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探玄武门之变五李世民的杀兄逼父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4635643.html

一、李世民及麾下功臣们面临严峻的形势

李世民和他的幕僚们长期以来清晰地感受到太子齐王的敌对谋害和皇帝的疏离不善,谋害日益加深。

“高祖将避暑太和宫,二王当从,元吉谓建成曰:“待至宫所,当兴精兵袭取之。置土窟中,唯开一孔以通饮食耳。””

随着全国统一基本达成,对内战争告一段落,李渊着手处理功臣问题。由于统一战争推进得太快,功臣多且功劳大,而伤亡、年老寿终等自然折损率却极低,李渊面临着出乎他意料的巨大难题。唐初的功臣问题,我们以后再专文讨论,此处仅围绕玄武门事变这一结果作简单叙述。

粗疏归纳,唐初的功臣大致有这么几个群体:

按来源分:1.太原元从及起兵途中主动归附势力,如裴寂,如刘文静,如刘弘基,如长孙顺德,如段志玄,如窦轨等;2.来自隋朝的降将,如屈突通,如安修仁等;3.来自其他势力的归顺者,如徐世勣、程知节、秦叔宝等瓦岗旧部等,如郭孝恪等,如杜伏威等;4.战争中俘获后投降的降将,如尉迟恭等。

按地域集团分为关陇、山东以及南朝势力。

按隶属关系,最大的是李世民的秦王府集团,还有直属朝廷以及一些分散的小型聚落,如南方战线的李孝恭李靖,以及窦轨领导下的益州机构。此外还有一些从地方投诚、也被安置在地方上的功臣,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李世勣,先后担任黎州、齐州总管(都督),但因为一直跟随秦王李世民统帅的“国家队”作战,所以显得与唐廷关系较为紧密。其他诸如虢州黄君汉、黄州周法明等人也是如此。而这一类型中,来头最大的,则是隋末的江淮义军领袖杜伏威,与李唐未交一战,武德初年就带大幅地盘来投,武德三年六月壬辰受封使持节、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东南道行台尚书令、进封吴王,位在秦王之后、齐王之前,赐姓李氏。武德四年正月唐军东征洛阳期间,杜伏威遣其将陈正通、徐绍宗帅精兵二千,协助秦王李世民攻克伪郑梁洲。武德五年入朝后才担任太子太保。除了叫得上名字的,还有大量中低级将士和文职官员,同样是要论功行赏并安排岗位,他们中不乏就近安排在临时设置的中央政府派出统治机构——行台。

从虎牢关之战胜利后,李渊就开始着手处理功臣问题(当然裴寂这样的铁杆好友除外)。动手之初形势一片大好,行台接连被裁撤。杜伏威自刎(“吴王奉谒天朝,归功王会。燕吴之勋已劭,而韩彭之锡用隆……俄而吴王谴重,弗朝责同,引剑眇然,遗嗣没在奚官。”(《戴义墓志铭》)),李孝恭、窦轨一定程度上遭黜,李世民回家跟十八学士讨论文学,随着各行台道的撤销,一批功臣失去职位。功臣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原益州道官员于哲的墓志记载“武德七年,诏迁陕东道大行台兵部郎中”,原襄州道郭行方在襄州道撤销后,直到恢复了李世民的益州道,才有了益州道行台尚书的新职位,功臣们纷纷经历着下岗再就业的历程。嘿,没有人造反,功臣很听话,李渊很满意。

混的还不错的是李靖和李世勣,北边糜烂的抗突形势还需要两位大将发光发热。年纪不小的李靖打工人打工魂,继续拼搏,武德年间转战了六个战场,爵位仅是县公,官职还是检校,中央职位则没有,跟李世民登基后他一个月进六部当尚书,两年进宰相班子云泥之别。

可是抗突关键时刻总离不开李世民出马,在解决功臣问题如火如荼的整体大好形势中,李世民反进而拿下了中书令、蒲州都督和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尤为恨人。于是,解决秦王府功臣集团这个最大的山头,成了武德九年李渊很重大、很吃力、绕不过的“搬山”工程。

至此时,李渊对李建成、李元吉阴谋对付李世民的行为采取了纵容、默许甚至同谋。

“高祖知其谋而不制。元吉因密请加害太宗,高祖曰:“是有定四海之功,罪迹未见,一旦欲杀,何以为辞?”元吉曰:“秦王常违诏敕,初平东都之日,偃蹇顾望,不急还京,分散钱帛,以树私惠。违戾如此,岂非反逆?但须速杀,何患无辞!”高祖不对,元吉遂退。”(《旧唐书·巢王元吉传》)

