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驯服的名士论刘巴之死胖咪谈三国

北京好湿疹专科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49042/

身在汉营心在曹,刘巴之死,实缘于此。

刘巴是荆楚俊才,与诸葛亮、法正等人共造《蜀科》,堪称一时名士。

然而刘巴与刘备不睦,亦人所共知。备虽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却也颇具枭雄的狠辣,对待政敌往往“峥嵘毕现”。

结合刘巴的仕宦履历与诸书记载,我个人倾向,死于章武二年()的刘巴,实际是遭到刘备的隐诛。

特别需要的强调的是、刘巴之死,绝非刘备心胸狭隘、挟私报复;而是刘备将死、为蜀汉统绪的长治久安,强行清除内部隐患。与诛杀彭羕、刘封等人性质相似。

本文共字,阅读需10分钟

①刘巴与刘备的宿怨

纵览《刘巴传》,几乎是一部与先主“处处作对”的斗争史。可以明确断定,刘巴颇轻刘备,备亦深恨刘巴。

二者的恶劣关系,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佐证。

(1)刘巴的出身及政治立场

刘巴是荆州零陵人,屡次拒绝刘表的招纳,隐居不出。

但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时,刘巴却主动北上,拜谒曹操,并入丞相幕府为掾属,主动替曹操招诱三郡。

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曹公。曹公辟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蜀书九刘巴传》

“三郡”即长沙、零陵、桂阳。

这是赤壁战后,刘备的战略目标所在,即所谓“先主南徇四郡”之处。

注:四郡即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先主南征四郡,长沙太守韩玄等皆降。--《蜀书二先主传》

换言之,刘备南征四郡、开疆拓土时,刘巴实际在当地充当曹操的鹰犬,在“荆州飞地”中替曹氏摇旗呐喊。而刘备略有四郡之后,刘巴也未像黄忠、赵范般“委质先主”,而是向南逃奔交趾。

会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使,遂远適交阯,先主深以为恨。--《蜀书九刘巴传》

交趾属汉末交州,在今越南境内。刘巴宁可亡入不毛,都不愿屈身刘备。是以备“深恨之”。

刘巴不得反使,遂远適交阯

因巴父刘祥、是益州牧刘焉昔日“举主”(即仕途推荐人),故刘巴借道入川,投奔刘璋(刘焉子)。

璋父焉,昔为巴父祥所举孝廉。见巴惊喜,每大事辄以咨访。--《零陵先贤传》

刘备入益州后;对这个亡入交趾、投奔刘璋的“逆臣”,憎恶程度是不难想象的。

(2)构衅张飞

不仅交恶刘备,刘巴与张飞亦不睦。

关张是刘备手足心腹、世人皆知。彼时关羽留守荆州,张飞随军入川,在实际地位上、相当于益州军政界“二把手”。

张飞素来“倾慕名士”,闻巴大名,屈身拜谒。结果刘巴竟“终日不语”,惹得三爷大怒而走。

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蜀书六张飞传》

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零陵先贤传》

诸葛亮闻讯,责备劝诫刘巴,巴反唇相讥:

“大丈夫当交结英豪,何必自降身份、和兵痞之流说话?”

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零陵先贤传》

“兵(家)子”是魏晋时代极具侮辱性质的称谓,翻译成现代汉语,类似于“丘八”或“老兵油子”。且“士息”(即士兵子嗣)地位亦低下,混杂了“军人”与“奴隶”的双重身份。

注:兵子制度,详见唐长孺《曹魏士家制度》。

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

张飞出身行伍、少从先主周旋,确实有过一段不太光彩的发迹史。但打人不打脸,何况张飞彼时天下闻名,又贵为川中军事首脑,刘巴当着诸葛亮的面儿骂张飞为“兵子”,可见其跋扈嚣张。

此处另有深意。

即诸葛亮劝诫刘巴的“主公(指刘备)正欲招揽文武、以备大事”。

诸葛亮谓巴曰:“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零陵先贤传》

亮口中的“大事”,实际是“称汉中王”乃至“晋位九五”的政治隐喻。刘巴公开反驳诸葛,足见其对“刘备称帝”的抵触与不合作。

刘备闻讯,大骂刘巴,称:

“这小子心怀鬼胎,身在刘营心在曹!寡人活着,还能镇得住他;寡人要是不在了,别人(指刘禅)怕是镇不住他!”

