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群星闪耀时第一章诸葛亮一子错满盘皆落
北伐
虽然已入初春,陇西大地上的肃杀之气,仍未完全退去。北风鼓动着营门口的大旗,呼呼作响,旗上赫然刺着一个醒目的大字——“汉”。
而比风声更响的,是掌刑士兵口中的查数声,“一、二、三……十八、十九、二十”。
行刑完毕,士兵收起板子,站的笔直,看向前方那个人,等待着下一步指令。
那人看起来已是天命之年,须发灰白,面相和善,但额头似有一朵散不去的乌云。
他身披鹤氅,头戴纶巾,手中捏着一把羽扇,在风中尽力扯着衣襟,看起来有一点点狼狈。
听完士兵查数,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过身,徐徐踱回中军帐内。
他就是蜀汉的丞相、出身荆州南阳、祖籍山东琅琊、现任北伐主帅、人称“卧龙”的诸葛亮。
这是他的第一次北伐,也是蜀汉自夷陵之战后,八年来首次主动出击。战况十分顺利,一切似乎都在按既定的方针进行的。
这一次,诸葛亮趁曹丕去世,新君刚立,关中空虚之际,果断出祁山,进攻陇西。陇西五个郡没有防备,望风而靡,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直接献城投降,只剩广魏和陇西两个城还在抵抗。
而曹魏的大将军、曹操的义子曹真,此时还囤驻在郿县,被斜谷口的赵云用少量的疑兵,牢牢地牵制住,根本来不及支援。
陇西地处西凉,早年的董卓、马腾、韩遂都盘踞于此,虽然凉州苦寒,但盛产骏马这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曹丕在位期间重新打通西域,而陇西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也跟着热闹起来,仅西城一处居民便有户之多。
诸葛亮拿下陇西,就可以步步为营,在西边跟曹魏分庭抗礼,威胁长安,甚至进取中原。即使不能突破潼关,拿下洛阳,也会让曹魏实力大大削弱……
疲弊
陇西的风依旧在刮,一阵冷风掀开帘布,吹入军帐,案头的烛火晃了晃,坐在帅案后的身影抖动了几下,一阵咳嗽声传出军帐。
这里的温度相比汉中和成都要低很多,并且更加干燥。第一次踏足这方土地的诸葛亮感到有些水土不服。
战局如此顺利,但他额头的乌云却没有稍作纾解,他的胃口也没有变得好些。进入陇西以来,诸葛亮吃的更少了,经常一顿就只有一碗白粥,一点青菜。
陇西的战略地位固然不错,但距离大本营汉中路途遥远,这与他当年的隆中对有很大的差距。荆州失了,上庸也叛了,留给诸葛亮的选择实在是不多了。
就在不久之前,叛逃曹魏的孟达,突然从上庸发来书信,约会诸葛亮起兵攻魏。由诸葛亮打长安,而孟达趁机偷袭洛阳,直接擒拿曹叡。本来是个好机会,结果被司马懿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给平定了。诸葛亮想要救援,却来不及了。
“如果荆州还在,如果不跟东吴开战,如果……”
然而,现实没有如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诸葛亮每每想起这些,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罢了。
而这种哀痛,甚至抱怨,诸葛亮几乎不对他人坦露,即遍是“亲儿子”一样的马谡,也对其三缄其口,一切无奈都只化为四个字,“益州疲弊”。
诸葛亮面对的何止“疲弊”!
夷陵之战,张南、冯习、沙摩柯阵亡,杜路、刘宁等人投降,傅彤掩护刘备断后战死,黄权归降曹魏,马良被害,刘备本人羞愧致死。
诸葛亮不觉心口一阵疼痛,赶紧拿起那碗白粥压了压,粥有些凉了,但诸葛亮的心更凉。
自从27岁那年跟了刘备,这些年东奔西跑,总算在34岁那年等到了刘备入主益州,本以为生活稳定了,一场夷陵之战打没了蜀汉在益州七八年的经营,还损失掉了很多骨干人才。
而他现在北伐,却处于无人可用的状态,南中要守、永安要守、汉中要守。张嶷张翼、吴懿吴班、魏延高翔…人不够用啊!
