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被小舍得的暖鸡汤给欺骗了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小舍得》是近期的一部热门剧集,改编自作家鲁引弓的“中国教育四重奏”中的一部。

也是“小字头”系列的第三部电视剧。

与前几年流行的剧集《小别离》、《小欢喜》分别以青少年的留学和高考焦虑为切入点不同。

这次的《小舍得》以“小升初”为话题,涉及的孩子年龄更小,因此也更加凸显了焦虑。

伴随着流行词语“内卷”、“鸡娃”的出现。

整个社会弥漫的竞争压力已经从家长提前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赢在起跑线上”不再只是一句标语,而是真的成为了一个赤裸现实。

在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表征之下。

越来越大的阶级和财富差距,令不少家长将教育视为实现阶级跃升的必要途径。

因此,借读、辅导班、学区房都成为了家长竞争路上的关键词。

焦虑的母亲与淡定的父亲

显然,就目前的社会情况来说。

裹挟在巨大竞争中最为焦虑的就是收获高等教育的中产富裕家庭。

他们收入高、工作稳定,个人的成功往往通过个人奋斗得来。

因他们也更加害怕下一代因为“不够努力”而造成的阶级下沉。

三部电视剧的成功也在于此!

编导通过虚构的“鸡娃”故事刺激现实里的父母,从而获得极高的话题热度。

不论是否认同电视剧里的价值观,都不可避免地被其中涉及的现实刺激到痛点。

40年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奇迹,也深度改写了中国的家庭结构和人伦价值。

在提倡某种进步历史观的时代潮流里,“优生优育”成为了中国城市家庭的共识。

加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的压力越来越大,“鸡娃”这个概念应运而生。

而所谓的“鸡娃”就是给孩子打鸡血。

都市中的父母变身“虎妈虎爸”,不断地通过各种刺激手段让孩子去竞争。

可以想象,如此一番操作下来。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会到达承受的极限,各种家庭和社会问题也会层出不穷。

《小舍得》启动了选了比较红的小宋佳和蒋欣演绎一对异姓姐妹。

因此在宣传上也特别突出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两个母亲之间的故事。

与很多国产电视剧一样,《小舍得》对家庭的想像并没有跳脱出中国传统的父权制家庭。

因此才会出现“焦虑的母亲”和“淡定的父亲”这样一组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当代中国中产夫妻形象。