备闻之,怒曰:“孤欲定天下,而子初(指刘巴)专乱之。其欲还北(指投曹),假道于此(指益州),岂欲成孤事邪?”备又曰:“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指刘禅)难独任也!”--《零陵先贤传》

可见在构衅张飞、诸葛亮之后,刘备对“不肯合作”的刘巴,已经动了杀心。

(3)雍茂之死

刘巴虽然拒绝了诸葛亮“拥护刘备的称帝”的提议,却位列“劝进班子”之中。且僭越文书、皆巴撰写。

先主称尊号,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祇,凡诸文诰策命,皆巴所作也。--《蜀书九刘巴传》

刘备僭越汉中王时,前后一百二十人上表;刘备僭称皇帝时,前后八百人上表。彼时身为尚书令的刘巴,必不能“独善其身”。

这就有必要探讨刘巴“转变立场”的原因。

原因就是雍茂之死。

雍茂是刘备主簿,始末记载失考。不过雍氏是川中大姓,未知其是否出自益州。

刘备入蜀后,“四方延颈”。即士族豪强抻着脖子、观望刘备的下一步动作。而此时的刘备、顶着宗室幌子,却决心“僭越称王”,导致有识之士大失所望。

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零陵先贤传》

就在“称王大业”箭在弦上的关头,刘巴与雍茂上书劝阻。备大怒,找茬儿杀掉雍茂,杀鸡儆猴。

备锐意欲即真(汉中王),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零陵先贤传》

这与刘焉入益州、“托以他事”杀川中大姓,如出一辙。

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乃托以佗事,杀州中豪强十余人。--《后汉书刘焉传》

刘备以他事杀雍茂,人尽寒心

雍茂之死,使刘巴大受打击。蜀书所言“巴自以非先主旧人,惧怕猜忌,遂闭门不出,退无私交”,即指“雍茂之死”对刘巴的精神震慑。

(巴)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蜀书九刘巴传》

之前拒绝合作的“清高斗士”,在见识了“荆州铁拳”后,从此成了乖顺可人的小绵羊。

刘备的称帝文书“皆巴所作”,何其讽刺!

②刘巴的“外尊内抑”

刘巴职权相悖,属于典型的“位尊而无实权”。

如果粗略阅读刘巴传记,会发现其在刘备幕府与汉中王国中,乍看之下似乎“地位颇高”。

在刘备幕府中,刘巴是左将军西曹掾。

“左将军府”即刘备集团的核心行政机构;掾即曹之长官,西曹典府内人事选举(西曹典内,东曹典外),西曹掾即“人力资源总监”。

先主辟(巴)为左将军西曹掾。--《蜀书九刘巴传》

在汉中王国中,刘巴是尚书令,位在三台,尊贵无比。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巴为尚书,后代法正为尚书令。--《蜀书九刘巴传》

问题在于,刘巴的“西曹掾”与“尚书令”,全是虚称。

刘巴仕宦曹魏、屡次构衅刘备,积怨非一,绝不可能被刘备重用。其被任用的直接原因,即法正提出的“眩惑之术”。

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蜀书七法正传》

而眩惑之术的核心,无疑是针对许靖与刘巴等名流。借“重用名士”以“堰塞众口”。

甚至《先主传》还公开提到、刘备入川大封群臣,刘巴的定语是“宿昔所忌恨”。

(如)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刘备)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蜀书二先主传》

可见刘备任用刘巴,与董卓任用袁绍一样,皆是“矫情忍性、眩惑远近”的权宜之计。

刘巴在西曹掾,未见举荐过任何人才。

很好理解,巴本籍荆州零陵,出仕极晚,投奔刘璋当在赤壁战后()。而三年后()刘备即率部入川,故身为曹操旧臣、且远离荆州故土、在川中又无根基的刘巴,绝不可能真正履行“典选举”的职责。

刘备统治益州时,在“人事任免”问题上、真正说得上话的,都是诸葛亮、张飞、法正这些腹心之臣;甚至远在荆州的关羽也可以隔空“举荐人才”(如杨仪)。

相比之下,刘巴这种尴尬的身份,只能视作“备位充数”的吉祥物而已。

当然,刘巴参与过《蜀科》的编制,也曾献纳“直百钱”之类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是因为刘备需要迷惑人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蜀地缺少人才”,不得不物尽其用。

蜀少人士,故(许)慈、(胡)潜等并见载述。--孙盛

一言蔽之,刘巴虽有参政记录、却不可能真正进入核心决策圈子。

甚至刘巴出任“尚书令”,都未见是刘备本心。大概率是为了平衡川中势力、而临时授予。

汉中王国首任尚书令、是蜀郡太守法正。建安二十四年()法正随军北伐汉中,诸葛亮为了限制法正势力,趁机任用蜀部从事杨洪、代法正为蜀郡太守。

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蜀书十一杨洪传》

注:关于诸葛亮与法正的“党争之事”,我之前多有述论,此处不再展开。

问题在于,接替法正的杨洪,是益州犍为郡出身,属于“川蜀士”。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也。--《蜀书十一杨洪传》

