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北京治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204186.html

前几日,一名高中生因忍受不了陈姓教授自我侮辱“杂交”人种的观点及赤裸裸地传播西方价值观的行为,而冲上讲台,喊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视频,赢得全国人民的喝彩。

欣慰之余也不得不再次想到一个问题:读书究竟为了什么?

千余年来儒家倡导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成为古代知识分子报效国家,实现政治抱负乃至光宗耀祖的无上选择,趋之若鹜,犹如过江之鲫。既诞生了不胜枚举的众多治国良臣,也孕育出灿如星汉的文学大家,也产出了如孔乙己之类的社会丑像。

清末民初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备受屈辱的一个世纪。众多有识之士,多方寻找拯救中国的出路,这才从开国总理周恩来之口中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豪言壮语不仅激励着革命先辈前赴后继一往无前,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一切包括生命,也鼓舞着新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学习,勤学本领,成为各行各业的带头人。

然而,在三十余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读书到底为什么?”竟成为社会上的一个令诸多人再陷思索的问题,甚至“读书无用论”也曾风靡一时,让底层的老百姓不知所措。

但是,大学生毕竟是“天之骄子”,是社会的“香饽饽”,即便是上个世纪末各大学扩招后,考大学依然呈现出争过独木桥的情景。而普通百姓的孩子想进入到上层社会精英社会,上大学,上重点大学便成为唯一的途径。

随着扩招若干年后,大学生有了一定的积淀,于是社会上好像出现了一定的“人才过剩”的假象。一方面,国家体制内的招聘岗位要求水涨船高,学历要求节节攀升,迫使专科生们不得不升本,本科生们争相考研,研究生们也没有了往日的优越感自豪感。甚至一个小学老师都是研究生,一个行政文员也是研究生,看起来人才浪费!另一方面,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大量需要的产业工人,高级技术工人却经常处于供应短缺的状况。这种“人才过剩”是看做一种结构性过剩呢?还是“学而优则仕”的固有观念作祟呢?还是体制内外社会不公平的现象造成的呢?

进入新千年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打压加剧,“屋漏偏逢连夜雨”,又加之新冠病毒的肆虐,中国经济可谓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多数行业的萎缩,对人才的需求表现的软弱无力,致使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就业问题成为国家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可谓是绞尽脑汁出台了多种措施,从鼓励大学生创业到鼓励大学生入伍,从烟火气到摆地摊,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全面提振经济恢复。前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双减”,强调通过中考五五分流的措施有各种因素和目的,但是这也算是解决“人才结构性过剩”的问题的重要举措。

在这样一个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的形势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国家也在经受着一场国内外无孔不入的,渗透颠覆的艰难考验。一方面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不确定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国内的公知们,西方世界的代言人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从价值观人生观,意识形态文化层面进行全方面的渗透、诱惑、蒙骗世人们。尤其在当前人们普遍信仰缺失,唯利是图的时候,这种扰乱是非的行为更容易得逞,而它们的进攻的主要方向就是思想不成熟不稳定的青少年们,包括青少年们的家长。当人们为了中考高考而不停内卷的时候,当我们的学生为分数而不闻窗外事的时候,“为什么读书?”似乎成了一个笑话,为什么?为了好工作,为了多挣钱,为了好前程。

当浮躁的逐利的,信仰缺失的这个社会,众生都在蝇营狗苟的时候,一句振聋发聩的豪言“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一个高中生的口中喊出。这是一个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初闻诧异,再听振奋,三听欣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希望这句话能喊醒激烈内卷的莘莘学子,希望这句话能让“双减”的目的基本实现,希望这句话能让有些畸形的社会现象变得基本公平,希望这句话能让每个中国人有尊严的生活。

时隔百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另一种形式出现了!这是历史的选择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