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仙山中藏着神秘古籍,众人都以为是

人类的智慧和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地越发厚重,而记录这些思想精华的书籍也在历史的考验中流传了下来。

这些书籍中不乏有古人记载的奇闻异事和神秘方术。

因为古代的印刷技术和传播方式不及现在先进,所以很多书籍就在历史的更迭中消失不见了。

但关于它们的传说却还被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而它们也在这样的传承中变得更加神秘了。

因此,洞穴藏宝、山林秘籍就成了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母题,我们常常可以在武侠小说中看到这样的桥段:

主人公在痛苦的修炼中或者受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一不小心跌下了悬崖峭壁。

大难不死的他在山谷中找到了一个隐秘的洞穴歇脚,却意外在洞穴里发现了写有绝世武功的武林秘籍。

从此之后他们潜心修炼,最终练成功夫,成为了武林霸主。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也怀有对山洞寻宝,求得秘籍的幻想。

而在湖南的一座仙山上,就确实有一个关于旷世奇书的传说,吸引一代又一代的方士、学者前去探索寻找。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寻宝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这座仙山,寻得这本奇书。

仙山藏奇书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是一座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小城。

小城里的生活恬淡闲适,人民安居乐业,颇有一种世外桃源的遗世之美。

桂东县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群山连绵数里,远看尤为壮观。

在这连绵起伏的青山之中,有一座名叫青娥仙山的山峰显得尤为不同。

青娥仙山亭亭地矗立在群峰耸立的万洋山脉之中,海拔并不算太高的它却常年被雾气环绕。

因为水汽充足,山上的植被也长得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就像是给山峦披上了一件黛青色的披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中国人从古至今一直都对优美的山水抱有美好的幻想,认为山上的雾气里一定隐匿着仙风道骨的神明。

比如四川境内的峨眉山就因为日出、云海、佛光、圣灯等奇幻瑰丽的自然景象而被认为是普贤菩萨的道场,被称为佛教名山。

而九峰山、青城山等等名山也以佛道文化闻名天下,被认为是有神佛修行的仙山。

青娥仙山也是如此,因为它独特的山势,被当地人奉为“仙山”、“仙场”。

它海拔余米,山势陡峭险峻,远看一片青翠,云雾缭绕,景致朦胧。

而最能坐实它“仙山”名号的却不仅仅是这些幽静清冷的风景,而是关于一本旷世奇书的传说。

在青娥仙山脚下的村子里,从古至今都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在某个隐匿在深山里的山洞中,藏着一本神秘的古书。为什么说它神秘呢?

因为村里最老的老人也记不清楚这个传说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了。

但至今也没有人真的见过这本书,甚至没有人知道这本书写的是关于哪方面的内容。

虽然时间跨度很长,相关信息也并不完整,但不论是出于好奇心还是出于对古籍的保护和研究。

一直以来不管是当地的村民还是从天南地北赶来的寻宝人都没有放弃过寻找这本奇书的下落。

他们有的是沉迷于武侠故事的书迷,有的是想找到奇书牟利的商人;

有的是想要保护文化财产的村民,有的是想要觅得奇术的方士,甚至有带着团队前来考察想要做古籍学术研究的专家。

但任凭各路人马在这蜿蜒的山路上寻找多久,却仍然没有半点关于奇书的消息。

就在大家都开始怀疑奇书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奇书是否早就被有心之人取走的时候。

桂东县文联副主席刘养浩决定亲自组建专家团队上山去一探究竟。

刘养浩知道,盲目地上山寻找只能像过去的那些寻宝人一样无功而返,于是他决定先在山下做足了功课,再带着目的地上山寻找。

这番走访调查的收获并不乐观,就算是问遍了附近所有的老人,刘养浩也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只知道前来寻宝的方士甚众,所以大家普遍猜测书里记载的是一些奇门遁甲之术。

刘养浩又致电了几个曾经到这里寻过宝的同行,却不曾想他们之前也是像无头苍蝇一般地沿路寻找,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无奈,刘养浩只能带着专家团队浩浩荡荡地进山寻查。

他们花费了比其他团队更长的时间潜入山林深处,几乎走遍了青娥仙山的每一个山洞和每一条沟壑。

但这样的地毯式搜寻也没有找到奇书的影子,大家都认定了仙山藏奇书只是当地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寻宝人就像《桃花源记》中去寻找世外桃源的人一样,根本不可能成功。

旷世奇书终现真容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年,大家都已经放弃寻找青娥仙山的奇书了,当地人也都快要忘记这件事了。

可就在这时,湖南收藏界中却传来了一个震惊众人的消息——众人寻觅无果的青娥仙山奇书被一名收藏家收入了囊中。

消息一出专家圈里就炸开了锅,大家都想找到这位幸运的收藏家然后一睹奇书的真容。

最终大家在青娥仙山下的增口乡侃大村找到了这位收藏家。

收藏家也大方将奇书拿出来与来者共享,秘密解开,奇书名为《鲁班经》。

那它到底为何会被藏于山野,又有何魅力在几百年来吸引几代人不懈寻觅呢?

