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能养蚯蚓山东农村垃圾分类接上了地气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3159.html

目前山东省垃圾分类仍面临资金投入不足,分类投放、运输、收集处置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困难虽多,但最关键的仍然是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还不够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健康与环境卫生实验课,希望人们能够意识到优良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垃圾分类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众人一条分类心,垃圾也能变成金。”行走在单县乡村,经常可以看到墙上刷着这样的标语。这条标语出现的背景,是山东在全国最早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单县则是山东的试点县之一。

疫情还没过去,记者来到单县龙王庙镇刘土城村,见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着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打开一看,一个装着菜叶果皮,另外一个则盛放着日用品包装纸、垃圾袋等。

“我们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垃圾分为可沤和不可沤两种,辨识度高也能充分回收。”龙王庙镇人大主席王彬告诉记者,年底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的时候,老百姓都不理解,工作很费劲,只能家家户户做工作,还选拔了街长天天督促检查,天天讲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指导村民分类。“现在老百姓养成分类的习惯了,蝇子少了、蚊子少了,村子干净、利索了,心情也舒坦了。”村民王金义是刘土城村的14名街长之一,他告诉记者,自从上任以来,每天6点准时挨家挨户检查,即使疫情发生后也没有中断过。

“今年疫情发生恰逢年关,回村的人多了,垃圾也多了,很多外地回来的对垃圾分类不熟悉、意识也不够,街长发现分类不对的,就会立刻督促着改。”王彬告诉记者,“如今通过分类,村里垃圾减量四分之三。”

在村西头,标有废弃口罩、手套专用的红色垃圾桶格外醒目。单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刘蜜向记者介绍,为切实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单县组织各乡镇(街道)所有村居在醒目位置增设了废弃口罩、手套等特殊垃圾专门垃圾箱(桶)共1.2万余个,实行“专车、专人、专袋、专点”统一收集转运,日产日清。“得益于老百姓养成了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增设的口罩专门垃圾桶易于被接受,为疫情期间公共卫生管理奠定了有效基础。”

单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城乡环卫服务中心的段国毅向记者介绍,对于各村产生的可沤垃圾,每天由保洁员收集运至村外沤肥池,经过发酵变成肥料集中还田。目前,全县已经在个行政村、个自然村推广沤肥返田,年可减少垃圾外运量60%以上。

还有一部分厨余垃圾则被挑出来,再与植物秸秆、调和剂等混入搅拌机粉碎,变废为宝,成为蚯蚓、黄粉虫等养殖动物的食物。“粉碎处理后的厨余垃圾混在牛粪里养殖蚯蚓,不仅能降低养殖成本,而且蚯蚓吃了之后长得更大更快。”单县蚯蚓养殖研发基地负责人胡振跃说。

“以往,生活垃圾全部采用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既浪费资源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用垃圾养殖蚯蚓这种新的垃圾处理方法,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段国毅介绍,目前单县已建成70余亩蚯蚓养殖基地,每周可消耗厨余垃圾约30吨。

而对于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形成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单县按照“三布一网一膜”的技术要求进行封闭覆盖,通过栽植绿化树木和草坪实施生态修复。“以前就是一座垃圾山,气味刺鼻,根本没人靠近,现在这里变成市民周末休闲游玩的去处,还有专门来玩滑翔伞的。”曾在原生活垃圾填埋场工作5年多的计量员王安见证了这里的变化,如今他已调到垃圾焚烧发电厂工作,“工作环境好了,衣服也没有臭味了,不用天天换了。”

单县高标准建设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筑垃圾处理厂、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等,初步形成“易腐垃圾沤肥、建筑垃圾循环、餐厨垃圾利用、可用垃圾回收、其他垃圾焚烧发电”的垃圾分类格局。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包括单县在内的山东省5个农村垃圾试点县(市、区)所辖的90个乡镇(街道)、个行政村中,有67个乡镇(街道)、个行政村启动垃圾分类,覆盖率分别为74.44%、75.31%。

“目前山东省垃圾分类仍面临资金投入不足,分类投放、运输、收集处置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局城乡环卫一体化负责人张建辉坦言,困难虽多,但最关键的仍然是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还不够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健康与环境卫生实验课,希望人们能够意识到优良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垃圾分类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方垒)(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1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