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英国人目击清朝刑场砍头,发现围观群众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翻看中国清朝末年的历史,对朝廷腐败、国家贫弱、列强环伺都有着浓墨重彩的描写,却很少提及晚清末年的普通百姓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直到中国文坛横空出世了一个鲁迅,用它犀利辛辣的文字揭露了晚清到民国时期普通百姓生活和社会当中的种种让人悲哀却无可奈何的社会现象。

翻看晚清老照片,无论是皇室子弟、朝廷官员还是普通底层百姓,他们身上最显著的特征是眼神毫无生气,宛如行尸走肉。而民智的愚昧落后,则以人们热衷于在斩首法场对自己同胞的死亡欢呼雀跃为典型的体现。

一、心怀悲悯,弃医从文。

鲁迅本名周树人,出生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浙江绍兴。鲁迅家本来十分殷实,但是后来由于周家祖父周介孚获罪下狱,而父亲周伯宜遭遇家庭变故,体弱多病,在结婚生子后十几年就英年早逝。鲁迅幼年时期家境还很好,因此顺利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并且在自己十岁上下的时候去三味书屋就读,接受中国古典启蒙教育,师从寿镜吾。

鲁迅在自己十六岁的时候彻底家道中落,在亲族的提议下被迫分家,并且因为自己年少失怙,被人夺走了许多属于他的利益。鲁迅因此在自己年少时早早尝到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开始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的批判和反思,并因此形成了他日后文学创作的灵感。

二、统治者残暴,百姓愚昧。

清朝时期,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和制度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全盛时期。纵观历史,中国的封建帝制在明朝中后期就出现了衰败的迹象,如果与经历过工业革命洗礼和商品社会逐渐形成、迈向近现代社会的西方列强相比,感受则更加深刻。

在西方出现蒸汽机和西班牙远征舰队,从而实现机器化生产和对外殖民扩张的时候,中国明朝的统治者还在纠结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和深陷与内阁大臣、阉党的争斗内耗中无法自拔,同时给国家前途和百姓社会生活进步带来了无法克服的阻力。即便是民间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也被无情扼杀。

而到了清朝时期,由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新帝国形成,给人带来了“天朝上国”的假象,貌似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中国衰落的速度,实则是将社会矛盾进一步的扩大化。文字狱的兴盛和对百姓生活的控制打压则让社会进入到更黑暗的深渊。

在此种局面下,中国的许多官员虽然都自科举选拔而来,却并不以治国安邦、造福百姓为理想,只想蝇营狗苟,尽可能为自己和家族攫取经济利益和权势地位,毫无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清朝的统治者则在一众报喜不报忧、粉饰太平、自私自利的官员的逢迎和蒙骗下,一直沉迷于自己天朝上君的美梦中,无法醒来,也不愿醒来,极度自负,也极度自恋,根本认识不到国家和社会的危机。

而社会底层的百姓呢,面临视苍生如草芥的统治者,不仅生活极度贫困,而且受到文字狱和高压剥削政策的影响,长期处于随时可以被统治者强加罪名、草菅人命、抄家败业的恐惧中,渐渐变得如同行尸走肉般,不懂思考,也没有能力思考。

对当时的百姓来说,能吃一顿饱饭,不被意外剥夺生命,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而在这种高压和恐惧的社会中,百姓要想宣泄自己的恐惧和绝望,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从别人的不幸中找到扭曲的快乐。

因此《龙旗下的臣民》的作者和自己的同伴在中国游历期间,面对中国斩首法场上麻木不仁的死刑犯、在欢呼雀跃地从别人被砍掉的头颅中获得莫名其妙的扭曲快乐的旁观看客、手起刀落毫无情绪起伏的刽子手的种种表现中,深深地感觉到中国民智的落后与愚昧,认为中国的文明进步的速度远不如外界传言的那样快。

总结:鲁迅在十七岁的时候,入读了江南水师学堂,接触了近代中国的新式教育。后来由于他成绩优秀,成为了公派去日本留学的留学生之一。鲁迅抵达日本后,一开始是学的西方医学,希望自己毕业之后能够做一位医术精湛、救死扶伤的医者,为百姓为国家做贡献。

可惜在一次课间的时候,任课老师放映了一部记录影片,影片中出现了中国刑场上的砍头场面,法场上的旁观者均面无表情,麻木不仁,这一幕不仅让一众老师同学惊讶,也深深触动了鲁迅。鲁迅顿悟悬壶济世救不了中国,于是果断弃医从文,最终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化启蒙运动的伟大先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2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