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仵作,怎么让死者开口说话的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但是有一种职业人,他们不会遗忘每一个枉死的灵魂,并且拥有让死者开口说话的本事,那就是法医。
在中国古代,法医也被叫作“仵作”。
法医学最发达的时代,正是宋朝。而将法医学推向鼎盛的,正是有着“世界法医学鼻祖”之称的宋慈。
十几年前,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就是以宋慈为原型,为我们揭开古代仵作的神秘面纱。
在古代,思想封建落后,人们认为接触尸体会沾上晦气,再加上验尸也不是什么轻松活。
所以,仵作差事一般由“贱民”或“奴隶”担任。官吏们对尸体和案发地避之若浼,生怕染上霉运,因此,很多错狱冤案都是草草了事。
作为大宋刑狱之官,宋慈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疾,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重视法医学。
查验和解剖尸体,通过细微的蛛丝马迹推断出死因,这正是让死者开口说话的关键。
宋慈将平生的断案记录,以及如何调查案件,取证问询等等各种超出想象的验尸方法,都撰写进书本,以供官府和后世参考。
这便是我国古代的旷世奇作《洗冤录集》,书中所涉及到的物理和化学知识,至少领先了欧洲多年。
其中的很多方法,即使放在年后的今天,也依然十分实用。
《洗冤录集》中说,官府要及时收缴凶器,防止被藏匿或转移,这是因为凶器可以对比伤口的形状,是十分重要的物证。
在如今的刑侦现场,寻找凶器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宋慈初到长汀之时,便接手了一起离奇的案件。
一个乡绅在新婚洞房花烛之夜,突然死亡了,死因是中毒。
显然,新娘子是最大的嫌疑犯。
前任知县欲草草结案,但宋慈发现此案疑点重重,于是决定当场开馆验尸。
在验尸过程中,宋慈发现死者小腿上有一处乌黑,呈现出两个并列的针孔状,像是被蛇咬的。
掌握了关键线索,宋慈便锁定了嫌疑犯,这一带的养蛇人龚三。
原来是龚三觊觎新娘的美貌,怀揣不轨之心,在新婚之夜放蛇杀人。
现在法医中的昆虫学,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对于判断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亡原因有深刻的意义。
而早在七百年多前的宋朝,宋慈就已经掌握了法医昆虫学的雏形,利用“蝇子嗜血和食腐”来破案。
一天清晨,几名村民来了官府报案,说是在田间发现一具尸体,似乎是被山里的强盗杀害。
听闻消息后,宋慈带人前去查验。检查发现,死者是被镰刀所杀,不像是强盗所为,因为强盗不会用镰刀。
宋慈命人将村民的镰刀全部收缴,时值正午,他把这些镰刀放在阳光下暴晒。
不多时,其中一把镰刀爬满了蝇虫。宋慈急忙令人,擒住这把镰刀的主人。显然,镰刀行凶时沾染了血腥,引得蝇虫聚集。
面对铁证如山,那人只能乖乖认罪。
其实,利用昆虫学来断案,早在宋朝时期,便有了一套初步体系。
《洗冤录》中记载,夏季尸体死亡三日,死者鼻耳口等孔道,有血迹流出,有蛆虫活动。
这本宋朝的旷世奇书,是我国较早也比较完整的法医学著作,其中记载的诸多检验方法,不禁令人瞠目结舌!
比如银针验毒。古代的毒药通常为砒霜,因为技术原因提炼不纯,多含有硫杂质,与银发生反应就呈现出黑色。
分辨死者是被火烧致死,还是死后被焚尸,可以观其口鼻是否有烟灰。
《洗冤录》中有记载:凡生前被火烧死者,其尸口鼻内有烟灰,两手脚皆蜷缩。缘其人未死前,被火逼奔争,口开气脉往来,故呼吸烟灰入口鼻内。若死后烧者,其人虽手足蜷缩,口内即无烟灰。
甚至,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宋慈就发明出一种勘测血迹的方法。
在《洗冤录》中记载:勒仵作拾起白骨,扇去地下灰尘,于尸首下净地上用酽米醋、酒泼,若是杀死,即有血入地,鲜红色。
这里的酽米醋,是一种高浓度的醋,与血液中的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呈现鲜红色,和现在的发光氨差不多。至于酽米醋的成分,现在医学至今都没有搞清楚。
书中的很多检测方法,远超当时的科学认知,与现代医学高度吻合。
如何判断死者是溺水而亡,还是被人谋害?
《洗冤录》记载:溺死腹胀,内有水;以衣物或湿纸搭口鼻上死,即腹干胀;若被人勒死,项下绳索交过,手指甲或抓损;若自缢,即脑后分八字,索字不交,绳在喉下,舌出,喉上舌不出。
也就是说,溺水而亡的人腹部膨胀,因为将大量水吸入体内。如果被人捂住口鼻闷死,腹部也会膨胀,不过没有水。
如果被人勒死,脖子后面会有交叉的勒痕,手指甲会有挣扎的损伤;若是自缢而死,颈后没有交叉的勒痕。
甚至,分辨尸体上的伤痕是生前伤,还是死后伤,《洗冤录》中都有极为详细的记载。
书中的大多数检测依据,都是通过肌肉和血液组织的各种生理反应来推断,已经接近现代医学的范畴。
另外,该书的先进之处,还表现在对验尸程序作出相关规定,并且要求文字记录,避免了人员不符合职业道德或者被收买的情况。
在多年前,《洗冤录》无疑是先进的惊世之作。
为生者权,为死者言,这就是法医。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