诸葛亮蝇营狗苟,勒紧裤腰带攒了七八年,总算有了能北伐的力量,而他也已经48岁,留给他的时间貌似不多了。
“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
诸葛亮将手中的羽扇,拍在了案头之上。门外的执戟郎中听到声响,赶忙冲进帐中。
“没事吧,丞相!”
诸葛亮抬头看了一眼,垂下了眼帘,摇了摇头,又把羽扇拾起,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那人没事……
奇谋
月上梢头,分不清是火把还是月光,透过军帐的缝隙洒入帐内,诸葛亮更填一丝寒意。
其实,除了祁山,他也并不是没有其他选择,早在出兵之前,同出荆州的魏延就建议诸葛亮给自己一支奇兵,从子午谷进入关中平原腹地,直逼长安。长安守将夏侯楙是夏侯惇之子,曹操的驸马,没什么威名。魏延觉得打夏侯楙,如探囊取物一般。
想到这,诸葛亮笑了笑,不觉摇了摇头。上次说自己如探囊取物的那个人,脑袋已经被送到东吴去了。
而且长安哪有那么容易打的,东边就是潼关,很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相比出奇制胜,诸葛亮更喜欢稳扎稳打。
不光是因为诸葛亮兵少,更是因为军需供给很不容易。蜀汉屯兵汉中,军需要从成都和江州两地发出,路途遥远,走水路还受季节和天气影响,实在是苦不堪言。
诸葛亮的谨慎,倒不是他真的胆子小或者小家子气,实在是形势所迫,失败的代价太大。
正因如此,他宁可不打,也要保存实力,没有绝对的把握,轻易不强攻,要严格控制战损比。不过,这次对陇西围而不攻,军中也并非没有质疑的声音,那个老刺头魏延就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魏延觉得蜀军进入魏境以来,敌军望风而靡,实在是不堪一击。应该趁着蜀军士气正盛,一鼓作气拿下广魏和陇西。并且,魏延还主动向诸葛亮要军令状,说自己十日内就能带兵拿下陇西,把太守游楚绑到诸葛亮帐内。
诸葛亮当然不会同意,因为陇西城内有个人,给了诸葛亮第二种选择,现在诸葛亮需要的只是时间,只要等陇西城主动投降,自己北伐的第一步就算踩稳了。
想到陇西城,诸葛亮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个头不高,嗓门却大得很的人……
太守
此刻的陇西城内,太守府里,游楚还坐在公堂上发呆。他就是那位个头不高,嗓门却很大的人,也是陇西城的太守。
就在刚刚,他送走各级官员,安排了夜防的事宜,当然也少不了要讲一些让大家振奋精神的话,就当是给他们打打鸡血了。
月明星灿,游楚不知道这样的安静的夜晚,自己还能有多少?他拒绝投降,倒不是因为自己是什么高尚的人,他只是觉得投降不好。
要按籍贯说,游楚是武威人士,地道的凉州人,小时候父亲就把他托付给了在曹操身边当官的张既。
最早,游楚在山西做官,后来曹操平定汉中,汉兴郡刚好有了空缺,张既就推举了游楚。再后来他又转任到现在的陇西郡。不开玩笑地说,游楚也是曹魏的“三朝元老”了。
游楚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老百姓,他慷慨好施,在太守任上十几年,从来都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百姓,不喜欢用什么刑法和杀戮。就是这样一个儒雅的理想主义者,理所应当的获得了陇西军民的爱戴。
当其他郡县纷纷投降蜀军的时候,游楚对大家这样说,“敌军来了,我作为一方太守,守土卫国本就是我的职责,但诸位大可不必,你们可以拿我游楚的项上人头送到诸葛亮那里,这可是你们大富大贵的机会啊!”
