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蚂蚁和挡车螳螂丨觉醒年代,用隐喻

《觉醒年代》有现实之真与诗化之美。

先说现实之真。

剧中有个情节,陈独秀与李大钊分别到天桥新世界游艺场和城南游艺园散发爱国传单,最终陈独秀因此被捕,而李大钊则离京暂避。

陈独秀剧照

这个情节是真实存在的。

他们当时的战友高一涵(—)回忆道:

一九一九年六月,我们散发《北京市民宣言》的传单,主张推翻段祺瑞政府,并宣布京师卫戍司令段芝贵死刑。守常与陈独秀都去散发。当场,陈独秀被捕,三个月左右,释出,仍受监视……(《回忆五四时期的李大钊同志》)

而在另一篇回忆陈独秀的专文中,当年情境则更具体。

年6月11日晚,陈独秀和高一涵等到了新世界商场。陈独秀悄悄走到五层的屋顶花园,把大把的传单撒向四层露台上正在看电影的人群。

宣传丨《觉醒年代》剧照

当时,步军统领衙门的密探们早已埋伏好,所以,没过多久,密探们一拥而上,抓住了陈独秀。

为了保护同行的高一涵等,他边挣扎边大声呼叫:“真是暗无天日,竟敢无故捕人!”

听到陈独秀的叫喊声,高一涵脱去长衫,混进人群里,才得以脱身。

被捕丨《觉醒年代》剧照

在电视剧中,这一情景得到了精准再现。不仅如此,剧集还通过平叙的方式将陈、李在不同场所散发传单的镜头拼接在一起,镜头在两个伟人的行动间不断转换,从而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气氛,表现了革命者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一种充塞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不断地感染着观众。

准备丨《觉醒年代》剧照

再说诗化之美。

在35集及以后诸集中,镜头叙事还具有诗化之美。

这种诗化之美是通过隐喻与互文的电影修辞来实现的。

在第35集开头,李大钊决定冒险去散发传单。他在家中独坐时,发现一只蚂蚁沿着手掌爬到手臂上。

镜头不断推近。只见蚂蚁在手臂上的“丛林”中艰难寻路,每一根毛发是荆棘和牵绊物,都在阻挡它的行走,可是这个小小生命依然执着前行。

镜头传达的是一种“寻路”精神。——无论外在阻力多么强大,无论前途多么迷茫,但却阻止不了先行者的追寻脚步,哪怕,命如蝼蚁。

这是对李大钊等觉醒者的礼赞。

寻路丨《觉醒年代》剧照

与之形成“类比”的镜头还有一个。

陈独秀被捕,在狱中“放风”时,一只绿色的螳螂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把它托在手掌上,凝视着。

螳螂不停地举起前臂,对着前方做欲劈状,哪怕前方是一片虚空。

这个镜头让人无端联想起鲁迅散文里的那个战士,不管前方是黑云压城,还是“无物之阵”,他都无反顾地举起了投枪……

这个镜头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先行者的孤独与无畏。

无论敌人的战车多么巨大、沉重,渺小的觉醒个体依然义无反顾地举起他的“螳臂”……

当车丨《觉醒年代》剧照

还有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精彩镜头出现在李大钊发传单的情景中,这个镜头和“螂臂当车”有异曲同工之工。

当李大钊在游艺园二楼准备发传单时,舞台上一场戏剧正在上演。剧目是《挑滑车》。

英雄高宠凭一己之力,连挑金兵的铁滑车,誓“要把狼烟扫尽”。

舞台上英雄力竭而亡,看台上英雄两眼喷火。

牺牲丨《觉醒年代》剧照

当高宠的身躯倒在舞台上,李大钊把传单撒向人群,并且发出怒吼:“同胞们……”

《挑滑车》和蚂蚁、螳螂的隐喻意义基本相似,这三个意象(故事)在反复中不断地强化了《觉醒年代》的悲壮诗意,强调了觉醒者与先行者决绝的行动意识。

但与二者不同的是,《挑滑车》还与人物命运构成了巧妙的“互文”,揭示了两个主人公的命运与结局。

——在年6月11日这一天之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继续共同对抗强大的反动力量。

李大钊剧照丨《觉醒年代》

而11年后,李大钊即英勇牺牲在军阀的屠刀下;而陈独秀也在26年后,于贫穷中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们“觅渡”,他们抗争,他们也如英雄高宠一样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三个“意象”正是对先烈伟大牺牲精神的完美诠释,昂然的正气,直透剧集,映照进了现实,让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感动,让活在蝇蝇苟苟中的人们反思。

《觉醒年代》,让现代人也随之觉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