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可能,罗刹国才是理想国

图/网络

最近《罗刹海市》整挺热闹。

四个倒霉蛋里,又鸟,马户,转腚人之类的我其实都不太熟。只有公公一角,了解得多一些,有一说一,是个文化人,很多东西听他讲起来,还挺有意思。

不管怎么说,刀郎这词,这事,做的还算挺酷。

江湖嘛,不就这样,你搞搞我,我搞搞你。

世上的蝇营狗苟,一丘之貉,自然是多,有时候痛快地骂上一句,真得舒服死。

当然今天不聊这个,骂的对不对,骂的该不该,骂的重不重,这些硌卵的鸟事还得当事人才搞得清楚。

咱就凑凑热闹,只聊罗刹海市,刀郎《山歌聊斋》中的罗刹海市,以及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罗刹海市。

《山歌聊斋》我听了一圈,比较喜欢的要算颠倒歌,直直去去的,爽快,镜听也还算蛮有余味。

至于罗刹海市,感觉还是话题性高一些。音乐性我不太懂,前几天把原著故事读了一遍,结合着歌词也就简单聊一些。

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

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

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

河水流过苟苟营

歌词里写的是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是过七冲门越焦海的黄泥地。

饭食从吃进去到排出来,走的就是七冲门,所谓黄泥地,甭管什么一丘河,苟苟营,反正就是屎地,腌臜之地。

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是个屎地,隐喻当然是更重要的,但直译其实有点奇怪。

原著里,罗刹国西去两万六千里,有中国。

所以这里其实应该是:罗刹国在向东两万六千里,是个屎地。

少个在字,其实还蛮奇怪的。类似这种遣词造句,山歌聊斋中挺多处都有这种小毛病,不去细究,倒也无伤大雅,麻了个巴子和麻了个球子,谁会真较劲该怎么说才说的清楚呢。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还是那句“西边的欧钢,有老板生儿维特根斯坦”。

这维特根斯坦挺有意思,据说是希特勒的同学,在战场上搞出了部《逻辑哲学论》,想要解决人类根本的问题。

他有一句名言:“很多人一辈子,都只知道自己有什么,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得,咱也不说马户,不说又鸟,不说公公,也不说转腚人,说的人多了,我想说说马骥。

歌词里说他美丰姿、少倜傥、华夏的子弟、只为他人海泛舟搏风打浪、龙游险滩流落恶地,无限溢美,倒是与原著都对得上。

但在我去看,这马骥,除了美丰姿,真的不算什么高质量人类。

听父从商,说明所认同的还是“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的观点。

在罗刹国以煤涂面作张飞,随俗浮沉,换了个官职。

在海市被引荐则是因为邦族的缘故。

还是纯度很足的渣男,家中有妻娶龙女,唯唯而已,其实就是啥也不说,娶了龙女最后还又选择抛妻弃子。

唯一证明马骥有才华的论点,其实是在龙王对其“千余言”的夸赞,龙君击节“先生雄才,有光水国矣。”

这难道不是客套话吗?!

你看看对笔墨纸砚的描写,水精之砚,龙鬣之毫,纸光似雪,墨气如兰。

你再看看文采的描写,就一句龙君击节,没了。

你给人家写了千余字的好话,人家回你一句“写得好!”

这很难当真的吧……

所以就连这才华……都特么可能是虚的。

原著最后那句“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未必就没把马骥给骂进去。

罗刹海市,其实是两个地方,罗刹国就是一个以丑为美的地方,而海市呢,就是马骥吃软饭的地方。

歌名虽然写的是罗刹海市,但其实主要写的还是罗刹国,海市就没怎么着墨了,软饭虽香,但不好看。

所以我这里主要也说说罗刹国。

罗刹国很简单,唯貌取人,以丑为美。

唯貌取人,只看脸,别的都不看。

乍看之下,我们会觉得很荒唐,但其实是因为我们下意识只看到了“貌”之一字,而没注意到更关键的“唯”字。

“唯”字之谓,意味着,这是唯一的标准,上下通行的标准,全社会贯彻的标准。

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团队,能够存在上下一致,绝对公开,完全透明,无比纯粹的标准吗?

大概只有在理想国吧。

在完全执行这个唯一标准的情况下,社会正常运行,可能会有些许问题,但一定足够公平。

长得好看,就是乞丐,长得丑陋,就做王公。

很离谱吗?

我觉得一点都不离谱。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形貌的优劣决定了他们拥有的神力,而神力是转换粮食,维持社会生产的关键。

这太酷了吧?

长得丑陋,具备社会生产力,就该王公;

长得俊美,徒有一副皮囊,合该乞丐。

王公的儿女,长得俊了,一样沿街行乞;

乞丐的儿女,长得丑了,又能仕途锦绣。

再说了,不同的社会环境肯定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异邦人又有什么资格去评论别人的审美标准呢?

楚王好细腰的环境,那就得瘦。

齐王好紫衣的环境,那就得花哨。

我觉得刘亦菲美,你觉得迪丽热巴美,太正常了。

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论别人的审美体系,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道德可以有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但审美不能。

所以,罗刹国的审美可能和我们不一样,这没有问题。

反倒是统一且唯一的择才择优择仕标准,太公平太不可思议了。

马骥达到罗刹国的标准,所以他做官了;但他的标准是通过手段达成的,所以他被孤立了,正直的罗刹国人,自有自己的矫正机制。

我想,马骥一定是去到真正的理想国了吧。

可惜,他在理想国里混的并不好,所以才把罗刹国一番丑化,也不知道蒲松龄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出来。

(.7.29骆文通8/2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9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