陇西的军民听完,竟然被游楚的话感动的一塌糊涂,哭的稀里哗啦,都誓死要跟游楚一起守城。
但游楚并不是个死脑筋,他又把自己的计划完完本本地告诉了大家,“既然各位不肯杀我,我就替大家出个主意。如果蜀军来攻,我们就坚守不出,长安距此不过十几日的路程,等朝廷派出援军,蜀军自会退兵。到时候我们一定会因为坚守不降获得封赏。但是,如果蜀军强攻城池,你们依然可以把我绑到诸葛亮那里请降,也为时不晚。”
军民听完,坚决不同意第二个办法,表示绝无二心。
游楚叹了口气,“我何尝不怕死,但我做一方父母官十余年,你们很多人都是我看着长大的,我不忍心看你们白白送死啊……”
事实证明,游楚确实是个很有办法的人,就在十几日前,南安郡太守带着蜀军兵临陇西城下。城头的游楚能感觉到,蜀军矛头上的杀气都快顶到自己鼻尖上了。
而他面无惧色,踩着一个木凳,扯着标志性的大嗓门,对城外的蜀军喊道,
“城外的蜀军将士们!我不想与各位搏命厮杀,况且此时此刻,我大魏朝廷的援军,正向陇西进发。我游楚说话算话,只要你们能挡住援军一个月,我就带着城中百官开城献降!”
蜀军将士们听完,面面相觑,当了这么多年兵,还没见过有人在战场上拿投降当赌注的,本来大家斗志昂扬,准备一鼓作气拿下陇西城,现在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消息很快传到诸葛亮的案头,“卧龙”的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沉默良久后,他传令围而不攻……
陇西的初春,昼夜温差大,风吹入大堂,灯影晃了几下,也把游楚从思绪中拉回。他没想到诸葛亮真的接受了自己的赌局,游楚觉得这个素未谋面的“卧龙”应该也有先秦风骨吧,否则怎么会同意通过这种方式,止息兵戈,减少百姓的痛苦呢?
他应该跟自己是同一类人吧,只是现在各为其主,无法坐下来促膝长谈,真是一大憾事啊!
虽然城外的压力暂时减轻,但游楚依然担心朝廷此时能不能发出援军,援军能不能及时赶到,赶到了能不能打得过诸葛亮?
现在还有太多太多的未知,游楚的焦虑完全不敢在军民面前有所显露,他的镇定也是硬撑,此刻,公堂上只有他一人,十几天来紧绷的神经正向他寻求片刻的放松。
游楚离开案头,走出公堂,来到庭院。庭中如积水空明,游楚抬头撞见群星璀璨,不觉为之一怔,心中阴霾竟散去大半。
他望着东方——那是长安的方向——喃喃自语道,
“来吧,该来的,总会来的……”
长安
长安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与希腊的雅典、意大利的罗马、埃及的开罗齐名,并称世界四大古都。早在多年前,西周就定都于此,其后一统天下的大秦也是从这里发迹,包括后来的汉高祖也选择长安建都。
然而这座古城也久经战火,尤其是董卓之乱后,屡遭兵戈。现在作为曹魏西边的重镇,长安是东都洛阳的最后一道屏障。魏国皇帝曹叡亲自到长安督战,足见长安城的重要性。
这位年仅21岁的皇帝,即位不过2年光景,此时坐在高位上的他,头戴冠冕,眼帘低垂,双手合在膝上,俊美的脸庞被流苏遮挡,一言不发。
殿内的各级官员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诸葛亮的这次北伐的确出乎意料,文官们商量着是否放弃长安城,武将们则摩拳擦掌,希望跟诸葛亮大打一架。其实这些文武也猜不透这位新主子的想法,不过是抛砖引玉,疯狂试探罢了。
