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这八件事,易损阴德,不要再做了莲

古语云,厚德载物。阴德,在民间有更通俗的名称,即为“阴骘”。所谓阴德,就是不被人知道,也不图名利回报的善行。阴德厚重的人,自然能承载他周遭的一切,然而“德不配位”,将受其殃。佛家常常劝世人行善积德,许多学佛人,平日也很注意做善事,积功德。可是,很多时候,尽管我们善事做了不少,但自身的境遇却没有改观,甚至越来越糟,这又是为何呢?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不知不觉中,我们也会做一些折损阴德的事情。好比一个有裂纹的钵盂,虽然不断向里面注水,但水却在不断漏失。生活当中,有八件事易损阴德,不要再做了。第一,破人姻缘。世间的人和事,都是无缘不聚,无缘不来,尤其男女姻缘婚配,更是莫大的机缘使然。所谓“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毁庙拆寺的罪业,极为深重,何况毁坏数十座寺庙。但是,拆毁了庙宇,仍可重建,但破人姻缘,却伤及三代人,罪孽无异于伤人性命。须知,不论是插足别人的婚姻,乃至在夫妻之间挑拨,都是极损阴德的事情,万不可为。第二,自赞毁他。身为凡夫,我们容易犯的过失,就是自视过高,轻视他人。人前夸耀自己,甚至借助贬低别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易损阴德。自赞毁他,根源是极深的“我执”,进而目中无人。殊不知,这份傲慢与道心完全相悖,因为以菩萨的心行看众生,一切众生都是菩萨。相反,我慢高山,难存法水。第三,误人子女。净宗印光大师有言,教育子女,不管是他人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孩子,将他们培养成栋梁之才,阴德极大;同样的道理,不管是谁家孩子,若误人子女,又是极损阴德的事情。试想,传统文化当中,以子孙兴旺、发达为福气,若误人子女,使其不能自立于社会,乃至危害社会,轻则损及一家,重则损及一国。第四,忤逆师长。佛门中讲恭敬,佛法自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收获。在俗世间,恭敬师长,同样重要。因为,父母对我有生养之恩,而师长教会我们安身立命的本领,开启我们的心智,恩同再造。众所周知,学佛应当抱定“上报四重恩”的发心,师长之恩,是不能不报的。知恩不报,或者图一时快意,忤逆师长,折损无量阴德福报。第五,贪小便宜。倘若对佛法稍有涉猎,都会明白“小便宜”不可贪。佛法三藏,不外乎“因果”二字,如是因如是果。不是自己的,即便现在投机取巧得来了,未来还是要还回去,只不过换个时间,换种形式而已。也就是说,我们身边所拥有的,都是善恶因缘的果报,贪小便宜,损及的是自己的福报。祖师云,一两福报半两金,切莫把将来的阴德,换作眼前的蝇头小利。第六,毁谤三宝。三宝者,佛法僧是也。世间不明佛理之人,常以毁谤三宝堕恶道为由,认为佛家不慈悲,动辄诅咒他人。实则不然,毁谤三宝的危害在于,你的言行,可能让尚存善根的人对佛法生疑,如此便断掉了他人的善根慧命,果报自然深重。佛门三宝,旨在利益众生,使其破迷开悟,即便不能如法护持,也不可出言毁谤。第七,两舌挑拨。“两舌”意为挑拨,向此说彼,向彼说此,在彼此间传话,添油加醋,斗构两头。莫道世间无因果,远在儿孙近在身,史籍与现实当中,那些喜欢挑拨的人,往往自己也深受其害。佛经有云,两舌挑拨,常感召亲友不和,众叛亲离等恶果。“夫士之生,斧在口中”,两舌之人,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伤人的同时,必然伤及自身。第八,孝道有亏。百善孝为先,世间至善,莫过于孝敬父母。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至成家立业,父母双亲哺育子女,如同春蚕到死,至死方休。佛说,父母对于众生的恩情,深似大海,高过须弥。为人子女,即便将父母背负在身,渴则进汤,饥则进食,如是种种供养侍奉,多生多劫都难以报答。若对有生养之恩的父母,都不知尽孝,又何谈以慈悲心对待众生。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诚愿大众广积阴德的同时,远离折损阴德之恶行。果能如此,必能平安喜乐、诸事顺遂。南无阿弥陀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66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