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科普丨稻小潜叶蝇的危害与防治

一、分布与危害

稻小潜叶蝇是潜叶危害水稻的稻毛眼水蝇类害虫的通称,又称稻潜叶蝇,属双翅目水蝇科,世界各地已知至少有3种:稻叶毛眼水蝇、东方毛眼水蝇和小灰毛眼水蝇,我国仅有前两种分布。不同种类的毛眼水蝇形态相似,极易混淆。国內曾报道在东北和华北稻区危害水稻的稻小潜叶蝇,又称稻潜叶水蝇、稻小潜蝇、螳螂蝇、稻小水蝇、麦叶毛眼水蝇、大麦水蝇、麦水蝇,经20世纪80年代范慈德、罗肖南和黄邦侃等人鉴定,实际上包括了危害水稻和麦类的稻叶毛眼水蝇和危害麦类、青稞的麦鞘毛眼水蝇,而真正的(小灰毛眼水蝇)分布于美洲、欧洲及亚洲的日本,我国未见分布。近年文献中,误把稻小潜叶蝇学名当作的现象仍较常见,需引起注意。

稻叶毛眼水蝇常见于北方稻区和长江中下游,东方毛眼水蝇则见于安徽、湖南、福建、广西等南方稻区。稻叶毛眼水蝇原本是北方稻区水稻秧田期的重要害虫,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水稻播种和插秧期提前以及直播稻的推广,对本田分蘖期水稻也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是华北、东北水稻生长前期的重要害虫。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种植区,是早稻苗期的偶发性害虫,早稻移栽时间提早,遇上春季低温天气,有利于其发生。但进入21世纪以来,稻水潜叶蝇仅在东北发生较重,如辽宁海城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而呈逐渐加重趋势,据调查一般可造成减产5%~10%,严重地块减产20%~30%。在黑龙江省虎林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面积常达%,一般受害田块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60%。

二、症状

稻小潜叶蝇的寄主除水稻外,还有大麦、小麦、燕麦、看麦娘、长芒看麦娘、日本看麦娘、李氏禾稗、蔺草、棒头草、狗牙根、东北甜茅、海荆三棱等禾本科、莎草科植物,还可取食毛茛科的石龙芮、天南星科的菖蒲等植物。

稻小潜叶蝇以幼虫潜叶危害。幼虫钻入幼嫩稻叶,在上下表皮之间取食叶肉,残留叶表皮,受害叶片呈现不规则的白色条斑,其中可见乳白色至黄紫色长形无足小的蛆形幼虫,每一叶片少则潜虫2~3头,多则7~8头。受害处最初在叶面出现芝麻粒大小的弯曲“虫泡”,以后随着虫道的扩大和伸长,形成黄白色枯死斑,稻株下部受害叶垂入田水,发生腐烂,严重时可使稻苗成片枯萎。

三、防治技术

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清除杂草清除田边、沟边、地势低的禾本科杂草,可有效减少虫源,从而减轻对水稻的危害。

2培育壮秧,浅水勤灌水层深度在5cm以内,促使稻苗新根的发生和茁壮成长,尤其在成虫产卵盛期7~10d内,浅水勤灌控害效果更佳。

3平整土地,排水晒田平整土地,确保稻苗在同一水层内健壮生长,减少弱苗,降低成虫产卵概率。发生严重的地块,通过排水晒田,降低田间湿度,不利于幼虫发育,可有效控制其发展和危害。

2.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的重点在早稻秧苗和早播早插生长嫩绿的小苗早稻田。施药时期在移栽水稻返青复活后为宜,喷药前保持田水深5cm左右,在施药1d后再灌溉。

成虫发生盛期,每m2喷撒2.5%敌百虫粉1.5~2.0kg,或用2.5%敌百虫粉加1.5%乐果粉按1:4混匀后每m2用药2kg。

幼虫发生期,选用40%乐果乳油0~倍液、90%敌百虫可溶粉剂-0倍液、80%敌敌畏乳油0倍液、50%杀螟松乳油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每m2喷酒药液45~60L。每m2用3%克百威颗粒剂2kg拌细土20kg均匀撒施,也有较好的防效。

来源:《中国农作物病虫害》

#庄稼看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