西边承平日久,文武大臣表面上是这样,内心早就惶恐不已。陇西五郡与长安唇齿相依,诸葛亮短短半月之内就拿下三郡,被围的陇西城和广魏城只怕也朝不保夕,长安只怕也难以久持。
曹叡完全没有被台阶下的这群乌合之众影响,他清楚地知道,如果要商量对策的话,靠这群人是没戏的。之前董卓来了,他们改姓董,后来爷爷迎接献帝,他们又改姓刘,再后来老爸取代了汉献帝,他们又改姓曹。
说不定哪天,又改了别的姓,这群人无非是换身衣服,接着叽叽喳喳罢了。
虽然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皇帝,曹叡却完全没有兴奋的感觉,他知道,如果不是老爹曹丕突然病重,他也不会被立为皇太子,甚至能活到哪年都是未知数。
作为曹丕的长子,他自小受爷爷曹操喜爱,出兵打仗都带着他。然而世事无常,生母甄宓因宫中谗言被赐死,自己被迫远遁朝堂,苟活数年。后来又被过继给仇人当继子,得了个皇太子之位。
大起大落之下,他比谁都清醒,他要选择他能相信的人。
曹魏的兵权,几乎都是放在曹氏亲贵手里,其他将领再厉害,也是当个副手或者先锋。从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到曹丕这一代的曹真、曹休、夏侯尚。只可惜曹氏亲族越到后面人才越不行。
上几代曹氏亲族老的老,死的死,到曹叡手里,长安这么重要的地方,都只能派个草包驸马夏侯楙来守。
然而,曹叡依然是幸运的,他老爹曹丕不光帮他扫清了青徐两州的军阀势力,还给他留下四个能力很强的辅政大臣。
曹真、曹休是曹氏亲贵,分别任大将军和大司马,陈群和司马懿是新门阀士族的代表,属于外姓势力。
但这样的格局,也注定了曹魏朝堂内部会有两种声音,曹叡即位才两年,耳朵早就磨出了茧子。别人都说他是年少得志,只有他自己心里叫苦不迭,皇帝果然不是个好差事。
内部的烦心事也就罢了,边境也不消停。刚即位的时候,孙权欺负他年轻,从襄阳、江夏、扬州三路骚扰曹魏。
说到孙权,曹叡对他可太熟悉了,早在他12岁的时候,爷爷曹操征讨江东的时候就带着曹叡随军,对于这个人,曹叡觉得他绝对也算是“三朝元老”了。
尤其是关羽失了荆州以后,曹魏跟孙吴在长江中下游上千里的边境线上对峙,双方陈兵数十万,孙吴牵制了曹魏近一半的边防力量。
这次诸葛亮的偷袭,不过是趁关中空虚,曹叡并不慌,他把叔叔曹真留在自己身边拱卫长安,早在前几日已派了大将张郃去支援陇西。
曹叡知道自己不能退后,退了,诸葛亮会更加肆无忌惮,甚至联合孙权两面夹击。虽然他十分想跟这个打败过他爷爷的男人正面对决,但他脑子很清醒,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时间。
蜀汉的补给一直是问题,这次拿下陇西也没用,毕竟距离收割的季节还有几个月,城外没粮,诸葛亮只能靠随军所带粮草。只要陇西城再坚持一个月,诸葛亮没了粮,就会不战自退。
所以,在探明蜀军虚实之前,他没有让曹真亲自去进攻诸葛亮,而是留在长安跟前防备赵云,同时让老将张郃带五万人去救援,当然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目的就是给陇西城的百姓希望,让他们再多坚持一段时间。
他给张郃下的可不是死命令……
街亭
街亭位于天水之东不足百里的地方,地方不大,但却是陇西和关中之间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街亭在蜀军手中,曹魏就只能看着陇西五郡干瞪眼,如果街亭在曹魏手中,那么蜀军就很容易被分割包围。曹魏和蜀汉都看到了这一点,街亭之战再所难免。
