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民好人不吃亏雪绒花原创文学
好人不吃亏
文/王树民
好人吃不吃亏?这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长期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标准绝对的答案。进入经济社会后,随着利益的逐渐放大化,好人吃亏这一观点仿佛有了更充分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因此,做不做好人?如何做好人?就显得日益突出起来。
好人不吃亏!这是本人的定论,也是自始至终信守的一个底线。何为好人?定义多种多样。我的一孔之见,好人即是:心地善良,为人忠厚;坦诚处世,以信取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乐善好施,阳光向上……一句话,好人就是不会去害人。
好人何以不吃亏?这是一个相对的且从多种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记得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好人,坚持以德处世,以善为人,不以小善而不为,不以小恶而为之。虽家境贫寒,但仍乐善好施。一日,他行到一座寺庙,本想给菩萨上柱香,无奈囊中羞涩,默求观音菩萨予以谅解。奇异的是菩萨声犹在耳:“你是个善良之人,凡以慈悲为怀的,我佛概不会计较。只要你不改初衷,继续把好人做下去,当终有善果。”此言他铭记于心。
归家途中,行至一山口处,准备歇脚,猛然发现路边石板上有一蓝布包袱,四处却静无一人。他顺手拿起打开一看,里面除了几件半旧衣服外,却竟然有几两散碎银子。他猜想,这一定是过路之人大意遗失下来的,如果发现丢了,不知现在该有多么着急呢?看看天色已晚,本打算赶路回家,但转念又想到这位路人,不由得犹豫起来。思量再三,决定留下来等待。直到天黑未见来人。他有意放弃,又顿然想起了佛语,索性决定等下去。夜里山风呼呼,尽管是春天,仍寒气逼人,冷得瑟瑟发抖。好不容易捱到天明,才在又饥又冷中等到了那位路人。原来这是一位进京赶考的举子,包內衣服是換洗之用,散碎银两是全部盘缠。如果找不到,将彻底耽误了自己的前程。面对激动不已,眼含热泪的年轻后生,他满足了,释然了,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回到家后,虽受到了妻子的责备,但心里还是特别的高兴。此后,他帮助过孤寡老人耕种田地,修缮过茅屋;为乞讨的难民施舍过住处和粥饭;总之,他一直坚持做着好人应该做的好事。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过去了十几年,他日渐衰老,生活也每况愈下,更为艰难的是,眼睛几近失明。夫妻二人相携相伴,过着虽苦又甜的日子,无怨无悔。忽一日,人喊马叫,锣鼓喧天,一袭人马将茅舍围了个水泄不通。村民们议论纷纷,老两口胆颤心惊,不知摊上了何等大事?万没料到,一大官模样之人滾鞍下马,急步趋前,撩袍跪地,一声“恩人啊!”叫得是声情并茂,令人动容。原来是当年赶考的举子得中居了官,经千方百计打听寻找,前来报恩来了。长话短说,老两口尽管一再婉拒,但终未拗过,只好跟着进了城,被当成贵人供养了起来。
又一日,他领着夫人到寺庙还愿,官香、珍供应有尽有。当香烟袅袅起处,他仿佛又听见菩萨附耳低言:“前次你进寺无香,有品;今日虽有香,无缘也!”他百思不得其解,郁闷寡欢打道回府。连续几日,茶饭无味,夜不能寐。一日在街上见一小户人家向乞讨者施舍,触景生思,豁然开朗。翌日,无论怎么劝阻挽留,都无济于事,毅然决然地又回到了故土陋舍,继续用自己的绵帛之力,奉行起乐善好施之道来。此后不久,眼疾逐渐痊愈,生活不算殷实,却也平淡中倍觉充馀。老两口一直寿至九旬,无疾而终。演绎了一出好人好报,好人不吃亏的经典剧目。
好人不吃亏,最大的造化是精神上的享受。在做好人、办好事的同时,心情既满足又愉悦,身心得到了最佳的调节和改善,生活的质量和寿命就相应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好人不吃亏,即便吃亏也是暂时的。好人吃亏是相对而言,历史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好人吃的是小亏,享的是大福;吃的是暂时的亏,享的却是长远的福;吃的是经济上的亏,享的却是精神上的福;自己吃了点亏,子孙后代却得到了福。”
做好人,就不要去计较得到多少?失去多少?回报了多少?只要一心向善,一心向诚,其收获必定是良好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个不可违背的潜在定律。多年前,在湖南山区发生过这样一个感人且奇妙的故事。
有一个13岁的男孩,家住山区,家庭条件十分困难,生活质量非常低劣,饥一顿饱一顿已成常事。每天穿行于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去几华里外求学。一日傍晚,放学回家的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被浇成了落汤鸡。当深一脚浅一脚,摇摇晃晃走到路边一家村民的门前时,发烧加浑身无力,再也挪不动脚步,只好在屋檐下靠墙而倚,心想等雨停了缓口气再继续前行。不料想,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清醒后睁眼一看,昏暗的灯光下躺在床上,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盖着一棉被,一股暖流裹挟了全身,稚嫩的泪水从眼角溢流而下。酷似母亲的一位中年妇女站在床边,一边用手抚摸着他的头,一边用温和亲切的话语安慰他,“醒来就好,吓死我了。不要害怕,等会儿我给你弄点吃的,很快就会好的。”他挣扎着想起来,并表示一定要赶回家,怕爹娘担惊受怕。再三劝解无效,勉强吃了一碗大米稀粥后,她只好送他踏上了回家的路。
