少了,因为它虽然失替,但是算是明白的。我们要记住,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并不是要故意晦涩艰深。说出来,既不是大白话,又要让人明白,还要让人服气。

不过我们要注意一点,最后的这句情境是会真实发生的吗?在目前而言,这只是一种假设,一种期望。如果是笃定的事情,那么这种相思就要打折扣,反正你到时候会来,我还想你想得写情诗?所以如果在这里制造一点悬念,于整首诗的意境提升是会有好处的。就好像王维的《山中送别》:“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疑问留白,意味无穷。

既然是因为王维的《相思》而动,不如就干脆有样学样。

“伊人可否共推杯”——平平仄仄仄平平,到了那个时候,你会不会来和我一起推杯换盏,共赏美景呢?

作品调整完毕,成为一首完全合律,押新韵的七言律绝。至于内容表达,大家不妨细读一下,是否更容易读懂,与诗人原作有实际上的区别吗?

《冬夜垂帘思》

愁眉弄墨书红豆,化作相思借雁飞。

待到满山珠玉赤,伊人可否共推杯?

原作

《冬夜垂帘思》(《遥盼春来与恋人相会》)

愁眉研墨描红豆,撒种心田鸿雁飞。

待到满梢饕餮宴,伊人对坐共此杯。

虽然改动有点大,但是从灵感来说,这依然是这位朋友的作品。

其实在修改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思路,是否可以发散成为诗人在作画红豆,而第三句则理解为学画有成,终于能画出一幅满山红豆的大作,寄托自己的相思呢?

这个方向也挺有意思的,但是此文已经超长,就不再写了,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自行发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8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