李渊开始着手于剥离解决秦王府的功臣们,第四章已经讲过,郁射设疥癣之疾,朝廷却搞出极大阵仗,李渊依李建成所请,批准由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并征召秦王府府精兵骁将一起出征,李建成的计划是届时将他们全部坑杀,从而解决秦王府的功臣们。但李建成夹带了私货,想违背李渊的政治节奏趁机杀掉李世民,并逼父让权。

“建成谓元吉曰:“既得秦王精兵,统数万之众,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于彼宴别,令壮士拉之于幕下,因云暴卒,主上谅无不信。吾当使人进说,令付吾国务。正位已后,以汝为太弟。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旧唐书·巢王元吉传》)

二、秦王府艰难的政变定计过程

随着太子齐王的谋害打击逐渐扩大深入,秦王府幕僚们迫于日益增加的危险,普遍急于谋反,而李世民坚持“等待对方先发动,我再以义讨之”的不同意见。经过一番极为曲折的劝解过程,李世民才终于定计。

1.第一劝

房玄龄对长孙无忌说,现在跟太子齐王表面和平是维持不下去了,一旦咱们不搞事被人家偷偷搞事,不只是秦王府和朝廷一地鸡毛,会切实危害国家社稷,咱得劝秦王取代高祖上位,才能保住大唐社稷。

长孙无忌也这个意见,去请示了秦王。

秦王李世民召见了房玄龄,房玄龄和杜如晦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但“智韫机深”的秦王没有表态。

2.第二劝

太子齐王威逼利诱尉迟敬德反水,甚至把他下狱,想杀害他。但有秦王在,他们的阴谋无法得逞,被秦王救出。

武德七年太子齐王曾说动皇帝给程知节升官,想把他调出长安,但程知节坚决不去。这里不得不提点一句,可能很多人有一种错觉,觉得程知节等人是玄武门前夕被放逐的,好多人因此认为李世民是在毫无胜算之际背水一战,实则程知节是在武德七年被李建成谗言高祖流放于外,但是在当时距离玄武门还有两年的时间,程知节都敢以死不去。而且事后也没得到任何追究,这样就在长安待到了武德九年与李世民同上玄武门。(此例从侧面让我们对当时李渊的实际权势增加认识,秦王手下将领竟敢公然抗旨不遵两年。武德年间种种迹象表明秦王实际权势与皇帝分庭抗礼的现实,秦王在对方频频出手的情况下引而不发,敢于长时间坚持“等待对方先发动,我再以义讨之”的惊人自信,以及后来干净利落收网的事实,再次证明了秦王政治版图和实际权势的惊人。)

程知节劝秦王说,再这样下去左膀右臂都给砍干净了,您可就支持不住喽!我拼死也不去上任,就待在秦王府,您能不能早点带我们干掉他们?

太子齐王又以金银财宝诱惑段志玄,段志玄根本不鸟他们。

太子齐王该期间用各种方式使秦王麾下许洛仁等六十余人被“公事去官”,秦王还是稳的一批,没见着急。

太子齐王又到皇帝那儿做工作,将房玄龄杜如晦调出秦王府。

秦王淡定地说,房杜你俩去赴任吧,没事,他们翻不了天,反正我目前还没决定要怎么做。

3.第三劝

长孙无忌和他舅高士廉、侯君集及尉迟敬德等日夜劝李世民诛建成、元吉。

李世民还是犹豫,觉得“等待对方先发动,我再以义讨之”比较好。

“无忌等劝世民先事图之。世民叹曰:“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

一时间拿不定主意的李世民问计于灵州大都督李靖,李靖推辞不提意见;问计于行军总管李世勣,李世勣推辞不提意见;李世民由此敬重二位。

因为有的朋友对此处有疑义,所以专门注解一下:

一是造反的事能和他俩商量,一伙的无疑。谋反啊,不是别的事情,岂能知道了再装不知道!

