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的小抄,火柴盒大小的书能写1万字
在古代,科举直接掌握着天下读书人的命运,高中往往意味着得道升天。面对巨大的诱惑,考生的的作弊技术和官府的防作弊技术,在你来我往之间不断发展。
在没有高科技支持的年代,我们的祖先都是采用最朴素的作弊方式,对抗最复杂的检查和套路——夹带小抄,而夹带小抄的技术,也被大家玩出了新高度。
比如这件小抄,开篇为“五经全注”就证明内容实在是不简单。它能在完全没有界格的条件下,将文字写得笔直,并且字字清晰,重点分明。
这件一件小抄只有火柴盒大小,长4.5厘米,宽大约是3.8厘米,厚度大约是0.5厘米,一本却足足抄下了上万多字;一粒米放上去能盖住八个字。
传说这样的小抄都是用老鼠的三根胡须写成。书写这样的小抄的人,书法水平可谓是登峰造极。
明代作家吴炳在《西园记》里就曾经写到:考生张继华在“考前看到有人私卖蝇头录的,便想买一本夹带进去照样抄写”。证明在古代有这书法功力人还不在少数。
朝廷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历朝历代想出了不少的办法,比如唐代时武则天想出了“糊名法”,将考生的诗卷重新命人誊写一遍,以防止考生和考官之间相互勾结。
夹带书籍是古代科举作弊最常见、最朴素、也是最管用的做法,最早的史料记载始于宋代。
在宋代大中祥符五年(年)的一次科举考试中,有十八人被搜出夹带,于是朝廷下令重考。不过打脸的是,在这十八人当中有十二人在重考中再次高中,于是朝廷决定废止考试搜身的制度。
这也让一些想要作弊的考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他们的夹带方式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将小抄放在鞋底,抄录在袜子上,里衣上,夹在发冠中,含在嘴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考生做不到。
到了清代,各种防作弊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总归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作弊现象,于是官方选择从精神上对考生进行震慑。
清代时考试作弊被抓,作弊者要带上五十斤枷锁示众一个月,然后发配边疆,严重者甚至会被直接砍头。
为了激励检查者,朝廷还规定只要是发现一位夹带作弊者,一个人奖励二两银子。在当时,二两银子能支撑一个普通家庭生活两个月。不过很可惜,我们上面所罗列的各个图片,大多数都是清代流传下来的。
一般情况下,考生考完试后都会立即毁灭罪证,这些小抄能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如今它们变成了我们研究古代科举制度和文化现象的重要史料,也是古人高超书法技艺的真实展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