此后的每天下午,同一时间点,她总是守候在门口,等着少年的路过,并将一袋牛奶硬塞进他的手里。可没几天,再也没有见过他从她的门前经过。究竟是什么原因?谁也无从知晓,竟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一切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许多多的事情均成为了历史,有些仍存于心,有些却让时光淹没淡忘。当年故事的两个主角在不同的生活圈里演绎着自己不同的故事,谁也不会料到,命运的“丝绳”又一次将他(她)们牢牢地系在了一起。
已是老年的妇人生病了,而且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医院,基本上束手无策。儿女们心急火燎,尽管家境经济拮据,但只要能够医好母亲的病,就是付出全部也无怨无悔。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医院能够治疗此疾。入院、检查、会诊、制订方案,一切顺利进行,确定马上手术关囗,因一下子拿不出巨额的医疗费而难住了一家老少。就在一筹莫展,心生退意,决定放弃的时刻,主治医生却伸出援手,请示批准后,按计划正常手术,费用先挂在自己名下。
手术非常成功,老妇终于起死回生。主治医生又经过向上申请,减免了一多半费用。对此,一家人感激涕零,在病房中当着众人的面要进行跪谢,被主治医生几次谢绝。当老妇人流着泪对他说:“您的救命之恩让我们拿什么报答啊?”“我不需要您报答我什么,有一袋牛奶就够了!”一句话,突然让空气凝固了一般,一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用啥话进行答对。此时老妇人沉思后一下好似想起了什么,急不可待的眼神,略微有点激动颤抖的嘴唇,明显处于一种惊喜的状态。“您可以摘下口罩让我看看吗?”当他摘下口罩,面带微笑问道:“您老人家还认识我吗?”惊愕之下,她仔细地辨认了好长一会儿,终于确定之后,她再也难以控制自己,剧烈地抽泣起来。
原来,当时的少年,知道好心的她家里也很困难,为了不再给其增添负担,悄然地改变了上学回家的路线,但经常会躲在暗处偷偷地看一眼恩人。他立志学医,将来更好地解除更多人的痛苦,拯救更多人的生命。从而,更加发奋努力,圆满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从大学到博士,并出国进行了深造,专门研究攻克血液病中的一个个难题难关。自从接诊了老妇人,他在细询之下早已认出了她的身份,但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暂时没有相认,为的是不让事情复杂化,所以才有了最终感人的一幕,成为了一段知恩图报、广为流传的真情佳话。
好人不吃亏,是现实社会亟待提倡和弘扬的优良美德。
当今,受利益的诱惑,很多人贪了小便宜却吃了大亏。有的为了蝇头小利,却丧失了道德底线,造成了风气的每况愈下,令人生忧。前些年的几个典型案例,因为扶起摔倒或勇救落水人后,不但没有受到当事者家人的尊崇和感谢,反而被倒打一耙,将一片好心当成了“驴肝肺”,讹钱诬陷,走上法庭,受到极大的伤害。甚至个别好人由于承受不起这种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竟然酿成了为施救于人而自己却丧失生命的悲剧。这种现象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变,将贻害无穷。
诚然,我们都心知肚明,存善念,做好人,有时可能会受些委屈和伤害,明显吃了亏。往往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下,极易产生动摇、怀疑、退却之念。对此,社会上多数人会予以理解,无多非议。但如若因噎废食,走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之道,就值得引起各界的重视和深思了。
人这一生,不能为了利益而丢掉自己的良心,更不能为私心而坏了良心。人在做,天在看,种善因,才有善果。做好人,有好报,一生做好人,必定安一生。常言道:吃亏是福。这句流传千古的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念,成为了支撑人们正确看待沾光与吃亏的强大力量。有一首“吃亏歌”,更是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吃亏即福的真谛。其中“人要能吃亏,能吃亏就能少是非。”极其坦诚地告诉我们:做好人,即便吃些亏,但换来的是海阔天空,得到的是心安理得,收获的是平安吉祥,享受的是精神愉悦。
怕吃亏就做不了好人,做好人就别怕吃亏。如果所有的人怕吃亏,不吃亏,那么可想而知,最终谁应该是吃亏之人?一句话:吃亏人常在,好人终不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