这一日,街亭大道上尘土飞扬,旌旗闪动,有的旗上写着“汉”,有的写着“马”。
先头部队后面,一匹高头大马上,坐着一个书生面相的中年人,此人正是诸葛亮的参军马谡。
这是马谡跟随诸葛亮十几年来,第一次独领一军。最早他只是刘备的从事,凭借哥哥马良的关系,跟诸葛亮也十分要好,两个人经常通宵达旦的谈天说地,后来做了诸葛亮的参军。
这次诸葛亮要派人守街亭,马谡忙不迭地主动请缨,他心里知道,自己太需要一次军功了。
自夷陵之战后,蜀汉的重臣或老、或亡,他经常与诸葛亮攀谈,知道丞相最担心的一个点,就是后继无人。
诸葛亮本身是个文武全才的人,也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可在蜀汉里找一个他这样的人,实在是太难了。
马谡曾问诸葛亮,谁能接他的班,诸葛亮掰着手指头,“蒋琬、费祎……唉”,诸葛亮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马谡今年已经39了,只比诸葛亮小9岁,跟了诸葛亮这么多年,自觉韬略学到不少,但总是无处施展。平时作为参军,也不被魏延这种老牌将领重视,吵起架来还打不过他们。
因此,马谡特别希望自己能打一次胜仗,立一次军功,攒攒资历,以后在军中也有说话的底气。毕竟,想当接班人的话一定要是文武全才,那样才不枉费丞相这么多年的栽培。
天赐良机!北伐大军首战告捷,而守街亭的任务也随之而来,马谡主动请缨,丞相也如同心领神会一般,同意了他的请求。
想到这,马谡更开心了,嘴角不觉露出一丝笑意,他心里比谁都兴奋。
身边的副将王平看起来就平静很多,他是个降将,在军中没什么地位。他老家在巴西,如果不是当地首领非要投降曹操,他也不会到了曹魏。后来汉中之战,曹操败了,王平趁机归降了刘备,做了个裨将军。
这次诸葛亮让马谡担当守街亭的重任,王平倒没什么想法,虽然军中反对声并不小,很多人建议让更有经验的魏延和吴懿来执行这个重要任务。可丞相偏偏力排众议,接受了马谡的主动请缨。
反正参军的地位也比他这个裨将军大,王平作为副将尽好本分就行,丞相总有他的考虑,照办就是。
此刻的王平,脑袋里反复回忆着丞相在出发前,反复叮嘱他们的话,唯恐有什么遗漏。
“一定要当道下寨,据城而守……你们的任务是拖住魏军,给大军争取时间平定陇西……曹真和张郃都是有勇有谋的大将,切不可与之硬拼,尤其是张郃……你们到了街亭,第一时间画下山川样貌,以及营寨图派人送给我……”
王平正想着,街亭就到了眼前,当道是城,附近还有水源,适合扎寨,可依城布防。侧面有一孤山,俯视着街亭大道。
王平心中暗叹,丞相真神人也,随机安排人去画地形图,然后准备跟参军马谡商量安营扎寨之事。
此时的马谡正望着那座孤山若有所思,王平来到跟前禀报,马谡看都没看他一眼。在马谡眼里,防守有什么意思,顶多是个二等功劳,又不像攻城头或者阵前斩将那么威风,他的心里正在谋划一盘更大的棋……
天才
马谡考虑的是街亭城小,且东西都是大道,无险可依。倘若曹魏主力猛攻,小小的街亭如何守得住?双方必将陷入拉锯战,届时,战局将会是个未知数。
马谡自幼熟读兵法,他觉得据城而守等同于蛮干,只有三流将领才这么干,如果他把大军带到山上驻扎,等魏军来仰攻,必然有利于自己。到时候他看准时机,居高临下,借着山势必然可以大破曹军!
