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病害有哪些怎样防治

大豆的病害种类和防止方法:灰斑病、胞囊线虫病、食心虫、黑潜蝇、花叶病毒病、根腐病、菌核病、耙点病、茎枯病、黑点病。

灰斑病:大豆感染灰斑病之后,初期叶片上的病斑初呈红褐色小点,后期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该病一般发生在低温多余的季节。灰斑病可以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进行治疗。

胞囊线虫病:大豆遭受胞囊线虫病的侵害以后,根部表现出根系不发达、根瘤减少、须根增多,该病菌滋生的最适温度为17-28℃。胞囊线虫病可以在土壤中喷洒2.5%涕灭威乳剂2.5千克,以及10%克线磷颗粒剂2千克。

食心虫:大豆上的食心虫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开始产卵,成虫在雨水多、土壤湿度大的时候出土为害。食心虫发病时可以用2%杀螟松粉剂进行喷粉,可以防治幼虫、成虫和其它害虫。

黑潜蝇:黑潜蝇主要寄生在大豆的秆子上,发病的高峰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降雨量大于40毫米时。黑潜蝇需要在大豆花期开始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一般用50%杀螟松、75%辛硫磷乳油倍液进行喷雾。

花叶病毒病:花叶类表现为病毒感染初期,嫩叶叶脉透明,中后期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严重的出现叶片起疱、皱缩、增厚发脆、向下反卷,植株矮化、产生无茸毛光荚等症状。花叶病毒病需要在大豆苗期及时拔除田间带毒种子长出的病苗,并及时消灭蚜虫,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病毒扩散和为害。

根腐病:根腐病是引起大豆根部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是典型的土传性病害。病菌以伤口侵染为主,田间蛴螬等地下害虫为害能产生大量伤口,加重根腐病的发生。根腐病的病菌只侵染大豆,发病地块轮作时间不应少于4年;播种时可以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进行拌种。

菌核病:菌核病又叫白腐病,主要发生在植株封垄以后,常在雨季大量发生。病株茎部接近地面处或分枝处,产生不规则的褪绿或淡褐色斑块,病株枯死早的不结实,或结荚少,籽粒秕小。预防菌核病要在播种前进行种子清选,挑出大豆种子中混杂的菌核;豆田避免积水;在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3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

耙点病:大豆耙点病主要为害叶、叶柄、茎、荚及种子。豆荚发病,病斑圆形,稍凹陷,中间暗紫色,四周褐色,严重时豆荚上密生黑色霉状物。预防耙点病要从无病株上留种并进行种子消毒;要选择排水良好、高燥地块种植大豆;与非寄主植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减少菌源。

茎枯病:茎枯病主要为害茎部,初发生于茎下部,后渐蔓延到茎上部。发病初期,茎部产生长椭圆形病斑,灰褐色,后逐渐扩大成黑色长条斑。落叶后收获前植株茎上症状为明显,形成一块块长椭圆形病斑。预防茎枯病要在收获后及时病株残体,秋翻土地将病株残体深埋土里,减少翌年初始菌源。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倍液或70%百菌清倍液。

黑点病:黑点病主要为害茎、荚和叶柄。茎部染病,生褐色或灰白色病斑,后期病部生纵行排列的小黑点。豆荚染病,初生近圆形褐色斑,后变灰白色干枯而死,其上也生小黑点,豆粒呈苍白色萎缩,失去发芽能力。预防黑点病需要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收获后要及时耕翻,要适时的播种,及时的收割,要做好种子的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