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怨怨生种德德来

人是社会的产物,在人与人的交道中,难免嗑嗑碰碰,发生冲撞纠纷矛盾。芸芸众生由而难免生起怨恨,生生也就罢了。源于人的报复本性,怕的是由怨生出的行为,以什么态度对待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要之,以什么来对待“怨”呢?大概有这么几类。远古在没有法制的年代,施行的是眦睚必报,“以怨报怨”。

A打我一着巴掌,B还你一拳。可是这样还不会终结,B打了A一拳,A反过来再踢B一脚,没完没了。

B为了防止对方的再来报复,有可能不止还一巴掌或一拳,而是把A手砍掉,以防止A的再报复。

以怨报怨的结果无法预知,也非常可怕,不能建立有效的秩序,看似对等,实则自己也受伤害了,最后受伤害的所有的人,还有整个社会。

为了防止以怨报怨,法律就产生了,作为强制力,代替了个人的报复,对于受伤害的人也有了安慰,社会在有序中进行。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付诸于法律,也没有必要,那样社会成本太高。于是,孔子提倡以直报怨,A做出了损害B的事情,让B合理地给予惩罚,但不过分,要让A有所醒悟,受到教育就行了,这是不违人性的,在实际生活中也可行。

老子倡导“报怨以德”,却乎高境界了,德是至高的善,这是一种宽容,以豁达抚平怨恨。没有修养,缺少工夫,不易做到,但真要有闪那么一念,要做到也并又并不那么难,相逢一笑泯恩仇。

经常看到体育比赛报道,如在乒乓球亚锦赛上,大满贯张继科两次输给韩国无名小将张宇镇,在吉隆坡团体世乒赛上,张继科以3比1战胜张宇镇,媒体多用“复仇成功”、“成功雪耻”的字样,哪来这么多“仇”,这么多“耻”,竞技比赛,总有输赢,只是一个结果。与仇啊,怨啊这类情绪词,没有多少关联,更无关乎道德的评判,少情绪化,欣赏比赛,欣赏双方,会有更多的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蝇蝇苟苟,为了一已的私利,不谈以德报怨,只要不“以怨报德”,就很OK了,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害生于恩,恩生于害”。

以什么报怨,以什么报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句俗语,大家都知道,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科学规律,古代叫因果定律,种下去的芝麻,长不出西瓜来。我把它改个字,感觉更能说明它:种怨得怨,种德得德!

冤冤相报何时了,怨怨相报不了了,以什么报怨?以怨报怨,还是以直报怨,还是以德报怨?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老子》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抱怨的人生,一定是失败的;即使有怨,在观念上把它稍微转一下,换个角度看,所面对的境况,就会完全不一样。

带着一颗真诚正直的心来生活,对待周遭的一切;不管是人,还是事或物,不管喜欢不喜欢,都心存感恩,都把作为生命中的老师,从中学习,提升品德,一定会不负此生;都以一颗美好的心来生活,处处生活在美的世界里!

这个世界是圆形的世界,我们所做的一切,一定会回到自己身上来。生命中的缘分,不期而遇,难能可贵。当珍惜当下的每一个因缘,美便无处不在!

世间一切法,悉从因缘起;

成就福德海,见者靡不欣。(文/圆明)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国学正能量,解码识人性!相遇皆是缘,生命大欢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