电视剧里的南俪和田雨岚是一对不和的姐妹,但是她们却共享同一种命运。

作为职场女性,她们不仅要承受工作的压力,还要负担家庭劳动义务。

在育儿问题上,母亲总是需要付出比父亲更多的职责。

不仅要照顾孩子的日常饮食起居,还是他们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和决策人。

另外一边,由于男性的经济地位依然是社会上的主导。

大部分中国家庭没有跳出“男主外,女主内”的结构方式。

《小舍得》中的两代人也是如此。

女性角色陷入焦虑

有趣的是,尽管“鸡娃”是一个社会问题,但造成的不当后果却基本上由电视剧里的母亲承担。

不论是南俪家庭还是田雨岚的家庭,不论她们为孩子付出了多少,看不看重成绩。

一旦出了问题都要遭到更多的指责。

反观电视里的父亲,不论是在外努力挣钱,或者休假辅导孩子作业。

他们都是世俗意义上的“好爸爸”形象。

殊不知,他们很少掺杂这些家庭琐事。

面对自以为在家轻松甚至回家就疯狂“吐槽”自己的妻子,不同立场的男性反而可以结成同盟。

两个女婿背着妻子成了好朋友,他们和岳父的“平衡术”一起反衬出女性世界的不安与焦虑。

这翁婿三人乍看都是当代社会里的“三好男人”。

他们供养家庭,尊重妻子,关心孩子,富有责任感。

但却依然是家庭里的“隐身者”。

当家庭危机真的出现,他们会因为妻子不做家务嫌弃,孩子学习下降发火,父母催生压力逃避。

《小舍得》里的男人不承担具体事务,而是父权的象征,存在的最大价值是维护秩序。

一般来说,家庭剧的主要受众是女性,《小舍得》也不例外。

但相较于其中普遍正面的男性形象,女性角色却基本上陷入焦虑和疯狂之中。

如果没有身边男性的支持,就会“状况”百出。

甚至,我认为这是一部有点“厌女”的作品。

不但没有让女性获得彼此的共情和支持,反而通过女性之间过度的竞争来营造戏剧冲突。

显然,这部电视剧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失败的。

它表达的是一群完全失去主体性的符号性人物。

她们所有的行动都以男性为中心。

或者说只能通过孩子的好成绩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某种程度上来看,《小舍得》的创作逻辑与一般的宫斗剧没有区别。

这部剧最大的看点就是南俪母女与田雨岚母女之间的“斗法”,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面子工程。

四个女人展开了互不相让的竞争。

却完全忽略了这个家庭的矛盾根源是男性没有解决好自己的婚姻和财产分配问题。

教育观差异背后的阶级因素

《小舍得》里安排了三个家庭的对比:

南俪更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认为孩子成长“顺其自然”就好;

田雨岚则相信“爱拼才会赢”,鼓励孩子成为“学霸”;

以及田雨岚家的保姆米桃妈,她的女儿虽然是学霸。

但是由于家境无法提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

但当田雨岚提出用钱跟米桃妈换重点班的名额,虽然家境困难,但她还是拒绝了。

乍看上去,这三个家庭反映的是三种教育观念。

表达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取向。

但看完全剧之后,我们却不难发现,电视剧营造的三种价值观差异的原因却是她们所处的阶级差异。

南俪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曾是大学领导,家境优渥。

丈夫不仅工作体面,还体贴入微,这些都是南俪有底气生育二胎。

并且推崇“鸡娃”教育的根本原因;

田雨岚的母亲是“小三”,出生低人一等,丈夫虽然是富二代,却被婆家看不起。

因此她才想通过孩子的学习为自己争口气;

米桃妈对孩子没有什么规划,是因为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落脚已经很难了。

加上自己没什么文化,只能拼命地干活保证孩子不落人一等。

但实际上,米桃家根本没有能力对孩子的教育进行过多投资。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这意味着每一个公民都有免费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的权力。

但是事实上,教育资源的分配从来就是“不公平”的。

发达地区好于欠发达地区,城市好于农村,不同学区也有巨大差异。

今年3月份的八省联考就看出了这个弊端,“苏大强”大败衡水!

因此,有能力的家庭为了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必然会以各种方式流动到教育资源比较好的地方。

而家庭经济较差的家庭则会慢慢被排除出去。

如果没有政府的宏观调控,必然会出现学区房越卖越贵,“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

另外,在当下的中国,学校教育早就不能满足孩子竞争的需求。

大量的教育资源倾斜集中在发达地区的核心学区,导致层出不穷的辅导班的出现。

甚至,因为其他因素的媾和,原本属于学校教育范畴的内容也会被让渡到辅导班的教学中。

所以才会出现电视剧中南俪的孩子夏欢欢因为没有上辅导班而成绩下滑这样的事情。

孩子的学习能力本就千差万别。

中国教育的残酷竞争就扼杀了很多人的童年。

夏欢欢成长于虎爸虎妈式的教育下,一次考试没考好就会遭遇打骂。

尽管这种严苛的教育模式一直争议不断,却依旧被不少“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奉为圭臬。

她的父母同样来自一个充满拳打脚踢的家庭。

田雨岚说,她没有办法很理性地和孩子说话,就像一个家族轮回一样。”

殊不知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其实比学校、老师的教育还要重要。

而在教育愈发不公平的当下,家长也不得不被动卷入这项旷日持久的竞争中。

我们看到《小舍得》为了竞争一个上辅导班的名额。

每个家庭都必须动员自己所有的社会资源,缺乏社会资源的孩子就可能会淘汰。

丛林法则是什么?

