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傻人有傻福,功德与福德究竟有什么差别
很多人自小就被教育一句话,“傻人有傻福,老天疼憨公”,意思是说,那些待人厚道,做事本分,在外人看来似乎有几分憨傻的人,其实是有福之人。在凡事讲求精明的当下,不免让人怀疑。可是现实之中,精于算计的人,可能得来的只是蝇头小利,而憨傻之人,却有着令人羡慕大富大贵。傻人究竟为何有傻福呢?直到亲近佛法,了解了个中缘由,才明白了古人诚不欺我。一、傻人积功德学佛过程中,常听到功德和福德,二者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含义却有天壤之别。《胜鬘经》中有言:“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另外,南师讲法时开示说:“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是名功德。”而福德,是善业所感招的外在的福报。也就是说,有功德的人,一定有福德;有福德的人,却不一定有功德。我们平日所说的做功德,其实是在修福德,功德的真正含义就如《胜鬘经》中所说,它是内心的善净之法,是除恶存善的过程。信受三宝,护念身口意,就是在积功德,倘若种此善根,不断培植,内心与诸佛光明相应,及至悲智圆满,就是“功德无量”!总而言之,福报是外在的,功德是内在的;福报是有限的,功德是无限的。我们眼中憨傻的“傻人”,实则是因为他内心深处有不能触碰的“戒条”,守护着自己身口意的清净业。有功德,当然有福德。二、福在何处那么,怎样才能把有限的福德,转变成无量的功德呢?这里首先要明白一点,功德不是有形的物质,它无量无边,不可称量,当然不能以世间“做买卖”的心态积功德,一旦执著于功德的大小、有无,也就离功德越来越远了。生活中的福报多寡,以宿业为主,《地藏经》云,“众生各有宿世因缘”,它是个人福报的主因,而修身口意三善业,则是助缘。实际上,在佛家文化看来,事业有成并非是在外缘上明争暗斗,斤斤计较所能得来的,真正的大福报,来源于广大无边的心量。切记:唯有不争,而天下莫与之争。从这个意义来讲,心量多大,福就有多大,故而古德常言,吃亏就是福。在人人自私自利的时候,吃亏的心量,不可谓不大。三、不计名利也许有人会说,佛法所谓的功德、福报,都是画饼充饥的精神满足。其实,这是不了解佛法真实义理的说法,佛法教众生福慧双修的道理,慧的部分,就是破除愚痴和无明,让我们懂得功德不假外求的道理。但是,佛法还教我们福的部分,希求福报是正念,但是要牢记福报是善巧方便,最终目的是让我们悟入佛智,“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如果把精力放在福报上,贪求功名利禄,学佛就学偏了。《普贤行愿品》中有言:“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经文中的“诸”,意为“之于”,佛菩萨的福智、定慧、解脱,皆来自于功德。想修功德,福慧等持,根本在于“无我”。达摩祖师西来汉地,梁武帝供养无数比丘,捐献大量寺院,祖师为什么说他没什么功德可言?因为梁武帝还没有摆脱“我”。傻人则不同,他们往往行善不留姓名,因为无我的心量,所获功德不可称量。所以说,我们眼中有福的傻人,或许他们才是大智若愚,是真正懂得福慧等持的智者!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
上一篇文章: 格局很大,规划性很强的星座,目光长远,不 下一篇文章: 富不起来的人,大都有这几个毛病,越早改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