正面击破敌军,这个功劳可比守城大多了!更何况自己两翼还有诸葛亮安排的魏延和高翔策应,这两个都是荆州的兄弟,丞相安排的“自己人”,如果自己被围,他们就可以夹击魏军,真是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
无论怎么看,这场仗都是胜券在握!想到这,马谡不觉更加得意,他认为自己简直就是当世不可多得的天才!
马谡似乎看到了诸葛丞相满意的笑容,看到军帐内众将竖起了大拇指——包括对他颐指气使的魏延,看到满朝文武匍匐在他脚边,迎接他的凯旋……
而他,也早把诸葛亮的叮嘱抛之脑后。
王平是半个文盲,在“满腹韬略”的马谡面前多少有些自卑,何况“官大一级压死人”,虽然马谡嘴里的什么兵法韬略,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在王平看来都是“花架子”,但他也无可奈何。
虽然文化水平不高,王平却经常让人给他讲书,为人深明大义,他知道丞相给的任务就是防守,那就老老实实把魏军的路给堵住。你马谡不守,我王平去守,你把大军带走,那我就自己带着一千多人守。
一切安排停当,马谡让人拿来胡床,得意洋洋的坐在孤山顶上的一棵树下,从这里能看到山下大道上,王平那边闪烁的营火。
马谡心中暗笑,“守好你的大道,回头到了丞相那里,可别想着分功!”
山下的王平正带着一队士兵巡营,他在准备停当后,已经命人把山川地图和兵力配比情况快马加鞭地给诸葛亮送去。望着西边丞相帅帐的方向,王平只盼信使的马能再快些。
聒噪了一天的风,这时似乎也累了,四周只剩营火烧着木柴哔哔啵啵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死一样的沉寂。
王平扭过头,看了眼另一边长安的方向,再抬起头,撞见满天星斗,不觉按紧了腰间的佩刀……
老将
张郃觉得自己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不光是因为年纪和工龄的问题,还有当年的那些老哥们一个一个离自己而去。
从光和七年(公元年)黄巾起义,到现在已经过去44年了,自己也算是个劳模了。从韩馥到袁绍,从袁绍到曹操,戎马一生,多少有些疲惫。
无论是当年的“河北四庭柱”,还是后来的“五子良将”,张郃可能不是最耀眼的那个,但绝对是待机时间最长的那个。
也正因如此,现在有了这种重要工作,除大司马曹真之外,就只能自己亲自出马了。张郃其实不怕打仗,毕竟他一直用脑子打仗。更何况,自己也没啥抱怨的,曹真的对面还有蜀汉那个同样超长待机的人呢。
嗨!这可太“卷”了!
说到张郃会打仗,是因为他会变通,不循规蹈矩,也不死读兵书。根据战场形势排兵布阵,善用地形都是他的长处。最重要的是,张郃这人不死心眼,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为人也稳重。
这可能就是他超长待机的秘诀吧。
张郃这次带了5万人奉命夺回街亭,看似是跟蜀汉正面冲突,但曹叡没有让他直接收复失地,而是让他见机行事,先拿下街亭这个咽喉要道,探探诸葛亮虚实再说。
这确实不是一个死命令,也真的适合张郃来执行。
听完探马回报的消息,张郃露出意外的表情,不光是因为街亭蜀军的阵型太奇葩了,还因为对方的旗号打的是“马”,而不是“吴”或者“魏”。
诸葛亮生平不喜弄险,这么重要的地方竟然不是吴懿和魏延把守,到底是谁呢?难道是马超的弟弟马岱?或者说吴懿和魏延正埋伏在某处?