据古籍研究者所说,这本《鲁班经》确实是从青娥仙山上寻到的。

但这却不是他自己跋涉于山洞沟壑中找来的,而是从隐居在山林中的一位老者手里买来的。

收藏家透露说,他是一个狂热的古籍收藏者,一生都致力于奔走于各地寻找写有野史轶闻的古籍。

他认为虽然野史的内容真假难辨,但考证的过程却非常有趣;

也可以对正史有所补充,让我们看到更立体、更多元的古代生活画卷。

他也曾像其他寻宝人一样,花费多年想要觅得这本旷世奇书的下落,但却一直求而不得。

直到他第二次前往青娥仙山,这次他选择了一条之前的人都没有走过的路线,他踩在比人还高的杂草中,自己踏出了一条路。

走着走着,他就看到前面出现了一户破败的瓦房。

疲惫不堪的他想着进去休息一会儿,讨口水喝,顺便询问屋主是否知道些关于古籍的秘密。

给收藏家开门的是一位发髯皆白的耄耋老者,听完收藏家的话,老者沉默了一阵,便将他请进了屋内。

进了屋子收藏家才发现,老者的生活十分朴素清贫,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眼前的情形。

屋内除了生活基本所需的家具以外再无其他,只有角落里的锯子、刨子、木锉和凿子等工具提醒着来者,这是一个木工的家。

老者缓缓转身坐下,他叹了一口气,告诉收藏家其实自己就是那本奇书的传人。

收藏家听后先是感受到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而后他开始怀疑起老者所言的真实性。

老者见收藏家面露怀疑之色,便起身在床板下摸出了一本破旧泛黄的古书,他一边把书递给收藏家,一边说:

“我今年已经92岁了,这本书是我的木工师傅传给我的,他告诉我,前人把书藏在了外人都找不到的山洞里。”

“只有每一代的师傅才能告诉自己真正的传人书到底藏在哪里,我们就这样一代代地把这本书传承了下来。”

老者的眼中蒙上了一层薄雾,他的思绪也似乎飘回了多年前那个师傅将师门绝学传授给他的下午。

“我对不起师门,大家后来都想去打工赚大钱,没有人真心来找我学木工,我没能找到弟子,师门的香火就断送在了我的手里。”

说罢,悲伤的情绪如潮水般淹没了老者,他没有忍住,肩膀抽动了两下,呜呜地哭了出来。

收藏家见状内心感到十分动容,他轻轻拍了拍老者的后背,想要给他一些抚慰。

过了一会儿,老者的情绪平复了一些,他继续说:

“我年纪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在这个世上了,听说前些年有不少人都在山里找这本书。”

“有的人一看就居心不良,我不想师门绝学落入心怀不轨的人手里,所以就趁着自己还走得动路,赶紧去把我的书拿回家里藏起来了。”

“那你今天怎么肯告诉我这些?”收藏家感到有些疑惑。

“我看着你这么喜欢古书,又听你讲你为了收集古书、宣传古书做了这么多实事,我就知道你是个实诚人。”

“如果你拿到我的书,肯定会好好保管它,让它可以造福更多人。”

收藏家连忙点了点头,应和老人的话:“如果我能收藏这本书,那就是三生有幸,哪有不珍惜的道理。”

老人点点头:“我如果不是没有弟子,也不会把这本书拿出来。”

“这样吧,你也看到了,我生活条件就这样,你看着给个价,给我添些棺材本也就是了。”就这样,收藏家拿到了老者手里的古籍。

收藏家激动地两手发颤,整个人飘飘欲仙,他小心翼翼地翻看着这本书,书的封面上写着大大的三个字——《鲁班经》。

在一番考证后收藏家发现此书是乾隆年间的一个石刻本,可以称得上是货真价实的古籍。

收藏家心中大喜,在给老者结清货款后就和他道谢告别,下山回家了。

众人听完收藏家寻觅《鲁班经》的过程,都纷纷感叹收藏家和此书有缘,实在是太过幸运了。

《鲁班经》的传奇故事

鲁班是一位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

从“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就可以看出鲁班是一个精通木工活儿的人。

这个成语形成于唐朝,讲的是战国时期的鲁班因为精于木工而被当时的人们称作“巧人”;

