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伤在何处究竟是什么,使神童变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pf.39.net/bdfyy/zjdy/往往,当我们被要求说出几个古代的神童时,我们想到的多半是一些名播四海、声望很高的历史人物。似乎,我们心中的神童,成年后都不是身份卑微或是无德无才的人。那些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人们誉为神童,并且并未夭折的古人,成年后莫不大有作为,成为伟大的文学家、诗人,或是治国安邦的贤臣良将,最终青史留名,达到了他们立德、立言,或是立功的人生目标。其中,骆宾王7岁能诗,小小年纪便写下了那首诗风清新、富有童真童趣的《咏鹅》,而他在成年后更是学问大进,才华横溢,成为了初唐四杰之一。而白居易,在幼年时便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在尚不会说话时,就在乳母的教导下认识了“之”、“无”两个字,打破了常人先会说话后会认字的常规,可见他聪明伶俐,热爱学习,是个天赋异禀的神童。在白居易长大后,他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潜心揣摩前人名作,勤奋学习,严于自律,在创作中精益求精,力求自己创作出的诗歌能反映现实,通俗易懂。因此,他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赢得了许多诗文大家的称许。常言:“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那些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多半是早慧之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他们异乎常人的才能或见识,就确定了自己的志向,开始认真学习,立志学有所成。但是,神童就一定能够成功、成才吗?答案当然是不一定了。人们常常说的“小时了了,大未必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那些所谓的天才,也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学习,厚积薄发,最终才获得了他们应有的回报。可是,有些时候我们只注意到了他们功成名就时的欢乐,而忽视了他们昔日时的付出。而那些平时看起来非常聪明,善于走捷径的人,反而难以成就大事。所以,即使一个人天资聪颖,若他不愿意去提高自己的能力,怕苦怕累,总幻想着自己能一步登天,那他也终究难成大器。王安石笔下的神童方仲永,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案例。大家都知道,方仲永出身贫寒,祖上世代以耕田为生,他的父母都没有识文断字的能力。可见,方仲永的家庭并没有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一天,只有5岁的小仲永突然就哭着向自己的父母索要纸笔,而他之前从未见过这些东西。他的父亲感到不可思议,但却好奇他想干什么,就到邻居家里借来了纸笔等书写工具。当纸笔送到后,小仲永立即写下了一首诗,写好之后,还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之后,这首诗被邻人们传看,最后,它被送到了乡里的一位秀才手中,秀才看后,连呼“奇文”,说这首诗表达了报答、奉养父母,以及管理宗族的志向,且文采飞扬,是一首难得的好诗。这令方仲永的父母万分惊讶。毕竟,他们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平民百姓,仅有5岁的儿子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文字,现在竟然会作诗,他的这种能力,难道不是天赐与的吗?而他们的邻居也都十分惊讶、羡慕他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方家出了个“天才”,都称仲永是神童,说他将来必然能令方家改换门庭,必定大有作为。如果一切仅止于此,那么方仲永就可能会幸运得多。但是,另方氏一家没有想到的是,正是“神童”之名,“毁”掉了仲永的一生。之后,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邑里的很多人都想要去了解一下方仲永究竟多么有才华,也有不少人只是单纯地想娱乐一下,或是想验证一下神童是否真的有才,于是,有些人便请求方仲永的父亲带上方仲永,到自己家里做客,让自己和家人能开开眼界,一睹神童的风采。方仲永的父亲,在最开始时,可能也是个朴实的农民,可能最初他也不愿意带着孩子到那些“贵人、老爷”家里拜访。但是,由于这些人的软磨硬泡,加之那些人都信誓旦旦地承诺会付给他数量可观的报酬,于是,方仲永的父亲动心了。可能,在开始时,他也只是隔三差五地带着仲永去拜访那些人。之后,他发现,在方仲永即席赋诗之后,邑人们都会兑现承诺,送给他丰厚的润笔之资。带着方仲永拜访邑人的所得,比认真耕田种地得来的收入丰厚得多,也轻松得多。于是他就被金钱蒙蔽了双眼,渐渐地丧失了理智,过度干预仲永的生活,每天都拉着仲永去拜访那些不同的人家,而方仲永虽不情愿,也只得顺从父命。最后的结局,大家想必早已知晓:由于仲永每天没有办法学习,他的学识、才能不断退步,在他十二三岁时,他尚能勉强作诗,但作出的诗却比不上小时候写的诗的水平高。之后,到了十七八岁时,他便完全丧失了特殊的才能,和那些普通百姓没有区别了,而他也被那些达官贵人抛弃。方仲永的结局,令人唏嘘。酿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外乎“不使学”三个字。在我看来,应该对仲永的“由奇到凡”负责的人,不仅有他的贪财好利、目光短浅的父亲,和那些对仲永的未来漠不关心的邑人,还有他自己。是他自己把自己推向了堕落的深渊,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是他自愿成为平庸之人的,毕竟,他的父亲可以拉着他去拜访邑人,而他也可以拒绝父亲的要求。可惜,小小年纪便有惊世之才的仲永,却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他急功近利,认为已经到了自己出人头地的时候了。殊不知,正是他对这些蝇头小利的贪恋,使得他被欲望迷住了双眼,从而错失了靠近大道,在学识上“更上一层楼”的机会。而他最后的结局,在他写出诗歌,初露头角时,便露出了端倪。方仲永5岁时写出的第1首诗能受到众人的称赞,可见他5岁时便有较高的学识与文学才能,且具有相应的思考、选择能力。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方仲永的人生目标,是“养父母、收亲族”。乍一看,我们一定会觉得仲永的人生目标也不小,且是非常正确的。于是,有人便会说:五岁大的孩子就懂得养父母、收亲族,那他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孝子,成为整个家族的领袖。但是,一个神童,怎该只把自己的志向局限于养父母、收亲族上呢?他本可以立志大济的呀,养父母、收亲族,只该是他的初级目标。但是,方仲永却忘记了要想达到目标,须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以及学无止境,人应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道理。或许,他心中的理想就是凭借神童之名赚取财物,发家致富,凭神童之名,获得邑人的奉承吧。所以,我们要以方仲永为诫,早立志、立大志,同时也应提高自己对事情的判断、鉴别能力,掌握走向成功之路的正确方法。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学会淡泊名利,静以修身,不带着功利的目的来学习。唯有如此,神童才能成才,不“神”的童也能成才。
上一篇文章: 贪了人世的便宜,会吃天道的亏深度 下一篇文章: 中年之后,少和这三种人来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