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孩子谈ldquo生死rdquo

如果每个人都懂得爱护大自然,

就不会去伤害大自然;

如果每个人都真正爱惜生命,

就不会去猎食野生动物。

如果重启,

我们不想看到那么多人死去,

更不想看到那些守在抗“疫”一线的人那么累,那么苦,

甚至失去了生命……

这次疫情,再一次让我们直面生死,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这次疫情,也让我拥有更多与女儿交流“生死”的话题和机会。

生命,美好而珍贵

2月24日,我和女儿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上海驰援湖北的薛恺医生收到喜讯,他的女儿出生了!

孩子的小名,薛医生想在新新和冠冠中选一个:“因为孩子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我们最终能取得胜利的希望。”

看着视频中刚出生的小宝宝,女儿很开心:

?妈妈,小宝宝好可爱啊!我出生的时候也那么可爱吗?

?当然啦!也是很可爱的。

?那个医生好开心!

?你觉得他为什么那么开心?

?因为他的宝宝出生了呀!你说过的,我出生的时候,你、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很开心!

看着她天真、幸福的笑容,那天的阳光也更灿烂了。

是的,从幼儿园开始,我就把和生命有关的绘本,纳入到亲子阅读书单里。

在读《你出生的那一天》时:

?妈妈,你是不是很盼着我出生?

?不只妈妈,还有爸爸,我们全家都盼着呢!

?妈妈生宝宝的时候,会不会很疼?

?嗯,很疼。但因为很想见到你,所以就能忍住疼!

女儿了解自己降生过程的同时,感受到我们对她的爱,也感受到她带给我们的快乐。

感受生命,不仅指向我们自己,也包含着自然万物。就像《宝宝从哪里来》,让女儿知道了小到小猫、小鸟,大到大象、野牛,所有的动物都会有自己的宝宝,它们和人类一样会想尽办法保护、照顾自己的宝宝。这让她懂得“自然界的动植物也有自己的生命,也应该受到保护”。

在这个非常寒假,通过聊疫情、看新闻,让她再一次深深感受到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千万不要高高在上,“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伤害自然就是在伤害自己”。

作为家长,需要用心告诉孩子“我从哪里来”:

关于生命的起源,

关于生命的价值和宝贵,

更要让他感受到父母之爱从始至终一直存在。

尤其是在防控疫情的当下,让孩子深刻记得爱护自然,尊重万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死亡,无法回避的终点

既然有“生”,必然有“死”。

“新冠肺炎”至今已有7万多人感染,2千多人死亡。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命的故事,都是一个家庭的悲痛。

西班牙著名哲学家萨瓦特尔说:“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这个话题并不轻松,但必须面对。

?妈妈,什么是死亡?

?死亡,就是离开了,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了。

?每个人都会死吗?

?是的,迟早都会死去。

?啊,我不想死,也不想你死。

?所以我们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照顾好自己,尽量活得久一些。

这样的回答,或许还太过简单。如何给孩子找到一座理解的桥梁?我想起了E·B怀特的小说《夏洛的网》。它讲述了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的故事。

恰好在寒假开始时,我就每天给她读几页,她常为妙趣横生的情节而哈哈大笑。但是,作为一只蜘蛛,夏洛的生命是极其短暂的,当威尔伯获得奇迹猪殊荣的时候,夏洛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女儿问:“啊,夏洛要死了,威尔伯好难过。”

我说:“嗯,他们是好朋友。”

女儿失落地说:“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我说:“嗯,是的。但威尔伯会永远记得夏洛。”

“死亡”是个宏大的话题,孩子对它的困惑会持续好久,但是我希望我的回应,能够让孩子逐渐学会敬畏死亡、理解死亡,不仅是人,也包括其他生命。

伴随着疫情,女儿知道了很多原本还不会接触到的知识:病毒和细菌不是一回事儿,COVID-19正在全世界出现,感染了病毒会去住院甚至死亡。

所以,她不闹着出去玩,在家好好“闷”着,每天给自己找乐子,最大的乐子自然就是粘着我陪她做游戏。实在无聊了,趴在窗台上,观察着窗外的树枝什么时候发出新芽,晒太阳的人有没有戴好口罩……

