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彷徨中求索寻找革命的希望一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时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这是鲁迅小说《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逢人就说的一段话。

翻开《祝福》这篇文章,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的悲惨命运就无比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祝福》是鲁迅至年创作的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本书还收录了《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等另外十篇。

纵观书中的主要人物,几乎全部以不幸甚至死亡的命运告终。这不由得让我们产生疑问:鲁迅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持着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才写出这样“无一不悲”的时代小说的呢?

这要从鲁迅本人说起。

鲁迅原名周树人,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年去世。童年时期父亲病重,他不得不每天穿梭在当铺和药店之间,当掉家里的东西,为父亲买药治病。

四年时间,父亲离世,家里由盛转衰,他在为父买药治病过程中饱尝人间冷眼,感到世态炎凉。

之后,鲁迅留学日本,希望通过学医来拯救世人,然而他被国民的“愚弱”精神深深刺痛,他意识到:拯救国民的“思想”比拯救“身体”更重要。他决定弃医从文,走上文学救国道路。

年,新文化运动爆发。年,鲁迅为《新青年》杂志撰写了小说《狂人日记》,小说狠狠鞭笞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为中国觉醒点燃了第一支火把。

五四运动前后,鲁迅站到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前列,先后创作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等等。

《彷徨》是继《呐喊》之后的第二部小说,写自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期。当时,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这使鲁迅感觉自己像散兵游勇一般“布不成阵”,他的思想陷入孤独和苦闷。

他更深地思考新文化运动的出路,探索革命的希望。他在《题彷徨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也就是《彷徨》这部小说集名字的由来。

鲁迅是中国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批评家,他的文学成就对中国和世界影响巨大,他是白话文小说的开创者。

他的作品感染和打动了无数国人,作品中显现出的无穷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力量,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毛主席曾评价他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

下面,我会用两天时间,分三个要点,为你解读这本书。这两天的安排是这样的:

第一天,解读第一个要点:“被封建制度毒害的女性和知识分子,命运多舛、结局悲惨。”

讲述《祝福》、《伤逝》、《离婚》、《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孤独者》六篇文章。

第二天,解读第二个要点“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不去反抗、不会反抗是造成不幸的真正原因”和第三个要点“从《彷徨》中求索,拯救思想,才是革命成功的希望。”

讲述《肥皂》、《高老夫子》、《弟兄》、《长明灯》、《示众》五篇文章。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学习。请看第一个要点:

一、被封建制度毒害的女性和知识分子,命运多舛、结局悲惨。

《彷徨》这本书中,以女性故事为主线的文章有三篇,分别是《祝福》、《伤逝》、《离婚》。《祝福》中的祥林嫂、《伤逝》中的子君、《离婚》中的爱姑,各有各的可怜与不幸。

先来看祥林嫂的故事。

祥林嫂二十六七岁时被人带到鲁镇四叔家做工,她手脚灵活,勤劳能干,祭祀时整夜的祝福礼都是她一人承担。

忽然有一天她被婆婆派人从河边掳走。她的丈夫是婆婆的大儿子,小她十岁。丈夫死后,她逃往鲁镇打工。她三十来岁的婆婆为了给小儿子娶媳,把她强行嫁给了深山里的贺老六。

本着一女不嫁二夫的贞操观念,她进行了强烈反抗,一头撞在香案角上,碰得头破血流。后来生下一个男孩,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可惜贺老六被伤寒夺去性命,坐在门口剥豆子的小儿子被狼衔去。无依无靠的祥林嫂不得不再次寻到四叔门上打工。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开始了她的叙述,四婶同情地接纳了她。但她此时的工作状态却与上一次有大不同:呆滞、木然、记性差、手脚不灵活。

四叔交代四婶祭祀时不要用她,免得伤风败俗。于是她成了闲人,什么活也不能插手。

她开始一遍一遍地同大家讲她的故事:“我真傻,真的……”起初让听的人陪出许多泪,一些没听过的老女人特意寻过来听,也陪出泪,叹息一番,满意离去。

她的长时间重复讲述让全镇人厌烦与唾弃。她当初刚烈的“不从”成了所有人眼中的笑话。“善女人”柳妈教她“去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赎回罪名,免得死了被两个男人争,到阴间受苦。”