张郃有些拿不定主意,但他还是选择了最稳妥的做法,那就是相信诸葛亮自有安排,毕竟轻敌很容易送命。
他一面让士兵堵住侧翼的谷口,一面派郭淮佯攻柳城的高翔吸引蜀军注意力,自己则等待一个狩猎的时机,他要把一切意料之外的事扼杀在萌芽之中……
梦碎
黑压压的军阵看得马谡头皮微微发麻,魏军的旗子上写着大大的“张”字。马谡在山头上看的分明,他知道那个让刘备和诸葛亮都忌惮的人来了。
马谡的心里已经说不上是初生牛犊的兴奋,还是垂死挣扎的绝望,他来回地在树下踱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的心理防线正在崩塌。
但他依然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强装镇定,希望魏军能按自己的想法行动,能快点攻山,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带兵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最好能跟魏延和高翔来个内外夹击,万一生擒张郃,那就是大功一件!
就这样,马谡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可是打了一整天,他逐渐泄气了,张郃这个“老狐狸”似乎不按常理出牌,或者说,没有按马谡的“常理”出牌。他只是围山,并不急着进攻。
此时的马谡还不知道,后面正有个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
张郃派人切断了水源,本就取水不便的蜀军这下彻底没水喝了,马谡所带的人马滴水未进,士兵们嘴唇干裂,有气无力地坐在地上,目光渐渐失神,抬头看着万里无云的天空,祈求着能有一滴雨水掉落,焦虑和不安的气息在山上蔓延开来。
马谡终于等来了自己预想的“绝地”,他命令士兵冲击山下的魏军。可数次冲锋,并没有看出势如破竹的效果,反而被那些围成铁桶一样的魏军,一次次地用箭射了回来。
这仗太难打了,跟书上写的不一样啊!马谡内心的防线彻底崩溃了,他曾以为自己是背水一战的韩信,是破釜沉舟的项羽,事实上他还不如纸上谈兵的赵括。
他不敢指望山下只有千余士兵的王平来救自己,因为大部分人马都被自己带到山上来了。他希望出现奇迹,希望高翔和魏延的兵马能及时赶到,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永远等不到了。
此时此刻,高翔在柳城被郭淮击破,魏延则被张郃堵在谷口,前进不得。
终于,山上的蜀军从内部爆发了,人类最原始的求生欲望驱动着每一个人,这里再无秩序,再无纪律,有的只是一群渴望活着的人。
张郃等来了他的进攻时机,一声令下,魏军如同洪水一般冲垮了山上的蜀军,真叫一个势如破竹!
蜀军四散而逃,像受了惊的兔子一样乱跑。马谡知道,一切都完了,但他还有着人类最原始的求生欲望,这一刻,什么马革裹尸,战死疆场跟他都没关系。马谡脱下战袍,丢掉显眼的头盔,也丢下了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统率的部队,落荒而逃了。
山下的王平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他没有跟着逃命,而是命令士兵多树旗帜,奋力击鼓,做出拼命防守的架势。张郃正疑心蜀汉还有埋伏,看到王平这边镇定的防守,就命令魏军停止追击。
王平不断收拢散兵,带着大家向诸葛亮的大部队撤退而去……
抉择
夕阳挂在天边,烧红了大片的云朵,也烧红了祁山的峰峦。它久久不愿落下,注视着这群向南行进的人。
行伍间不见了往日的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只有被扛在肩上,看着歪歪扭扭的旌旗,旗面上的“汉”字也无精打采的垂着,就那样半卷着,不愿露出来。
士兵们低着头赶路,撤退的路上没有人讲话,只听得到沉重的马蹄声、吱吱呀呀的车辙声和深浅不一的脚步声。
