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界的农业重金属老勃鲁盖尔作品解析
老彼得·勃鲁盖尔《谷物收获》年
勃鲁盖尔(PieterBruegel-),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荷兰画派的最后一位巨匠,欧洲独立风景画的开创者。
他平素性格怪僻,画的标题有时也令人百思难解。他的古怪的画意却标志着他鲜明的阶级立场。他对农民的生活怀有深切的同情,在欧洲画史上,他是最早的一位自觉的农民画家,人称“农民勃鲁盖尔”。由于他的两个儿子也是画家,并有一子与他同名,故我们称他为老勃鲁盖尔。我们对他的生平了解不甚多,知道他曾去过意大利,在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居住并从事创作。
勃鲁盖尔所存作品几乎件件经典,每一件都是美术史上的杰作。
作品兼备尼德兰画派与意大利艺术的气质
在欧洲有两处小镇都叫作勃鲁盖尔,它们都有可能是画家彼得·勃鲁盖尔的诞生地。一处位于荷兰安特卫普的东部,距离斯海尔托不远,一处则在比利时林堡的南部。彼得·勃鲁盖尔首次出现在年安特卫普行会名单中,换句话说,年他成为了一名被认可的独立画家。勃鲁盖尔在安特卫普的时候,师从彼得·库克·范·阿尔斯特,并娶了库克的女儿玛利亚为妻。最终于年在布鲁塞尔过世。
画家希罗尼穆斯·博斯对于勃鲁盖尔影响极大。博斯和勃鲁盖尔同是斯海尔托人,可以说得上是勃鲁盖尔的老乡。虽然按照时间来看,勃鲁盖尔应该是没有机会成为他的学生了,但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勃鲁盖尔早期的作品受到了博斯艺术的影响。他追求博斯艺术中那种放荡不羁的表达方式,通过比较博斯的《人间乐园》与勃鲁盖尔的《死亡的胜利》,就可以看出博斯幽默诙谐的方式对勃鲁盖尔的影响。之后他在安特卫普印刷出版商杰罗姆·科克名下工作,而科克就曾经将博斯的作品制成版画。科克发掘了勃鲁盖尔幽默的设计天赋,将其视作第二个博斯。
希罗尼穆斯·博斯《人间乐园》-年橡木板油画
勃鲁盖尔《死亡的胜利》或年木板油彩xcm普拉多美术馆
勃鲁盖尔的作品中有无数的细节,艺术家经常使用这些细节来传达激进的信息。有时它们很可怕,例如勃鲁盖尔最阴郁的作品:《死亡的胜利》。燃烧的城市、摇摇欲坠的船只、骷髅正在席卷世界,传播着恐怖和世界末日的恐慌。密集的、无名的人群,不可阻挡地从左向右涌动。无论年龄、性别、血统和地位如何,没有人能够在他或她的时间到了的时候逃脱。这种疯狂的冲刺的终点是“死亡陷阱”:翻盖门的内侧有一个大的深红色十字架。入口两侧有一群骷髅。他们的盾牌是棺材盖。
《死亡的胜利》局部(众人被赶紧巨大的捕鼠器中——对异教徒及无辜人民的迫害)
勃鲁盖尔被正式视作安特卫普艺术家的时期,恰好是尼德兰艺术史上非常关键的时间段。当时的他不属于一流艺术家。勃鲁盖尔的作品缺乏宏大的气质,也没有古典文化底蕴,并不具备当时优秀艺术家的品质。在老一辈的艺术工作者看来,勃鲁盖尔的画不够细致,略显粗糙。在意大利艺术影响至深的年代,他的老师库克也承袭了意大利艺术,勃鲁盖尔也曾前往意大利学习,可令人疑惑的是,勃鲁盖尔的意大利之旅并未对他的趣味造成影响。他似乎并没有罗马主义那般的野心,与他那个时代的艺术家相比,勃鲁盖尔有意识地选择了一条保守的道路,直到晚期才逐渐在画中显露出意大利艺术的些许影响。在勃鲁盖尔的作品中,不论人物还是风景,都包含了尼德兰画派与意大利艺术的气质。
人物画特立独行,人物样貌大同小异
勃鲁盖尔并不想成为博斯的“超级模仿秀”选手,他并不喜欢用“架空世界”的宏伟题材来揭示人间的真相,因为在他看来,真相只有在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中才最能够准确而生动地显露出来。于是他有意回避那些贵族和富商,而是跑到山村小巷里观察农民们粗俗而浅陋的面貌和举止。从那以后,勃鲁盖尔走上了一条与博斯有所不同的路线,如果说博斯的风格是“鬼畜二次元”,那勃鲁盖尔的风格就是“农业重金属”。
勃鲁盖尔《尼德兰箴言》木板油画年
