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凿壁偷光勤奋学习,终成大器,老来贪图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www.txbyjgh.com/凿壁偷光的故事想来大家都知道,这个励志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勤奋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故事的主人公匡衡也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可是,人们只知道匡衡年少的时候勤奋学习的故事,却不知道其成为丞相后,因为贪欲,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被人弹劾,最终被罢官,贬为庶人,终老家乡,一生的名声毁之殆尽。匡衡家里世代为农,因此家里很贫穷,上不起学。后来一心想读书的匡衡跟亲戚学会了识字,有了读书的能力。可是由于匡衡家里贫穷,家里是没有书的,也买不起书。更何况在西汉时期,就是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书。在西汉时期,虽说有了纸张,但纸张制作工艺复杂,而且制作出来的纸张过于粗糙,不适宜书写,大部分都是作为包装用。即使有容易书写的纸张,一般的大户人家也用不起。因此当时的书籍还是以竹简为主。在当时书籍都是手抄的,一般都是自抄自用,这导致书籍成为非常贵重的物品,一般有书的人是不肯轻易借给别人。这也使得在当时根本没有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卖书这一行当,想买书也没地方买。因此,书籍来源就成了渴望读书的匡衡的一打困难。当匡衡听说同乡有一家有钱人大字不识一个,但家里却有很多藏书的时候,匡衡就找上门去做雇工,而且匡衡做雇工还不要工钱。这家的主人就感到很奇怪,于是就问匡衡原因。匡衡就告诉这家主人说自己只是希望能够借他家的书看一遍。这家主人听后对匡衡的举动非常感慨,于是就同意了匡衡借书的请求。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书有着落了,可是匡衡由于要给别人打工,看书的时间就少了。而且匡衡家里穷,匡衡想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也没有灯光照明。邻居家里虽说有灯光照明,但大晚上的也不好跑到别人家里去。为了读书,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邻居家的墙上凿了个洞,以便灯光能够透过孔洞照射过来。匡衡就是利用这个办法达到了读书的目的。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勤奋好学的匡衡通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尤其对于《诗经》的理解,十分独特而且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有一个典故就说明了匡衡非常精通《诗经》。据说匡衡的乡里有一个解说《诗经》的人非常有名,匡衡听说后就去找他辩论,以验证各自对于《诗经》的理解。结果这个人没多久连外衣和鞋子都没顾得穿就跑了。匡衡起身去追,要求这个人留下来继续,哪知这个人连头都不回,再也没有回来。匡衡对《诗经》的理解,被当时的经学家推崇,因此被当时还是太子的汉元帝知道了,因此对于匡衡很有好感。可是匡衡虽说精于《诗经》,但却不擅长考试,一连考了九次才得了个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等到汉元帝继位后,由于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多次听匡衡讲《诗经》,因此对匡衡的才学很是欣赏。所以匡衡因此官运亨通,最终成为了丞相,封乐安侯,总理全国政务。匡衡从为官直到成为丞相的早期,应该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曾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为皇帝建言献策。可是到了后来,宦官石显被汉元帝信任,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剥削人民的时候,当时成为丞相的匡衡却没有尽到自己作为丞相的职责,直到汉成帝继位,匡衡才弹劾了石显。虽说匡衡最终弹劾了石显,但其畏惧权势的表现也因此被人诟病。匡衡成为丞相后,不仅畏惧宦官石显的权势,而且还贪图蝇头小利。汉元帝封匡衡为乐安侯的时候,赐给匡衡封地三十一万亩。当时由于郡图的错误,匡衡多得了四万亩土地。就这样一直过了十多年,当时也可能匡衡知道自己多占了,也可能不知道。可是十多年后,到了汉成帝时期,郡地重新勘定国界,下面上报丞相府的时候,匡衡肯定知道了。当下面的人向丞相府告知此事的时候,匡衡知道后询问自己亲近的赵殷,赵殷告诉匡衡,主薄陆赐担任过奏曹,熟悉划分封地边界的事情,现在是曹掾。等到第二年土地统计的时候,匡衡询问划分国界的事,赵殷告诉匡衡下面认为应当按原来的划分,但恐怕郡里不同意,需要匡衡上书皇帝。匡衡却认为这样的事情没必要告诉皇帝,自己只不过是多占了一些土地罢了,因此也就没有吩咐人却办理这事,当收租的时候,匡衡依然按照原来的去收租。作为一个总理全国政务的丞相,自己却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为了一些蝇头小利,置国家的法令于不顾,知法犯法,最终被人告发,被贬为庶人,名誉扫地,终老家乡。衡位三公,辅国政,领计簿,知郡实,正国界,计簿已定而背法制,专地盗土以自益,及赐、明阿承衡意,猥举郡计,乱减县界,附下罔上,擅以地附益大臣,皆不道。”于是上可其奏,勿治,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总结一个出身贫困家庭的人为了上进,打工借书阅读,没有照明就凿壁偷光,其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可是其功成名就,成为高官显贵之后,却忘记了自己当初读书的初衷,不仅畏惧权势,而且为了自己的利益,置国家的法律于不顾,知法犯法的作为却不值得人们去学习。不忘初心,方得善终,这是每一个人都要谨记的。
上一篇文章: 南怀瑾慧言智语精摘不贪小利,不积小怨,不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