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泉水载驰三首诗,揭示非凡女子许穆
她是卫国姬姓公主,身份显赫;她长得极美,又会唱歌会跳舞会写诗,这样的女子,当然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加上她的堂兄是卫国君王,几位诸候国国君都想把她娶回家去。
齐国和许国同时来求亲了,论国家实力,许国要被齐国甩出几条街,可许国舍得花钱呀,公主的爸妈和堂兄,那目光真是短浅,为了眼前的这点蝇头小利,竟然同意把公主嫁给许国。不,不,不,也怪不得卫国贪这点小利,因为他们的国君,也就是公主的堂兄,爱鹤成痴,他可能真的急需要钱来养鹤。
公主非常清楚,自己的婚姻注定和爱情无关,只可能是政治联姻,在她看来,当然应当选择强大而距卫国近的齐国,而非实力还不如卫国,路途又遥远的许国,亲人们的决定让她大跌眼镜。
比起卫国愚蠢的决定,公主的眼界无比非凡,奈何她无法左右自己的婚姻。
多少年后,卫国国君会后悔自己的决定,而决定卫国存亡的重任,则落在了公主柔弱的肩上。
于是,有了那首著名的《诗经载驰》,而公主,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她的闺名已无法考证,人们只知道她嫁给了许穆公,叫她许穆夫人。
《诗经》共收录了她的三首诗,从这三首诗里,我们可以捕捉到她的人生轨迹。
01《竹竿》: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
许穆夫人身份清贵,身世却极为复杂。
她的母亲齐姜,是齐国国君的女儿,嫁给卫宣公后,改名为宣姜,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公子寿,一个是公子朔。宣姜为了帮助自己的儿子夺得王位,设计杀害了太子,哪知道同时也误杀了自己的长子寿,卫宣公同时失去两个儿子,一口气上不来,两腿一蹬,也随他们去了。
继位的是公子朔,史称卫惠公,他上台后,死去的两位公子遗留的党羽势力依然很强,他国君的位子坐得极不稳定。他的舅舅齐襄公,为了安抚卫国国人,出了个馊主意,逼着宣姜嫁给老公的第三个儿子公子顽,生下了两女三子,其中的一个女儿,长大后嫁给了宋国宋桓公,称为宋桓夫人,另一个,就是许穆夫人。
拥有这样身世的女子,不知道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情绪,但她的童年应当算是幸福的,不然,也不会在远离故土,出嫁他国后,写下了《诗经》里另一首脍炙人口的《竹竿》(据清代魏源在《诗古巴微》中考证,这首诗也是许穆夫人所作)。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诗歌的开篇,用一个垂钓的清新画面,描写了少女时代的生活场景,那样的时候,应该是快乐的,否则,也不会有后两句里那样的刻骨相思,可惜,她离家那么远,旧日的嬉戏之乐,也只能想一想罢了。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行,是远嫁的意思。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泉源和淇水两岸秀丽的风光,曾伴随着一个少女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当她远嫁,思念故乡,这两处地方,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中。然而,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也逐渐远离,胸中喷涌的思念,何尝不像那奔流的河水呢?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后面两章,许穆夫人幻想着自己回家了,荡舟在淇水上,欢笑声和环佩声交织在一起,悦耳动听。
整首《竹竿》,表达的是强烈的思念之情,然而我们也从一个侧面看出,许穆夫人出生虽然不那么光彩,但她的少女时代,应该是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度过的,她应该读过不少诗书典籍,所以写下的诗歌自然、清新而不做作;而她也是快乐无忧的,她可以约着伴儿游玩嬉戏,心性得以自由地发展。
那样的女孩,注定会长成一个集美貌、才情与智慧于一身的不平凡女子。
02《泉水》:远嫁之后的忧伤
那时的卫国,正处在周王朝开始腐败,诸候国之间互相倾压和争战的时代,比它强大的国家多的是,它撑死也就算得上一中等诸候国,经常面临着大国霸凌、邻国侵袭的威胁,若能得到其它国家的援手,卫国或许能长治久安。
十多岁的许穆夫人,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然而她的家人,见识还不如一个妙龄少女。
齐国和许国来求婚的时候,卫惠公早已经死了。他在位的那些年,一边受盟友宋国邀约,与其他国家开战,一边还要处理内部政变,等他儿子卫懿公继位的时候,国库早就被掏空了,偏偏这位新国君是个只懂吃喝玩乐的主儿,继位后更是多了一个奇葩嗜好,那就是养鹤。人家对鹤比对情人还上心,不仅建造豪华鹤窝,请名师高医来调食治病,安排专门女仆为鹤打理羽毛,还事事处处带着鹤,不管是出行、吃饭,还是上朝,更离谱的是,他还要训练鹤唱歌跳舞,鹤死了,他还有棺有樽地隆重安葬,可这种种的一切,都要花钱呵。许国国君正是看出了这一点,采取了金钱攻势,送上了重金作聘礼,卫懿公那个高兴,立马答应将堂妹嫁给他。
许穆夫人急了,很明显,齐国距离近而又实力强,许国路途遥远,论实力甚至还不如卫国,一旦卫国有什么事,它根本就无能为力,只有和齐国联姻,才是卫国的出路。她跑到母亲面前,陈述利弊,可惜最终,卫懿公还是不听劝告,执意将她嫁给许国。
对卫懿公来说,这应该是他有生之年犯下最大,也最致命的错误。
当时,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北狄,势力越来越强大,经常入侵中原,卫国深受其害。公元前年,北狄又一次南侵,不学无术的卫懿公,终于被自己的愚蠢坑惨了:被狄人挖肝锅烹而死,卫国的国都朝歌也被烧成了灰烬。自始至终,齐国没有出兵相助,许国也没胆子来相助。
血的事实证明,当年的小姑娘,是多么地有远见卓识!