意思是夸他是少有的能工巧匠,民间历来都把他奉为木匠是始祖。

而敢在鲁班门前卖弄自己木匠本领的人无异于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实在是太过于自大可笑了。

除此之外,鲁班还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墨子·公输篇》中就记录了鲁班和墨子交锋的精彩瞬间。

公输是鲁班的字或者姓,所以鲁班名为公输班。

精通兵法的他曾官至楚国大夫,他答应楚王要制造云梯帮助楚国进攻宋国。

听到风声的墨子以鲁国大夫的身份赶到楚国会见公输班,并和他深入谈论了一番。

最终,两人达成了“兼爱”、“非公”的共识,避免了一场战争。

对于这样一个全才型的传奇人物,历史上自然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其中属《鲁班经》最具争议。

神奇的是,这样一本以名人命名的大作居然没有在正史上留下半点痕迹。

这让野史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大家也都对成书的过程和书中的内容浮想联翩。

有野史记载,《鲁班经》并不是鲁班所作,而是鲁班的朋友口述,由鲁班记录的。

还有专家认为《鲁班经》是由明清时期的匠人借托鲁班在建筑学上的盛名而作的。

但根据鲁班的身份和实力看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鲁班经》就是鲁班本人的作品。

因为在古代,木工之类的匠人地位比较低下,他们加入了匠籍,一辈子都要看人冷眼。

而热爱木工的鲁班则想凭借自己的影响力改善这种现状。

于是他就把自己高超的手艺和独有的方法全部都详尽地记载在册。

其间他还征求了很多技艺精湛的老木工的意见,最终才将这些精华内容编辑成书。

他希望学徒们学习了之后提升自己的技术,并将木工手艺发扬光大。

这也就形成了《鲁班经》上卷的雏形,在木工们代代流传这本书的过程中,他们还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宝贵的经验,不断完善这本书。

直到清朝,《鲁班经》才变成了我们现在手里的这个版本。

而其中所画的制造家具和建造房屋的图纸至今仍影响着现代的匠人和建筑师。

看到这里读者们或许会觉得疑惑,既然《鲁班经》是一本匠人之书,那为什么会被所有者藏在山洞里生怕叫别人看见?

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方士不远千里来到青娥仙山寻找它的踪迹呢?

这里就要讲到《鲁班经》神秘的下卷了。

《鲁班经》的上卷确实如前文所说,全部都是些木匠的手艺活儿,而《鲁班经》的下卷则记录了不少神秘的法术和咒语。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这些法术的传说。

例如有人说要在给房子上大梁时对木工师傅格外尊敬一些。

因为如果惹得木工师傅不快,他们就会在梁上下诅咒,那么这家主人的运气就会受到影响。

还有人传说修习《鲁班经》的下卷可以通晓占卜之术,预知未来,逢凶化吉。

但修习之人因为窥视了天机所以也会付出相应的代价,有人会因此残疾,有人会因此绝后,还有人会因此祸及家人,给家庭带来不幸。

所以拥有《鲁班经》的人会尽量将其藏匿起来,防止他人修习之后受到上天的惩罚。

而那些江湖术士则千方百计地想要得到鲁班经,学习里面的法术。

但据专家考证,《鲁班经》下卷中的大部分内容应该并不是由鲁班本人所编写的。

而是一些江湖术士借人民的迷信思想做文章,他们为了使自己的话更加可信所以就借口说是鲁班所说的。

但实际上,有不少江湖骗子也混在其中。

他们假借《鲁班经》出来招摇撞骗,用一些歪门邪道的手法去骗得淳朴人民的血汗钱,实在是可恶。

还有一些声音认为,一些木匠希望提升自己在雇主心中的地位,于是就借神秘法术来取得雇主的尊敬,获得更好的待遇。

那除了别有用心的人恶意的曲解,《鲁班经》下卷中究竟有没有一些真实存在的异术呢?答案是有的。

鲁班是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人,他在生活中总结了一套实用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一套异术。

其中就有一些通过改变屋内环境来改善屋主心态从而使屋主心情大好,事半功倍的方法;

还有一些逢凶化吉,趋利避害的咒符,以及止血法等等实用的方法。

后记

关于《鲁班经》的考证和争论至今没有停止,专家们仍然在古籍研究这条漫漫长路上尽心竭力地探索。

毕竟不论《鲁班经》的前世今生到底如何,它对于我们有关古代建筑和民风民俗研究的价值是不可抹杀的。

看似毫不相干的上下两册其实对应着科学与信仰,反映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也包含着匠人们对尊重的渴望。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只要是被社会所需要的,能给社会提供正面价值的那就都是好工作。

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每件事的劳动者就足够伟大且闪闪发光。

-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9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