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是一部重要的哲理小说吗
一群唱诗班的小朋友空难后,靠橡皮艇流落在一个小岛,开始还是个别有智商讲道理威望高的孩子组织分工,建立议事秩序,毕竟是从文明社会过来的,比中国小朋友看起来成熟多了。但是用不了多久,丛林法则战胜了法制雏形,孩子们分成了二个阵营。丛林派不断夜袭法制派,最后杀死对方小伙伴也变得理所当然无动于衷,从半夜误伤集体意外戳死一个,到随机有意攻击但意外砸死一个,再到最后发展成目的明确的围剿猎杀。
当最后一个孩子,也就是法制派的光杆司令被强大的专制暴政丛林派野战军追杀到海滩无路可逃时,美国海军救援队到了,把他们又带回了现实文明……
我觉得这部电影特别能映射现实世界专制是特别容易被民众拥护的,因为落后野蛮的天性,需要靠集权进行资源整合,这是丛林法则的自然市场,群众依从性高,大多数人不需要动脑子,服从即可,很省事,事实上就是简化了决策成本,但是可能会承担更高的运营成本。因为决策人如果分不清轻重,又没有个良好的民主智囊团,可能将大家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比如为了打野猪而错失被营救的机会;打下了野猪不会生火,白白放臭;一呼百应不分是非进行毫无必要的残忍杀戮等)。
换而言之我认为,文明制度可能需要被强大外力(比如影片结尾的美军出现)直接带入,才有可能实现。
经过搜索才知道这部电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该作者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蝇王》是英国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故事发生于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尚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的膨胀起来,便互相残杀,发生悲剧性的结果。作者将抽象的哲理命题具体化,让读者通过阅读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激动人心的争斗场面来加以体悟,人物、场景、故事、意象等都深具象征意义。《蝇王》是一本重要的哲理小说,借小孩的天真来探讨人性的恶这一严肃主题。
内容简介:在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从英国本土飞向南方疏散。飞机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
岛上有充足的淡水、丰美的食物、湛蓝的海水和绵长的沙滩,呈现出一幅如同人之初亚当和夏娃栖息的伊甸园一般的图景。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生存环境下,充满新鲜感的孩子们开始了新的生活。起初孩子们身上还带着文明社会的习惯和印痕,还能够按照文明社会的理性和秩序来运转他们那个“小社会”。在他们自发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拉尔夫就规定,谁持有“海螺”,谁才有发言权。会后孩子们分成小组去采集食物,用树枝建造房屋,还点燃一堆烟火向海上传递求救的信号。但好景不长,有序很快转为无序。搭建住棚和看守火堆这些文明社会中所应担负的责任很快让孩子们觉得限制了个人自由,最后选择跟随杰克去打猎,因为那样让他们感到刺激,既无拘无束,又可以吃肉。
孩子们分为两帮,分别以拉尔夫和杰克为首。为了争夺对小社会的统治支配权,建立可以发号施令的权威,两派开始明争暗斗。在随之而来的斗争较量中,拉尔夫和猪崽子一方被杰克和罗杰一方打得大败。失去了文明世界的理性和秩序,没有了纲纪规则,没有了互助合作,这群孩子完全堕落成一群嗜血的“野兽”。权力争斗的愈演愈烈及欲望和责任的冲突很快使孩子们文明有序的社会走向分裂。故事的结尾处,当杰克和他的猎手们认定拉尔夫是仅剩的唯一叛逆者时,罗杰狰狞地削尖了木棒的两端,准备用对付野猪一样的手段来除掉拉尔夫。可怜的拉尔夫被追捕得四处乱窜,无处藏身,直到英国皇家海军舰艇经过荒岛相救,才幸免于难。故事的结局处,荒岛呈现出这样一幅悲伤凄惨的景象:“海岛已经全部烧毁,像块烂木头”,“拉尔夫的眼泪不禁如雨水般流了下来,他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故事以崇尚本能的专制派压倒了讲究治理的民主派而告终。
我相信,即便是孩子们不分裂,拉尔夫自己所建立的民主议会制最终也依然会走向专制集权。因为他即使明白民主的合理性,最终也抗拒不了自己大权独揽的本能。一定有人会拥护和促成这样的体系,并会因此同时受益。
电影可能简化了一些小说里生动的细节。除了权力支配问题,还应该更多体现拥有权力的现实好处,比如进食优先权,避免体力工作,指使他人冒险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