勃鲁盖尔的人物一般都呈现矮胖的形象,透视角度自上而下,人们聚在一起,笨拙却又灵动,每个人物都有其不同的形态,却没有任何一个会让人联想起学院派的人物,那些直立的、高傲的裸体形象。他放弃了尼德兰画家传统的绘画方法,即详尽地描绘人物的造型与纹理。勃鲁盖尔制版的经验培养了他忽视细节,注重整体的能力。在他的笔下,形象的轮廓是清晰肯定的,他甚至不惧怕去强调人物的轮廓线。这种将明确的轮廓线与传统色彩并用的方式,使他的画面表面上是复古的,但技法上却是流行的。勃鲁盖尔没有将主题用传统的构图图式表现,而是将目标放在画面主题整体的原创性设计上。他的经典作品《尼德兰箴言》中,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浓浓的尼德兰风情。
《尼德兰箴言》局部1(用头和刀挑战墙壁——试图做不可能完成的事)
勃鲁盖尔的画作一向以人类的荒谬愚蠢为题材,而这幅画作的原题是“蓝色披风”或“世界的愚蠢”,表明彼得.勃鲁盖尔的用意不只是歌颂荷兰谚语文化,还想籍此描写人类的愚蠢。原画以油彩绘画在橡木板上,画中描绘了个可识别的成语或谚语,当中有些谚语不能确定是否真是彼得.勃鲁盖尔原本想表达的。
《尼德兰箴言》局部2(两狗一骨,必有一争——为蝇头小利抢夺不休)
勃鲁盖尔将琐碎而杂乱的人物整理在一个完整的画面中,使得每种寓意的表达都能够清晰可辨。他用夸张搞笑的人物举止阐释了尼德兰民间谚语的含义,也将人类的愚蠢本质展现地生动而彻底。在勃鲁盖尔的作品中,南方古典主义的英雄气概与高尚道德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愚蠢透顶的小人物在做着无谓而可笑的挣扎。
《尼德兰箴言》局部3(向魔鬼忏悔——向敌人透漏秘密)
在《盲人的寓言》中,画家为我们描绘这样一幅生动的场面:6个瞎子互相扶持着,沿着画面的对角线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动,却不知已陷入险境,领头的第一个瞎子已跌入壕沟,紧接着的一个被牵动着失去了平衡,等待其他瞎子的将是同样的命运。画中渗透着画家对尼德兰革命的失望和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具有人生和社会的普遍意义。
《盲人的寓言》布上油画86×cm那不勒斯卡波迪蒙特博物馆藏
看到这幅画,便想到了圣经故事中耶稣对法利赛人所说的话:“他们是瞎眼领路,若使盲人领盲人,二者必皆落入坑中。”尼德兰民间谚语也说:“瞎子牵瞎子,一起倒霉。”
老彼得·勃鲁盖尔所描绘的瞎子,表现出他出色的观察能力。勃鲁盖尔选择从临床角度,表现出五种不同的失明情况。例如,其中一人在角膜上有一层白点状的角膜翳——现今医生称之为角膜白斑的征兆。另一个瞎子抬头望着天,他患的是眼球萎缩症,这是现代众所周知的失明原因之一。第三个瞎子露出摘除掉眼球的眼眶。
《盲人的寓言》中,画家使用的形象语言十分贴切和深刻。一队富有个性和自以为是的瞎子,毫不怀疑的搭肩而行。背景是一派和平宁静的大自然,耸立的教堂,整齐的绿树掩映的农舍,树下的耕牛在静静地食草,一群快活的飞燕绕着教堂嬉戏追逐,世界如此美好,可是盲人一无所见,还是执着地盲目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只要为首的一个倒下,后面的一群都必将落入坑中,由于他们弄不清究竟是谁之过,也只好互相埋怨了事,这是画家对人类命运发出的一个警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决不能由盲人来引路,否则必遭大难。
《盲人的寓言》局部
勃鲁盖尔绘制《盲人的寓言》时,正是西班牙统治荷兰的“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当地居民受喀尔文教派的影响,但却被笃信天主教的查理一世和菲利浦二世所统治,因此不断发生农民骚动。佳作问世的前几年中,正是社会动荡最激烈的时期。年夏天,市民纷纷拿起武器,摧毁基督教圣像和天主教象征物。年,菲利浦派遣阿尔贝公爵前往布鲁塞尔。《盲人的寓言》正是在那里完成的。阿尔贝公爵在该市采取最严厉的镇压措施,建立一个叫做“血腥委员会”的无情法庭。年6月5日,喀尔文派首领爱格蒙伯爵和奥姆伯爵被处决了。勃鲁盖尔的《盲人的寓言》并不是直接影射当时发生的事件,但是,描绘这帮可怜人无意中朝着不可挽回的命运走去,这似乎有种悲剧式的寓意:人类的不幸可能是由于自身的狂乱所造成,也可能是教会的残暴所致,因为教会真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