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个人,若想别人看得起你,首先要做到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若想别人看得起你,首先要做到什么呢?有人说,应该做到有钱。这种说法很现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事实,但解释不了大家鄙视“暴发户”的现象。也有人说,应该做到当官。这种说法也不对,某些贪官污吏吃拿卡要、蝇营狗苟、鱼肉乡里,大家恨之不及,哪会看得起他?还有人说,应该做到诚信,所谓无信不立。这种说法不能说错,但也不是首先要做到的。
喜哥觉得,若想别人看得起你,首先要做到“孝”和“悌”,“孝悌”才是做人的根本。这个结论不是我信口雌黄,其中的道理源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原文如下。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南怀瑾选集:论语别裁(人民日报推荐读物套装上下册)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53.6购买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01孝,孝顺父母
孝,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特征,至少中国传统文化是这么认为的。
人类之初,如同动物,只有父母之爱,没有子女之孝。我们看动物世界,老鹰捉小鸡,母鸡拼命保护小鸡;等到小鸡长大了,就各走各路,老死不相往来。人类正是因为有了人文文化,也就是孝道(至少是中国),才不同于各种动物。我们有时候会骂那些虐待父母的人“禽兽不如”,就是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也是从反面提倡“孝道”。
孝,是一种爱的回报,是相互的。
父母含辛茹苦地照顾了你至少二十年,供你吃,供你穿,甚至帮你娶妻生子。等到,他们老了,不能干了,做子女的就应该担起照顾他们的责任。这就是孝的精神所在。如果一个人连这点感情和认识都没有,谈何人性?谈何诚信?谈什么交朋友?凭什么被人看得起?
父(母)慈,才会子孝。绝不提倡“愚孝”。
中国古代,有很长一段时间,默认或提倡“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主张无条件地“孝”。现在看起来,很是扯淡。有的父亲,杀人越货,子女还要孝吗?有的父亲,禽兽不如,连自己的女儿都不曾放过,女儿还要孝吗?有的母亲,把孩子生到厕所,扬长而去;孩子长大了,还要孝吗?有的母亲,生下孩子没多久,就抛夫弃子;等到晚景凄凉,又回来让子女赡养自己;子女还要孝吗?父母有“大不是”,子女完全不必对他“孝”,因为他不配。
孝顺,是很多人择友的前提,也是一个人赢得基本尊重的前提。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一个经验,一个不孝顺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大家也往往看不起这种人。生活中,还有一个印象,如果某人比较孝顺,大家说起他的时候,往往都显得很尊敬,无形中也会把他作为榜样。如果说,相貌,是给人的第一印象;那么,孝顺与否,就是给人的第二印象。而第二印象更具决定性的意义。
02悌,友爱兄弟姐妹朋友
悌,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友爱。
“悌道”推及到家庭以外,就要友爱朋友、友爱老乡、友爱同事,以至于友爱到社会其他关系。这种“友爱精神”其实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思想。社会系统的和谐运转,靠的就是这种友爱精神的润滑。我们常说“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怎么多起来的?靠的就是友爱。
悌,也是相互的。兄友,弟才会恭。
友爱是相互的,只有哥哥爱护、心疼、照顾弟弟,弟弟才会尊敬、想着、回报哥哥。如果做哥哥的打小就不待见弟弟,相信弟弟长大了,也不会和哥哥走的太近。如果做哥哥的老是和弟弟争,相信弟弟长大了也会争口气。如果小时候弟弟被人欺负了,做哥哥的不管不问,相信弟弟长大了心中也不会认这个哥哥。
兄弟团结,能成事,也令人尊敬;兄弟反目,常败事,也让人笑话。
在农村,兄弟之间团结,往往能先富起来,这就是能成事,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兄弟之间团结,也往往为外人所敬重,至少不被别人随意欺负。兄弟之间不团结,整天整的鸡飞狗跳的,谁也过不好。兄弟反目,往往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友爱兄弟,也是很多人择友的前提,也是一个人赢得尊重的前提。
做哥哥的,分家的时候占尽弟弟的便宜,我不觉得他能交到一个真心的朋友。做弟弟的,把老实的哥哥打的头破血流,还不思悔改,我也不觉得他能混得风生水起。友爱兄弟,才可能友爱朋友;友爱兄弟,才能获得别人最基本的尊重。
“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别人能不能看得起你,首先看得是你够不够资格做个人,而不是钱有多多、地位有多高、牛皮吹得有多大。总之,一个人,想要别人看得起你,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当然,前提条件是,父母是值得孝顺的,兄弟是值得友爱的。
参考文献:《论语》孔子及弟子,《论语别裁》南怀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