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必须迈过小利的陷阱,将眼光放长远,
古往今来,浮躁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耐心。因为没耐心,所以不肯等慢工来出细活,满脑子只想着:速度!速度!速度!做事追求速度当然没错,毕竟“多快好省”是最终的追求,但是浮躁的人抹掉了“好”和“省”,只记得“多”与“快”,老想着三个月赚到五百万,或者三两天吃成大胖子。因为没耐心,才热衷于占小便宜,也不管会不会吃大亏,满脑子只想着眼前的小鱼小虾,殊不知,放长线才能钓大鱼;才会有人涸泽而渔,把池子抽干了,把鱼都捞走,只求今年吃个肚儿圆,不管明年饿不饿肚子。孔子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子夏当了莒父的总管之后,来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就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确实,为政最怕浮躁,一旦浮躁,什么问题都出来了。为政如此,做人更是如此。一味求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往往是欲速则不达”。一个人只有摆脱速成心理,一步步地积极努力,步步为营,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一个小朋友很喜欢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次,他在草丛中玩耍时看见一只蛹,便娶回家,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冲破蛹壳飞出。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辛苦地拼命挣扎,却无济于事。小孩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帮帮它,便随手拿起剪刀将蛹剪开,蝴蝶破蛹而出。但是蝴蝶挣脱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变得很臃肿,根本飞不起来,很快便痛苦地死去了。破茧成蝶的过程痛苦而艰辛,但只有付出这种辛劳才能换来日后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帮助让爱变成了害,违背了自然的规律,最终让蝴蝶悲惨地死去。自然界中这一微小的现象放大至人生,意义深远。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将导致最终的失败,做人或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今时今日许多事业都必须有一个痛苦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将我们锻炼得坚强,使我们成长、使我们有力的过程。急于求成,恨不能一日千里的人时常会遭遇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却总是背道而驰。事实上,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在犯过比类错误之后才懂得了成功的真谛。宋朝的朱夫子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然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之后经过一番苦功,方有所成。他有一句十六字真言给“欲速则不达”作了一番精彩的诠释:“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批毋巧。”急于求成的人心态浮躁,做一件事情总恨不能马上做好。追求效率原本没错,然而,过分追求便会丧失做事的目的性,最终一无所成虽不能求快,但更不能贪小利。人生如梦,弹指一挥间。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人为蝇头小利算来算去终究一事无成,如一粒尘土来到世间,庸碌过后,仍旧尘归尘。因此,要想在短暂的人生中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迈过小利的陷阱,将眼光放长远,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做人千万不可被小利蒙蔽双眼,将眼光放长远,才能成就大事业。元代的一位文人曾作《正宫·醉太平》:“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肘油,亏老先生下手。”这是讥讽贪小利者,其刻画真是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也许有夸张之嫌,但也足够引人深思:这样的人真的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事情吗?以小利而大喜或者大悲,结果往往因小利而枉送性命。若一生为小利而蝇营狗苟,则终将一事无成。
上一篇文章: 底线李小乐的算计和市侩,是婚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