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谁向你借钱,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回应,

图/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

借钱,自古以来就是最令人头疼的麻烦事之一。

谈钱伤感情,借钱伤和气,这两句耳熟能详的话,就代表着人们的真实态度。

细究起来,无非两种原因。

第一,不是所有人都能随随便便借得起钱,哪怕是关系再好的朋友开口,也要衡量自己兜里的重量。

咬着牙借了,自己心疼,不借又损伤颜面。对于穷人来说,借钱这两个字本身就是最大的坎儿,既挑破了尊严,也让人昼夜难安。

第二,就算是再大方的人,也难免会承担许多不可预知的后果。

比如有些人借了不还,有些人借了又借,当初借出去的钱潇洒畅快,后来想要回,可是难如登天。

明明自己借了钱,最后却还要跪着求别人还,这才是天大的笑话,让人避之不及。

也正是因此,很多人都说,人与人之间不管关系多好,都最好别谈钱,更别借钱。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网络高速发达,凭借自己的能力,能从各处筹集到钱,不是必须要走到开口向别人借的地步。

但是纵然我们洁身自好,宁可委屈自己,也不麻烦别人,可未必所有人都能这样替你着想。

有些多年不联系的朋友,一开口就借钱,还有些人身陷囹圄,撕破脸也要向你开口,面对的此情此景,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

其实这并不难,不论谁向你借钱,都最好用这两种方法去应对,高情商又格局,同时也能避免麻烦。

01:不借,只给

杨绛先生曾经在文章中记载过钱钟书应对借钱的故事,当时,一位书友向他借元,钱钟书没有答应,而是直接说:不借,但我可以给你,不用还了。

玻璃大王曹德旺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在多次采访中透露自己的家规,称面对别人借钱时,他从来不会借,只会说:“我应该送多少钱给你?”

表面上看起来,钱钟书和曹德旺的方法颇有种冤大头的感觉,让本来能够借出去还能收回来的钱变成了直接赠送,无异于自损三千。

但仔细想来,这可能才是成功者的大智慧。

人呐,一旦借钱就会有想收回来的欲望,也难免面对收不回来的悲哀,你甚至能从这一借一还中,看清人性卑劣,让自己大为失望。

而只送不借,恰恰避免了这一悲剧。

既然是送出去了,你就不会再有是否能收回来的顾虑,同时能自己划定金额,不必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比如别人借,你以经济有限为由给他,虽然金额少了,但毕竟是给的,他也无法反驳。

何况,在经济范围内对别人施以援手,也能积攒一份福气。

当然,这招适用于那些足够有钱用,心胸宽大的人,当你的经济能力远超于对方时,便不必再为一些小钱是否能收回而烦恼,用送出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反倒少了后续的麻烦。

这一方法,也能从人性深处规避风险。

有些人实在是身处艰难,才不得不开口,你送出去了,他接受了,心里有愧,日后反倒不敢再来麻烦你。

还有些人的确想占便宜,但他收了你这份钱,日后同样不会再来找你。因为他害怕你不是真的送给他,万一他再开口,你把所有的钱都要回,得不偿失。

相传和珅在世时,就有许多穷亲戚前来攀附,当时和珅将他们安排到了掌管银库的职位上,命令手下无需监视,任由他们从中窃取。

手下本以为和珅会损失颇多,但没想到,这些亲戚没过几日就收拾行囊回家,再也没有归来。

这件事也反映了和珅本人的智慧,他给了这些亲戚能够任意拿取自己金钱的机会,但他们自身的格局和眼界只会装取蝇头小利,对和珅来说无关紧要。

而只要拿了,他们便会心有不安,害怕和珅问责,马上溜之大吉,且以后再不敢出现。

和珅只用这一招就解决了那些贪婪的亲戚们,不可谓不高明。

在现实生活里,有良心的人接受了你的好意,不好意思一而再再而三地前来请求你。还有些人占了小便宜,巴不得躲起来,更不敢在你面前再次出现。

除非是有些人胆大无比又贪婪成性,才会借由这你的善良,一次又一次地压榨你。

如果他们仍旧能在第二次不知廉耻地前来,那么你就看清了他的本性,直接拒绝就好。

如此,你曾经给过钱,也不枉双方的情分,后来不借了,也是理所应当,无论如何都是有理的。

02:开诚布公,讲明原则

借钱与还钱本来很简单,难的是我们在借钱时考虑颇多,既不想吃亏,又不敢说狠话,在要钱时太顾脸面,既想要回又不说重话。

那些足够善良的人,或许他们能懂你的言不由衷,但很多人反而踩着你的尊严肆意掠夺,这也造成了很多人有苦难言的场景。

其实,我们本可以让事情变得简单一些。是否愿意借钱,本身就是一个人的权利,相信与你交好的人会理解你,而不理解的人也不必出借。

经济紧张时就坦诚地说不借,反倒避免了麻烦,经济宽裕时可以出借,但要约法三章。比如让朋友写借条,来捍卫自身的权利。

在借钱这件事上,你有多么坦诚,有多么合理化,结果就有多么顺心。

没必要为了所谓的颜面和情分来让自己左右为难,毕竟这是你的钱,你如何规定都是理所当然。

借出了钱,还要别人发号施令,你听之任之,这才是真的悲哀。

借钱考验的是对方的人品,也是自身的处事能力。

借出钱之后,反而百感交集,夜不能寐,说明你没有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件事本身就是错的。

人活一世多有不易,无论借与不借都应该被尊重,前提是你要有情商和远见,将一切妥善处理。

如果金钱足够,就只给不借,避免后续麻烦横生。如果金钱有限,又非要借,便要立好规矩,以免他人日后不还。

要记得,借钱是情分,维护自身的权利是本分。如果对方不懂你,那你也没必要借钱了,这样自私的人,就算借了也要不回来,徒增烦恼。

愿往后余生,我们都能少遇到借钱的场景,就算有,也能妥善处理,不被金钱所扰,共享美好人生。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71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