二是灵州和并州均距离长安数百里之遥,能这样远距离沟通造反的事,细思恐极。

三是《资治通鉴》里两人是“辞”,《唐统纪》是“靖等请申犬马之力”,矛盾吗,不矛盾!因为秦王不是问你俩干不干的问题,而是将自己的矛盾心理苦恼向他俩问计,让他俩帮着合计:“我什么时候造反?我是防守反击,还是先下手为强?我是三个全杀了,还是杀俩留一个?”那两位的反应是,大佬你自己都这么为难的问题太吓人了,俺岂敢贡献主意!他俩都“辞”,不敢贡献意见,末将只能表态届时效犬马之力,怎么办您自己拿主意吧。

因为《资治通鉴》的用语,而对于李靖、李世勣立场仍抱有疑惑的朋友,大可释怀。因为《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介绍此处如此记载,是为了有益教化,参考了笔记小说《隋唐嘉话》,“资以治世”尽量疏避“逆言”。从《旧唐书》《册府元龟》这些最接近原始记载的史料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得知,张亮、张公谨等秦王府肱股,帮助李世民夺位的重要人物,都是李世勣推荐入府。李靖当初几乎被李渊杀掉,被李世民救下,跟随李孝恭平江南,而李孝恭这位大功臣又经历了免官谪迁的挫折,李靖不可能站李渊,输了要完,胜了嫉功,何以自存?

四是后来事实证明,李靖他俩镇外即可,长安用不着他们。

4.第四劝

李建成的昆明池“杀弟逼父”计划被人泄露给李世民,李世民告诉了长孙无忌等,无忌他们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

李世民还是坚持他的防守反击计划,认为“等待对方先发动,我再以义讨之”不也很好嘛。

尉迟敬德说,我们等不了,我们不顾生死效忠您造反,别不当回事啊。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关乎宗庙社稷,您这样太浪了俺受不了,浪的已经超过“您执弓矢,俺执槊相随”那次了,您不采纳我的建议我就跑了昂!

无忌说,您要不采纳的话,我们也都跑!

李世民说,他们翻不了天,我很稳,大家慌什么,我的防守反击方案玩不崩!

敬德说,您这么搞既不明智也不勇决,不宜再浪下去了。我们和八百玄甲军都就位了,已经擐甲执兵,不干不行了昂,难道让我们都降回温去!是我们逼的你行了吧,给你个台阶下快接着吧。(当然这是敬德劝人的煽动语言,听听就好。什么擐甲执兵,那是不可能的,实际是发动玄武门之变秦王府才开始向将士们授甲。)

5.第五劝

李世民仍觉得防守反击没毛病,再问问府内其他谋士们有没有支持他继续浪的。

大家都说,李元吉说过只要除去您,取李建成易如反掌,他俩还没成功,他已经在算计建成,大唐非乱不可。如果让他俩得逞,唐就完蛋了。您那么牛逼,灭他俩轻而易举,何必惦记着兄弟那点情结,耽误了国家社稷的大计!

李世民还是觉得问题不大,继续考虑防守反击。

大家异口同声一起拿舜的故事开导他。

李世民在防守反击和直接先动手两者之间反复权衡,最后说那抓阄吧,看天意。

张公谨从外面进来,把占卜的东西扔到地上,彪悍地说,咱别算,就是干!

李世民说我擦你们都这么刚,那就干!

于是定计。唉,比三顾茅庐还费劲。人刘备三顾茅庐是去争取谋士,争取了三次;你李世民还要谋士们来争取你,争取了五次。

既然定计,就召集房玄龄杜如晦回来商量怎么搞,找到后他俩不敢信,就秦王那么浪能这么快定计,我们在新的岗位工作很忙的。李世民听说后火冒三丈,我正烦着呢,赶紧死回来,拿我的刀去叫他俩,再废话小心狗头!

敬德和无忌去把两人叫了回来,为了保密不让建成元吉的人看出啥来,房杜打扮成道士,敬德从其他路返回。房玄龄杜如晦来到秦王府会合后抓紧制订计划。

6.李世民要当皇帝之心是自始至终坚如磐石的,不存在犹豫,他犹豫的只是最佳收网方式,防守反击还是主动出手?

李世民十八岁心急火燎劝父起兵,当然不是为了建成将来当皇帝。他要为李家打下江山,老爹当皇帝,然后自己当,确切地说是为了老爹和自己打江山。

起兵第二年,李渊刚刚受禅称帝,李世民刚当上秦王,当时还没有打西秦薛仁杲。秦王府很多人才被外迁,房玄龄对李世民说,其他人不太可惜,唯独杜如晦有王佐之才。如果您将来仅做个藩王,那用不着;如果您将来要“经营四方”,非此人不可。

