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理性与信仰鲍勃bull迪伦的艺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集音乐家、教徒和诗人于一身,将音乐、信仰与诗歌熔于一炉,独具特色。他虽是民歌之王,却不懈地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等价值,以音乐抗拒政治之恶,寻求政治的艺术化表达;其艺术化的启蒙方式,既富有个性,又有甚丰的收效。历经险难之后,迪伦不断回归自我,皈依宗教,人生境界不断升华,切近艺术的真谛,即在自由、理性与信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他而言,生命就是艺术,生命就是诗歌,生命就是一首由音乐和信仰共铸的自由诗。
文
王海东
与“猫王”普雷斯利和“披头士”乐队并称西方流行乐三巨头的鲍勃·迪伦,不仅富有传奇色彩,离经叛道,且将音乐艺术、宗教信仰与诗歌融为一体,独树一帜,而今又获诺贝尔文学奖,格外引人注目。
这样一位集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普利策特别荣誉奖、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与诺贝尔奖于一身的艺术家,实属罕见!
▲兼具艺人、教徒和诗人特质的鲍勃·迪伦
他兼具艺人、教徒和诗人的特质,不懈地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等价值,以音乐抗拒政治之恶,寻求政治的艺术化表达;其艺术化的启蒙方式,既富有个性,又有喜人的收效。
历经各种险难之后,迪伦不断回归自我,皈依宗教,人生境界不断升华,切近艺术的真谛,即在自由、理性与信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对他而言,生命就是艺术,生命就是诗歌,生命就是一首由音乐和信仰共铸的自由诗。他一生成就卓著,可谓是无与伦比!
一自由的歌者与政治的艺术表达
早年的鲍勃·迪伦,崇尚美国现代民歌之父与诗人伍迪·格斯里,在《给伍迪的歌》中,便表达了自己的景仰之情。
我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
走在一条荒僻公路之上
我看见了你世界中的人与事
倾听乞丐、农夫、王子和国王。
……嘿,伍迪·格思里,我给你写了一首歌
……嘿,伍迪·格思里,我知道你所知悉的
……我想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是说:“我也经历了一些艰难的旅程。”
格斯里就是他的精神导师,他尝试着经历不同的人生旅程,以便达到伍迪的高度。因而在其处女作《鲍勃·迪伦》中,带有较强的伍迪色彩,以民谣与黑人“布鲁斯”风格为主。秉承了“说唱布鲁斯”(talkingblues)传统,这是源于美国南方黑人音乐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演唱者一面“谈”,一面用一把木吉他伴唱,说唱内容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
该乐种形式是以牧师高声宣讲经文开始,逐渐加快语速,直至放声高歌,其词曲以自由体为主,既与生活息息相关,又要求韵律工整。这样一来,以诗歌的形式来作曲,就是最佳的结合。
与此同时,来自“垮掉派”的影响,或者是相通与共鸣——因为迪伦未曾明言他们之间的关系——促使他进一步寻找自由的表达形式。六十年代初,迪伦不仅阅读了金斯堡等人的作品,还与之建立了友情,“垮掉派”作家们也多次参加迪伦举办的音乐会。迪伦用音乐的形式展现“垮掉派”的文学理念,实现音乐和诗歌的融汇。
即便是在创作与录制乐曲的过程之中,迪伦也甚为认同“垮掉派”的即兴说。
“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对字词的选择,而在于使自己的思想自由驰骋于漫无边际的理念海洋之中。”
▲青年的鲍勃·迪伦
凯鲁亚克所倡导的正是这样的自由创造观,诗歌是即兴思维的产物。艺术家不应受缚于遣词造句与细枝末节,而应重视思想的自由表达。迪伦在创作中,从不追求所谓的精雕细琢与完美,他反感人为的修饰“每首歌要唱两遍才录制,这让我无法忍受”。
与我国古代的“赋”类似,“赋者,敷陈之称也”,铺陈其事,合于实情,但又要有“兴”的效果,即文尽意余“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迪伦所信奉的是:即兴的表达才能展现出人类生活的真善美,而任何方式的雕饰都会减损作品的活力与作者的个性,以至于其真正的灵魂被遮蔽。
这种自由的创作,自由的录制唱片之风,虽然显得有些粗糙,但是却蕴含着素朴、自由与真实等可贵的品质。在年录制的《说唱纽约》中,呈现出人生的艰难与困苦。
背着我的旧吉他
匆忙赶上一班地铁
经过一番摇晃、颠簸、推挤
终于到达市区
来到格林威治村
直述行走的路途,朴实无华。
后来我得到了份吹口琴的活儿
继续演奏
一天一美元
我几乎把肺吹出体内。
吹得我心意虚脱
头脚混淆
卖命地工作,连肺都要吹出体内了,头昏脑涨,身体虚脱,艺人的艰辛刻画得入木三分。
然而迪伦并没有停留于表达个人的遭遇和不幸。
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