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的中国记忆中的年味,挥不去的乡愁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csjkc.com/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承载着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和乡愁。无论时代的车轮如何滚滚向前,记忆中的年味,永远都是人间至味。

“熏”出来的年味

腊肉是我们家乡的特色美食,熏腊肉也是每年杀完年猪后必不可少的程序。杀年猪时,杀猪匠便把肉砍成大小均匀的小块,父亲则把鲜肉均匀抹上盐放进陶缸里腌制起来。大约一周后,就可以拿出来挂在架子上,进行熏制了。

熏腊肉这天,父亲早早起来把肉一一挂好,然后去砍很多柏香桠回来。再点燃一两个柏香树根,等烧出炭来了,才慢慢往里加柏香桠、柚子皮、橘子皮等材料进行熏制。父亲说,这样熏制出来的腊肉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最重要的是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

熏腊肉至少得一天功夫,为防止肉掉到火堆里引发火灾,火边一刻也不能离人。于是,这个任务便光荣地落到我和弟弟身上。

这看似是个轻松的差事,其实不然。所谓的熏,就是不能看到明火,只用柏香桠欲燃未燃的烟雾不断去熏制肉,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尽管父亲手把手教了我多遍,我还是掌握不好火候。柏香桠放多了,只见一股股浓烟直往上冒,整个屋里顿时乌烟瘴气,烟雾缭绕,直熏得我眼泪鼻涕长流;若柏香桠放的少了,火苗就会冒出来,稍不注意就会烧断挂肉的绳子。这样肉就会掉到火堆里,引发火灾。

记得有一回,我只顾和弟弟顽皮打闹,忘了往火堆里加柏香桠。火苗顿时一窜而上,把挂肉的棕叶绳给烧断了。只听得“噗”的一声,我们连忙回头一看,一块肉已然掉到火堆里“呲呲呲”燃烧起来。

当时,看着越燃越大的火势,我吓得愣在原地,居然忘记灭火。还好弟弟反应快,连忙跑去叫父亲灭火。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一般守着熏一天,腊肉便熏好了。看着架上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的腊肉,我知道年的脚步离我们又更近一步了。

“舂”出来的年味

在我们老家,汤圆粉是必备的年货之一。

过去没有机械加工时,汤圆粉得放到石碓里舂。石碓就是专门舂米等农作物的工具,在青石中间挖一个形状为上口大、下底小的深槽,这便是碓窝了。碓窝埋于地下,开口处与地面持平。碓头是用头粗尾细、横截面近方形的一根长木头制成,头部有一个垂直向下的圆柱状槌头,我们称作碓槌。碓槌底部包了一圈金属,说是为了防止磨损过快,也为了更易舂碎粮食。我们把那层金属叫做“牙齿”。碓头架在一根横轴支架上,碓尾供人站立的地方设置成扁平状。用脚踏上去,一踩一放,碓槌一起一落,撞击石碓底部。这样就可以把放在碓窝里的粮食舂碎了。

石碓在早些年非常受欢迎,平时三三两两的使用。一到腊月,大家就得排队使用了。

一般做汤圆粉都得头一日用温水将糯米洗净泡发,第二日沥干水分才开始舂。因此,谁家要用石碓通常得提跟左邻右舍打招呼,以免撞在同一日。

于是,每年刚一跨进腊月的门槛,母亲提前跟邻居打好招呼,便开始着手准备了。

到了约定舂汤圆粉这日,天还没亮,母亲便叫醒我和弟弟。因为我们家每年都得舂两份,一份自己家吃,另一份给外公送去,所以只能起早贪黑。

一般都是弟弟和母亲舂碓,我负责翻米。别看翻米这活儿轻松,其实也不简单呢!翻动的节奏必须与碓槌上下的节奏相协调,否则勺子就会被落下的碓槌砸坏,又或是碓槌砸到碓窝沿儿上,直砸得碓头发出刺耳的金属撞击声。有时,还会爆发出刺眼的火花。因此,我每次都得看准时机,趁碓槌刚一提起,连忙用勺子将舂往几边的糯米拔往碓窝底部。待到碓槌砸下来,底部的米又被砸得往几边散开,又得往里拨。总之,每踏一次,就翻一下。如此反复。

随着碓槌有节奏地落下,雪白的糯米被碎成一半,由粗到细,渐至粉末状。当舂至碓窝里粉多米少时,母亲这才停止舂碓。她伏在碓窝旁边,用勺子将之一点点舀出来,倒进箩筛里过筛。

只见母亲双手持筛有节奏地抖动着双臂,那洁白的糯米粉便如雪花般飘到下面的簸箕中。母亲把筛不过箩筛孔的颗粒一次次倒在一旁的簸箕里,待舀出来的糯米粉全部筛完,再把所有的粗颗粒倒进碓窝里继续舂。

每每母亲筛汤圆粉时,便由我和弟弟舂碓。因为碓槌太重,我们踏不动。于是,母亲便让弟弟双脚站在踏板上,我则站在他后面单脚舂。如此舂一会儿,我停下跑去翻一下米,再继续舂。但是,我们毕竟人小力气不够,舂不了多会儿就舂不动了。于是,母亲便找来一根绳子,套在碓槌上,我将绳子握于手中,脚舂的同时双手也用力拉绳子,脚松时绳子也松。如此一来,倒也轻松了不少。

就这样,糯米在我们母子三人的分工合作下,越舂越碎。最后,直到把所有的糯米舂得只剩大半碗米头子,过年的汤圆粉总算舂好了。

“偷”出来的年味

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开幕式”,那么,元宵夜“偷青”便是春节的“闭幕式”。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每年的元宵节,在我们老家除了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传统习俗以外,还有一种光明正大当小偷的习俗。即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去别人家地里“偷菜”,俗称“偷青”。它是一种民间习俗,相传这可以偷来一年的好运。

元宵节夜,到处灯火璀璨,月朗星稀,正是偷青好时机。此时,不妨约上几个好友,悄悄潜入别人家的菜园。扯两根蒜苗、掐一把豌豆尖、拔上几棵大白菜,又或者整个莲花白也可以。据说偷到葱,寓意聪明;偷到蒜,寓意会打算;偷到芹菜,寓意勤快;偷到生菜,寓意生财;偷到萝卜菜头,则寓意有好彩头等。而被偷菜的人家也同样好运连连。因此,偷青成了件“一个愿偷,一个愿被偷”的好事儿,大家都乐于参与其中。

当然,偷青也是有讲究的。那就是偷菜的种类要多,但量要少,象征性地意思意思即可,切不可狠劲儿地偷。要不然,元宵节变“元宵劫”,那就失去偷青的传统习俗了。还有就是不能踩坏人家的蔬菜和农作物,而且所偷的菜不能带回家,须得当夜煮来吃掉。

于是,偷青之前,大家都会事先跟一要好的人家打招呼,“咱们几个负责去偷菜,你家负责出米,我们一起打‘平伙’咋样?”主人家一听,自是欣然应允。过年嘛,大家图的就是一个热闹。

虽说偷青的人是有目的的行动,但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不过,菜的主人一般都会等人“到手”之后,才象征性地吆喝几声。

如今,人们总是感叹年味儿淡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就拿今年来说吧,虽然多数人因疫情原因就地过年,不能回家团聚。但是,那一份份承载着父母与子女间浓浓感情的年货快递里,分明藏着浓浓的年味儿。

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于过年的仪式与形式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无论怎么变化,记忆中的年味,永远是我们铭刻于心底的记忆与乡愁,怎么也挥之不去。

来源:红网

作者:母宗美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30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