让孩子了解死亡,但不要总想着死亡。

让孩子有自己可做的事,充实、开心地过好每一天的日子。

关于如何与孩子讨论“死亡”,除了上述的方法,我还有两点建议:

01

不回避

有位高中女生来和咨询师聊学习问题,当谈到“外婆去世”时,平静的她却痛哭不止。她从小就是由外婆照顾长大,刚读高中时,外婆突然去世,由于住校,没能见到外婆最后一面。

父母担心影响孩子,不愿意和她谈外婆的死,只是鼓励她“高中学习很重要,要坚强,别受影响”。她明白父母的初衷,但外婆的死亡带给她的痛苦和思念却从未得到真正的释放。

亲人去世,宠物死亡,接触影视、文学、艺术作品……只要孩子对死亡产生疑问或想表达对死亡的感受,我们都需要与孩子探讨死亡,让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思想得到交流。

疫情当下,孩子几乎每天都会从资讯中看到病人离世、防疫人员的殉职,他们会难过,会害怕,甚至担心自己是否也会被感染……如果他想表达、想交流,我们必须用心倾听,认真对待。

02

恰当的方式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成熟程度,采取恰当的方式交流有关死亡的话题。

中学生对死亡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家长需要做的是允许孩子表达对死亡的想法和感受,并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客观看待死亡。

低龄儿童,家长可以通过阅读、影视等媒介与孩子进行交流,比如前面提到的《夏洛的网》,还有《爷爷变成了幽灵》、《一片叶子落下来》、《獾的礼物》等绘本,以及像《寻梦环游记》之类的影视作品。

交流时,无需刻意把死亡描述的很可怕,让孩子知道“真正可怕的是遗忘”。当然,也不需要“美化”死亡,试想孩子如果真的认为“死亡是去了一个很美好的地方”,那有一天会不会用死亡的方式来解脱自己呢?

生命诞生之日,就是奔向终点之时。让孩子客观地认识死亡,才会更好地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过程,才是有意义的

《夏洛的网》——蜘蛛“夏洛”在临死前对小猪“威尔伯”说:

“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当我和女儿看到那么多医务人员支援武汉时:

?妈妈,医生护士不怕死吗?

?他们也害怕。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去武汉呢?

?因为他们要去救人,不想让其他人死。

疫情之下,应该让孩子看到:

无数医务人员在极大的风险中坚守岗位,奔赴一线,用生命守护着生命;

无数像快递小哥汪勇那样的普通人,为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做起后勤保障;

更多的身边人,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的医护人员、民警、志愿者,用压岁钱为武汉购买防护服的那群上海中小学生,以及更多尽心尽责守好工作岗位的每一个人……

他们都在生命的这段里程中,为抗“疫”做着有意义的事。

除了他们,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有意义当下”是什么呢?

不给大家添麻烦;

把宅家计划得井井有条;

安心阅读每一本精彩的好书;

久坐(躺)不动的身体每天都得到锻炼;

不用父母操心,自觉聆听“空中课堂”中的名师讲课……

当疫情结束,那时的“有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们继续认真地学习,努力地工作,锻炼好身体,善待周围的人,尊重这个世界。

我们必须敬畏生命,敬畏死亡。

既然离开不可避免,那就让这一辈子活得充实精彩,认真用心地过好每一天。

或许,我们医院ICU主任胡明医生一样,在疫情结束后去照一张全家福。

胡医生说:

等到春暖花开时,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武汉家庭能开开心心地去拍全家福,创伤总是会有的,应该留个纪念。十年二十年后,回头再看,什么都不是困难了,因为我们这么困难的事情都挺过来了。”

愿每一个人

珍爱生命敬畏死亡

疫情尚未结束请继续摒牢

等“春天”到来的那天

一起去感受美好的大自然

让起点到终点之间的那段生命更有意义

生命教育从来不限于某时某刻

它渗透在我们点滴的生活中

贯穿我们的一生

张丽

编辑

安霓

▼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