远嫁他国的许穆夫人,一直无比担心母国的命运,时时刻刻都想回到卫国去,她把强烈的思念,都倾注在《泉水》里: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汩汩的清泉,都流向了淇水,我多想像那泉水一样,回到卫国去看一看呵,尤其是卫国遭遇这样重大变故的时候。可惜,按照当时的礼制,诸候的女儿出嫁后,除非被休,否则是不能返回母国的,许穆夫人只好向陪嫁的姐妹们倾诉苦衷,虽然不一定能想出什么妙计,可到底也能稍稍排解一下胸中的郁闷。
第二节、第三节仍然是描写自己的思念,到第四节,这种思念之情更加浓厚,没办法,许穆夫人只好外出游赏,希望借此来排解自己的忧思,谁知触景伤情,忧伤的情绪更浓了: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卫国国都被毁,剩下的子民不得不迁往荒凉的漕邑,许穆夫人心系漕邑,忧思卫国的命运,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泉水》里浓浓的思念,以及字里行间喷涌而出的焦虑之情,向我们预示着,许穆夫人,即将跨出她人生中惊世骇俗的一步。
03《载驰》:卫国女儿的勇敢与决断
和北狄战败后,卫国幸存下来的人只有,在许穆夫人的姐夫,宋桓公的帮助下,她的亲哥哥公子申被立为新的国君,史称卫戴公。戴公带着自己的子民,临时逃往漕邑,然而那里没有几栋像样的房子,百姓们吃住都成了问题,戴公一面命人建造草庵居住,一面向齐国、宋国和许国告急。然而,没有等到局势稳定,戴公便撒手西去,他的弟弟卫文公继位。
惊闻变故的许穆夫人,不知道有多伤心,又有多焦虑,自己的丈夫当时不帮着打北狄,这会儿帮着卫国重建家园也好呵,可是,当她向他提出请求时,他无情地拒绝了,许国的大臣们,更是批评她一个后宫女子,不该掺和国家大事。
她的心凉透了,绝望之中,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亲自回到卫国去,去吊唁卫候,同时帮她的哥哥度过难关。可是,就在她心急火燎地赶回卫国时,许国的大夫追上了她,逼她回许国去。
悲愤的心情之下,她写下了著名的《载驰》,质问那些堂堂男子,为什么他们男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她不能做?
“载驰载驱,归唁卫候。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女子虽然多愁善感,可她们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合理的考虑好吧?她对那些大夫们说:“不管你们有多少顾虑,都不如我亲自跑一趟!”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行之。”
从这首诗里,其实也可以看出当时贵族女子的心态。也许正是因为婚姻不以感情为基础,而是以政治为目的,利益为手段,她们往往更倾向于父国女儿这种身份。当她们的父与夫、父国与夫国处于政治对抗,或者利益冲突之时,她们总是义无反顾地站在父亲一边,维护父亲的利益。郑国大夫祭仲的女婿要刺杀岳父时,他的老婆选择了保全父亲;晋献公女儿穆姬嫁给秦穆公,当两国开战,穆公俘虏她哥哥时,她以死逼丈夫放走哥哥,都说明了这一点。
回到卫国的许穆夫人,带了不少的慰问品,可是在那么多的难民面前,这一切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他们的未来该怎么办呢,卫国该怎么办呢?这个弱女子,做出了更惊世骇俗的决定:她要到齐国去,请求齐国的帮助,收复失地,重建国家。
当时齐国的国君,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是如何谈判的,最终的结果,是齐桓公答应了许穆夫人的请求,帮助卫国一点点收复了失去的领土,卫国选择了楚丘作为新的起点,建起了新的都城。更幸运的是,继任的卫文公,不同于卫宣公一脉的作风,他勤于政事,励精图治,让卫国慢慢恢复了元气。
再后来,强大起来的卫国,不但击退了北狄,兼并了邢国,还经历了春秋多年的诸候争霸,战国多年的列国争雄,继续存在了多年,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个从西周时期就存在的国家,才在历史上消亡。
而这一切,当然也有许穆夫人的功劳。
上面的三首诗,串连起一个女子从少女时代的无忧,到婚后思念故土,再到母国遇难,奋起拯救的人生轨迹,到最后的《载驰》,她也完成了一个普通女子,向勇敢反抗世俗的奇女子的转变。这种超越性别,勇往直前的行为,如今读来都让人叹服。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