而尚书令一职,早期均被“东州士”垄断。法正(司隶扶风)即东州士、接替法正的刘巴(荆州零陵)亦东州士,接替刘巴的李严(荆州南阳),仍然是东州士。

注:“东州士”即来自三辅与荆州(南阳为主)的川中客籍人士。被刘焉父子延揽招募。详见《英雄记》、《华阳国志》。

法正死,刘巴代为尚书令

换言之,法正死后,尚书令被改授刘巴,实际是刘备对麾下派系的一次“利益安抚”。

可见刘巴这个尚书令,实际是在“权臣党争”的背景下,错进错出,为平衡各方势力而临时授予的职位。绝非“被刘备重用”的表现。

想必读者也不会相信,同为“尚书令”的刘巴,会具备如法正般“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的滔天权力。

③刘巴之死

刘巴去世的时间线索、颇可玩味。

如前所述,刘巴构衅刘备集团,积怨已深。甚至刘备曾凶形毕露,称“寡人若死,刘巴易世难制”一类的狠话。

刘备入川后,骄矜滋甚,野心日盛,早就不是起兵之初的热血青年。其“蝇营狗苟、割地称雄”的欲望,人所共知。

刘巴阻挠刘备称帝,又构衅诸葛、张飞;其醉翁之意,路人皆知。

故刘备诛杀主簿雍茂,以为震慑。

经此大祸,刘巴虽然表面上“闭门自守、退无私交”,实际依然在暗中谋划、心有不款。

曹魏荆州刺史主簿杨仪,背曹归羽。关羽遣仪入川,大受刘备亲待。擢为尚书。

刘备东征时,杨仪与刘巴不睦,被左迁为弘农太守。紧接着刘巴突然死去,死因无载。

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蜀书十杨仪传》

其实杨仪左迁弘农太守,恰恰是解释刘巴之死的钥匙。

因为弘农根本不在刘备治下,而在司隶校尉部(属曹魏)。换言之,杨仪的太守,不过“空有名号”而已。

且章武元年()恰恰是刘备东征同年,一年后()备惨败夷陵,溃入白帝(永安)。

而章武二年()也恰恰是刘巴卒年。

换言之,刘备东征之始,刘巴即借尚书令之权、削夺刘备心腹(杨仪);而刘备兵败同年,刘巴即死,且恰好早刘备半步。

注:刘备死于章武三年()初。

如果考虑到刘巴的年龄,这是非常怪异的。因为刘巴卒年、还不到四十。

注:见《零陵先贤传》,刘巴出任户曹史主簿时年仅十八。

刘巴不满四十,而先主已经六十有三。先主临崩,刘巴猝死。

章武二年(巴)卒。--《蜀书九刘巴传》

这个毫无修饰语的“卒”字,可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比荀彧的“以忧薨”来得更有戏剧性。

其实章武二年()蜀汉许多重臣相继亡殁,但大抵出自夷陵阵亡。如刘巴般“身在成都、死神天降”者,寥寥无几。

如果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同样死于章武二年()的马超、许靖;一个“羁旅归国、心怀危惧”,另一个“好尚臧否、先主薄之”,均是刘备供养的“危险吉祥物”。二人之死,从时间来看,恐怕亦有蹊跷。

先主临崩,刘巴、马超、许靖相继“病死

恰如刘备评价刘巴所言:“寡人在时,尚可驱使;寡人若死,谁人制之?”

刘封之死,便是刘备为“后人”驱除祸患的典型例证。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指刘禅)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蜀书十刘封传》

因此,“正值壮年、积怨非一、心怀苟且”的刘巴,便是刘备在弥留之际、用鲜血为刘禅扫平的隐患。

陈寿对刘巴“不以道终”,亦有影射。即巴死后,魏国尚书仆射陈群居然还给刘巴写信。

(刘巴)卒后,魏尚书仆射陈群与丞相诸葛亮书,问巴消息。称曰刘君子初,甚敬重焉。--《蜀书九刘巴传》

很明显,陈群还不知道刘巴已死。可见其大概率是被“秘密处决”的。

如果考虑到后续发展(亮总摄内外、李严代刘巴为新任尚书令),此事很可能牵涉到相当多的蜀汉高层。

刘巴本人的列传相当简短,前半部分叙述与先主的旧怨,后半部分便“羁旅归国、惧见猜忌”;然后章武二年“壮年猝死”。可谓含沙射影。

至于刘巴之死的导火线,无疑是贬谪杨仪,刺激到了“兵败夷陵、大限将至”的刘备。至于“同在后方”却“一并死去”的许靖、马超(卒年不满五十)等人,其内情几何,便只能寄希望于考古发现了。

有道是: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刘巴之死,大概就是犯此忌讳吧!

我是胖咪,百家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forreading.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2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