坐在车里的诸葛亮觉得,打败仗真的不算什么,自己跟了刘皇叔那么多年,基本也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而且刘备关键时刻,连老婆孩子都可以不要。所以,打败了就总结教训,后面再打赢一次也许就翻身了。
不过,诸葛亮忽略了一点,刘备是老板,老板可以犯错,其他人犯错的结果就全看老板心情了。何况,诸葛亮也低估了大家的愤怒,他这次要抉择的,不止是马谡的生死,也是自己在军中乃至朝堂上的威信。
诸葛亮有气、有恨、也有悔,蜀汉虽然国力孱弱,但偏安一隅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自己即将迈入天命之年,却要舟车劳顿,奋力北伐。可是,出一次祁山真的太难了。况且,前期大好的形势又被街亭之失葬送,第一次北伐就这样被迫中止。
想到这,诸葛亮胸中一阵郁结,掀起帘子想要透透气,却被一束刺眼的阳光给顶了回来。马谡不仅辜负了诸葛亮的嘱托,更是毁掉了蜀汉人这八年来的苦心经营。
放下帘子,诸葛亮阖上双眼,一幕幕往事在他脑海中闪过。
先主刘备在夷陵战败后,退到了白帝城,紧接着一病不起。临终前,除了交代后事,还特意屏退众人,跟诸葛亮叮嘱,“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要重用他”。先主那有气无力的声音,在诸葛亮耳中不断回响。
还有诸葛亮的同窗挚友马良。当年诸葛亮躲避战乱,跟随叔父来到荆州,有幸入了刘表的学堂,结识了徐庶、孟建、庞统、马良等人。诸葛亮好不容易让自己跻身荆州士族的阵列,庞德公和马良对他的帮助至关重要。
如今,好友在夷陵之战中被害,家中幼弟就是这个马谡。诸葛亮对他名为兄长,情同父子。自己本是一片好心,哪成想到了现在的局面?诸葛亮多希望马良还在身边,告诉自己应该如何抉择?
现在朝中并不太平,每次自己出征都担心后院失火。负责筹备粮草的李严,并不是一个主战派,每次让他为北伐大军送粮,都有百般理由。这次因为自己一意孤行任用马谡,才有了街亭之失,往小了说是用人不当,往大了说是任人唯亲,并且会被人抓住把柄,对北伐方针大肆攻讦。
先主托孤给了自己,也就是把蜀汉中兴的大业托付给了自己,诸葛亮知道,自己决不能有失。
诸葛亮继续回忆着,他想起了那个夙兴夜寐,常伴左右的有为青年;想起了十几年苦心栽培,努力铺路的“接班人”;想起了无数个促膝长谈、言笑晏晏的不眠之夜。
那样的夜晚,群星璀璨,给人无限希望。
那样的夜晚,今后再也回不来……
尾声
街亭之战是刘备入主益州之后,蜀汉集团自失荆州、败夷陵后的第三场败仗。回到汉中后,诸葛亮将临阵脱逃、弃士兵于不顾的马谡收押入狱,随后在众将的极力声讨中,不得已斩杀马谡以示众。
而一同被诸葛亮处斩的,还有跟随马谡的张休、李盛,此外他将黄袭一干人等夺了兵权。同时,也赏了防守有功的王平,晋升其为参军。这样的决定,看起来十分的公正,且赏罚分明。但街亭之失,罪之大者是马谡,在蜀汉人才不足的后期,这样的决定多少让人感觉缺乏冷静。
街亭之战后,曹魏收复了叛乱的三郡,而坚守不降的游楚理所应当的受到了奖赏。对于诸葛亮来说,这也是他五次北伐中最有希望扩大战果的一次,自此之后,蜀汉也再没能在陇西有所建树。
仅仅8年之后,在五丈原的秋风中,一代名相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倒在军营里,不久后便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与世长辞,终年54岁。
此后的10年中,由诸葛亮一手提拔的王平负责镇守汉中,成为蜀汉北境的坚实屏障,王平也被称为“平安三侯”之一。
王平死后5年,费祎被魏降将郭修刺死,姜维独揽军政大权。他力主北伐,重拾诸葛亮旧业,虽先后六次征战,但依然没能扭转蜀汉的国运,且因好战无功让蜀汉更加困窘。
最终,在诸葛亮死后的第29年,曹魏的钟会和邓艾两路伐蜀,邓艾偷渡阴平,并在绵竹击杀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及诸葛亮之孙诸葛尚,进逼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出降,蜀汉灭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