她按柳妈的意思捐了门槛,以为赎回了罪,主动参与祭祀,然而四婶还是什么也不让她碰。

她成了被全世界抛弃的人,头发花白,呆若木鸡,四叔四婶看她干活再没有以前麻利,辞掉了她,她于是成了乞丐。

接着,她在旧历新年到来,祝福的鞭炮声响起之时,怀着对“人死后有没有灵魂”的疑问,从这个世界消失。

《伤逝》的主人公子君是一个有新思想的青年。她与涓生自由恋爱,冲破阻力,勇敢地在外租房同居。

同居后,她成了涓生的专职“家庭煮妇”,每日劳顿在做饭做菜中。涓生收到单位的辞退信,不得不再觅工作,两人生活困顿,吃饭都成了问题。

涓生开始怀疑以前爱的盲目,他对子君冷漠起来,他终于告诉子君自己不再爱她。

子君被父亲接走,很快,涓生得知子君去世的消息。

《伤逝》以涓生的回忆为线索,全篇充满后悔、悲伤的格调。可是斯人已逝,涓生的悔恨与痛苦,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离婚》的主人公爱姑是个性格泼辣的农村姑娘,她称呼公爹和丈夫为“老畜牲”和“小畜生”,因为“小畜生”姘上了小寡妇,不要她了,和他闹了三年,打了好多回。

再次和爹爹庄木三到庞庄慰老爷家谈判时,慰老爷请了和知县换过贴的七大人来主持公道。

爱姑对七大人充满信心,认为他是知书达理的人,会讲公道话,她“十五岁嫁过来,是三茶六礼定的,花轿抬来的”,“小畜生”要赶她走,她就和他县里府里打官司。

爱姑刚说了几句“小畜生”的不是,突然被七大人的威严气势吓到,她不由自主地说:“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

七大人的吩咐就是:添十块钱,用九十元双方了断。于是,一桩悬而未决的离婚诉讼圆满解决。施家只用了九十元,把爱姑扫地出门。

祥林嫂被逼再嫁,就认为自己“有罪”,捐了门槛赎罪后,依然被四婶嫌弃,她无力反抗这个所有人都对她鄙视的社会,一死了之,希望与亲人地狱相见。

子君勇敢地冲破封建牢笼,与所爱的人同居,却很快毁灭于贫穷,涓生因生活困顿销蚀了对她的爱,她因失去涓生的爱进而失去生命。

爱姑努力捍卫婚姻,却最终屈从于封建权威,被人买断婚姻,丧失希望。

封建社会对女性是十分残酷和无情的,纵使你怎样反抗挣扎,最终依然失败。那么,被封建制度奴役的知识分子,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呢?

《彷徨》中描写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有《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孤独者》三篇。

《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与鲁迅是同做教员的旧时同窗,俩人偶然相遇在S城的一座酒楼。

吕纬甫早已失去当年的革命热情,改变了敏捷精悍的模样,变得须发蓬乱,行动迂缓,精神颓废。

他从之前的教ABCD变为教“子曰诗云”,入不敷出、艰难度日,几年来像蜂子和蝇子飞了一个小“圈子”,又落回原地。

《幸福的家庭》主人公“他”为了给幸福月报社投稿,苦思冥想地编造一篇文章《幸福的家庭》。

然而他的美好构想一次次被太太打断。太太和卖柴的、卖白菜的“二十五斤”、“二十三斤半”、“两吊六”、“两吊五”地讨价还价。

太太打了小女儿,他不得不放下文稿去哄孩子,孩子哄好了,他的思路飞了,眼前只剩一堆白菜,向他叠成一个A字。

《孤独者》的主人公叫魏连殳。他是中学堂的历史教员,自幼失去父母,由祖母抚养长大。

因为是“新党”人物,他被人攻击、遭人流言,又被校长辞退。他周围曾和他交好的人全部疏离了他。

魏连殳托鲁迅帮忙寻找工作,但总难如意。后来鲁迅接到他的信,得知他“为了活下去”,做了杜师长的顾问,薪水很高。

鲁迅再次回S城,看望魏连殳时,看到的是躺在棺木里的他,被人穿上军衣军裤,戴上军帽,放上指挥刀,打扮成了“日本军人”的模样。

《彷徨》中的知识分子,也曾意气风发,热心革命,但在封建势力的逼迫下,在生活的泥沼里,终于难以生存下去,不是随波逐流,就是自暴自弃,成了苟且偷生的行尸走肉。

这一切都是由谁造成的呢?

今天的讲解就为你进行到这里。这一节我们讲述了《彷徨》中的两类代表人物:女性和知识分子,他们无一不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过着悲惨的日子,或者死去,或者苟延残喘。

下一节我将为你讲述《彷徨》中的另外两类人物:封建卫道士和社会底层民众。揭露造成不幸命运的深层次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0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