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茅厕的变迁

北京中科曝光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154115.html

农村茅厕的变迁

吃喝拉撒百姓事,柴米油盐千万家。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免不了吃喝拉撒,我们拉撒的地方,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叫茅厕(si)从茅厕到厕所、卫生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上溯到遥远的年代,世事变更,从农村生活之一角,真实地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茅厕至厕所、卫生间是人类历史的缩影。

在我有记忆起,故乡人的解决内急(上茅厕)都是在猪圈边上的粪口或是在猪圈内的隔板之间的缝隙进行,根本没有现在单独解决内急的地方。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农村的老式茅厕,可以说是臭气冲天、又是一个让人不得不去的地方,特别是到夏天,下雨天,那个苍蝇的幼虫,蛆满地爬,上个厕所,还会被吓到,那场景,那遭遇,现在想来还十分的恶心。

那时的茅厕有的四面透风、好点的土坯加盖,遮风挡雨,现在年轻人根本无法想象,无法明白要“捏着鼻子”上厕所的窘迫动作。

那时的茅厕,用木板的都还好一点,就是那些用木头做的,踩上去都在晃动,站在上面都担心掉下去!

讲究一点的家庭就用蛇皮袋子做个门帘,不讲就得连个门帘都没有,而且还不分男女,上个茅厕所都像做贼一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个厕所都不安生,生怕别人跑来!外面进来的人,事先哼几声或假装咳嗽,如果里面有人,也会回应。

那时上茅厕,不讲条件,实在内急,进去后,就是一个坑,蹲下,先是“淅淅唰唰”随后“扑通”“叮咚”那声音清脆,顿时水花四起,打湿臀部,今生难忘。

在那些年,农村经济落后,各方面基础建设薄弱,虽然每个村子的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茅厕,但都是很低成本建设的,有的用玉米秸秆围一个圈,地上挖个坑,就是茅厕了,条件很让人心酸。并且农民还要种地,计划着茅粪浇到地里还更加种好庄稼。

那时农村人们喜欢这样来形容一个人吝啬:拉屎撒尿都只拉自家茅厕。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得泡尿是要夹回来屙到自家茅厕的。想象那时的条件十分差,现在的年轻人是想象不到那时的生活状态的。不过那时确实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艰辛,那时一袋水泥也买不起,别说买砖了,盖一个茅厕要相当大的成本。

后来随着农村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生活讲究了,各方面都注重卫生了,知道讲卫生,少生病。每家每户在自家院子,或者是屋子的内部,设计建设了城市一样的干净厕所。

人们也知道干净的生活了,人们也追求层次提高了。由于“四在农家”的建设,村子也都在适合位置建设现代化的公共厕所,和城市的没啥区别,干净利落,高大上。

茅厕、厕所,现在在这里讲,也许有点不太雅观,可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现在农村里面的厕所,装修得好,收拾得也很干净。想想那个时候,真的不想回到那个时候,我是60年代初的,经历那个年代。

小时候一直在农村生活,晚上拉撒都是用粪罐或是粪桶,也一直没用过马桶这种东西,一直都觉着这个东西是个高级玩意,上厕所也都是蹲坑,没用过坐便,如果家里有不方便下蹲的人,就会做一个类似于凳子上面有洞的工具。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一个厕所,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了,所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条件变好,新农村建设,高楼林立,农村农村厕所也不再是那么简陋了,而成为能方便洗澡,楼上楼下都方便的“卫生间”了。

回首过去,猪圈茅厕,露天茅坑,人畜共圈,尴尬万分的年代永远成了历史,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推进落实,农村人的生活会越来越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张光祥,笔名雪缘,平哥哥,小名祥二,年9月出生,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永安村凤梧村人,在读大专学历,深溪镇中心小学教师。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红花岗区作家协会理事,播州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南当代作家协会会员,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贵州写作学会会员。

编辑:雪缘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