有学者指出:育儿的差距会成为一种价值观“陷阱”。

越是富裕的家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也会越重视下一代的教育。

他们有足够的金钱、资源和见识为自己孩子的发展助力。

相反,蓝领阶层的父母则无暇顾及孩子的发展。

因此他们也就无法实现阶级跨越,如此循环往复,社会阶级的固化现象会越来越严重,这就是所谓“育儿陷阱”。

观察电视剧里三个家庭不同的人物,慕强的创作倾向着实有点让人不适。

可以说,在这部电视剧的逻辑里,出身阶层越好的角色就更容易收获幸福生活。

张国立饰演的姥爷作为家庭的权力核心,为了自己的欲念出轨伤害了南俪的母亲。

再婚后也没真正爱过后来的妻子和继女。

反而处处利用自己的金钱和权力优势压榨她们为自己服务。

他所有行为都从自己的需求出发,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为了外孙的所谓未来,他甚至通过和官员的私人关系获得了辅导班的入学名额,全然不顾挤占了别人的机会。

反而真正具有学习能力的米桃,为了能够生存下去。

一边被父母要求委曲求全在有钱人家蹭课,一边直接被金钱诱惑放弃入学名额。

她可谓经受了极大的侮辱。

或许是考虑审查因素。

电视剧里的米桃在短暂的心理不适后恢复了积极的心态,开始憧憬更好的未来。

但在鲁引弓原著下的米桃,则因为各方面的压力得了抑郁症,被送回老家休养。

后来也只是考了一个普通本科大学。

这是一部“四不像”作品

按理说,《小舍得》应该对南建龙一家带有一定的批判态度。

但是假以“亲情”和“爱”的名义,有钱的上位者所做的一切都会被轻易地原谅。

电视剧的最后,姥爷的女儿和妻子都谅解了他的行为,认可了他的付出。

全然不见这部剧的反思能力。

南俪是整部电视剧的核心女主,也是人格最为健全的角色。

电视剧的创作者赋予了她全剧最完美的人格。

在家庭里,她是好母亲、好妻子和好女儿;

在职场,她恪尽职守,是标准的女强人。

就连女儿夏欢欢成绩不好,霸凌同学,也依然是电视剧里最有魅力的孩子之一。

在大结局时也收获了友谊和不错的升学机会。

但相较而言,田雨岚因为家庭出身的原因总是低人一等。

不论社会竞争还是家庭生活里,她的个人成长必须要时时刻刻和自己性格的缺陷作斗争。

因此,田雨岚对孩子过分压榨,导致“学霸”儿子出现了幻觉,学习一落千丈。

婚姻也亮起了红灯。

同是南家的女儿,电视剧处处强调南俪和田雨岚命运的不同是因为她们母亲的品性。

这种前现代的价值观几乎贯穿了整部电视剧的叙事主线。

这种价值观与整部电视剧讨论的教育问题的本质是同构的。

电视剧不但没有批判这种落后的“出生论”。

反而在处处迎合富裕的人家,渲染“贫穷即原罪”。

甚至近乎直接地以剧情走向表明。

社会上只有权力的上位者才有更多选择,下位者的“僭越”则要付出更多代价。

难道《小舍得》不是这样的吗!

说到底,《小舍得》作为一部具有批判现实意义的电视剧最终却成为了维护现实法则的安慰剂。

其背后的原因也是社会权力运作的原因。

电视剧的编导首先自己就内化了这套权力逻辑。

加上审查等因素的制约,我们最终看的只有相对狗血和鸡汤的故事,而不是对社会现状的真正反思。

《小舍得》在最早的宣传上突出“以教育问题揭开社会现象”这一get点。

本来是一个极具问题意识的文本,但它却最终把落点放在了对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肯定上。

整个剧情仿佛都在说一件事:

你是什么阶级就要接受什么命运,一味的“鸡娃”也无法改变自身的阶级属性。

但有趣的是,恰恰如此。

一些网友在看完电视剧后指出,看完这部电视剧,不但没有力气批判现实,反抗现实。

反而更加焦虑,越看越想要“鸡娃”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6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