在这么早的时候,李世民的反应是什么呢?李世民大惊,说我当然要经营四方,幸亏你说,必须留下!马上将杜如晦要来作为府属。

李世民的自我选项很明确,我将来绝不仅仅做个藩王,我有宏图大志。

李世民在去长春宫之前,对其父亲还是恋恋不舍,“自幼年尝从高祖,未尝久别,至是作镇,悲不自胜。”

这时候他跟父亲是精诚一条心,满心想的都是为父亲和自己打江山。

直到李渊悍然杀掉刘文静,李世民才深刻体会到李渊的自私凶狠和对自己的猜忌,这对二十岁的赤诚年轻人是个悲伤的故事,无论是失去知己和心腹,还是父子至亲感觉的破灭。

刘文静本是晋阳起兵四大元谋之一,为李家江山创业立下汗马功劳,位列开国三大功臣之一,获有“恕二死”特权,他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又是重要宰相,这种内外交通之势与李渊期望的政治版图不符。

李渊和裴寂用不足的理由,在李世民苦苦求情之下,悍然杀掉了刘文静,

从此,李世民是为自己打天下!

你和裴寂、李元吉丧师失地,我来临危受命!你粮草不到位,我自己想办法!因为,我是为自己打天下!

那么,我打下的地盘我要安排的明明白白,“初平东都之日,偃蹇顾望,不急还京,分散钱帛,以树私惠。”你老丈人拿着你的手令想分田地不好使,我要安排给功臣们。我功高盖世,我威望和贤能达于四海,我就是要营造熏天的权势,我用实力保护自己,拿到自己必定要的东西。

“武德中,太宗平王世充,与房玄龄微服以谒之。远知迎谓曰:“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因以实告。远知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

李世民的定位始终是要上位的,李建成的昆明池“杀弟逼父”计划成了导火索,而今终于在府僚们的反复劝说下定计。

三、定计以后,秦王府战争机器开动,紧锣密鼓制订“杀兄逼父”计划

房玄龄们不能预知第二天李渊“天象召见”操作,即天象重复出现太白经天,傅奕向李渊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李渊召来李世民让他自己说清楚。

因此,秦王府的方案和预案不可能是未卜先知地制订“将计就计趁李渊召集大家对质而埋伏建成元吉”,也就是说,当时秦王府不可能制订玄武门之变计划。

那么他们原来的正规方案可能是什么呢?

最初计划应该是:在昆明池那天将计就计,你李元吉既然征发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秦府右三统军秦叔宝等秦王府全部精兵骁将,说穿了就是全部玄甲军将士嘛,好,那天我带他们都去。建成元吉宫府军也就两千多人,出征送行当日不可能倾巢去昆明池,也就带一千。届时,玄甲军发动袭击屠杀该一千人及建成元吉,李世民迅速掌握出征军队。城内,秦王府其他骨干及宿卫部队同步控制皇帝和太极宫。咦,军队李世民能掌握吗,元吉只是临时代世民出征而已,本来就是世民领导的。

也就是说,秦王府原来的计划应该是李建成计划的盗版:昆明池屠杀建成元吉+城内同步控制李渊并“使人进说,令授吾国事”。

但这个计划被李渊突然的“天象召见”打乱了。初三,太白复经天。傅奕向李渊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没看过大唐创业起居注吗,玩天象我才是爹,你想干嘛,你要造反吗!李渊将天象解析报告丢给李世民,自证清白吧!

四、被“太白经天”责问的李世民

1.我们看到,六月初二秦王府经过激烈辩论,已经定计造反,而且召回房玄龄杜如晦,一定也制定了行动方案和多个预案。已经要造反,这个时候从世民到骨干到相关士兵,已经高度亢奋起来了,处于极度的紧绷和警惕不言而喻。

那么,初三突然让进宫面圣,也不说明原因,正处于紧绷和千头万绪布置造反的世民,会作何猜想!第一反应是难道谋反泄露了?昨天定计人多眼杂,我能渗透皇宫,难道皇帝不能渗透秦王府?

2.在昨天已经集体决定造反的情况下,今天召见意图不明,作为大军事家他会毫无警惕地冒着死的危险匹夫一个冒失地进宫吗?——不会!就算他大意,房玄龄们也不能同意!

秦王会怎样呢?一定召集幕僚们抓紧研究对策。可以预见,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安排下才能让秦王进宫!

秦王府高速运转,迅速联络皇宫内应力量,与入宫随从力量协同,暗中搭配成绝对保证秦王安全甚至控场的网络。——也就是说,也就是说,秦王进宫并跟皇帝见面,整个过程中是在保证他绝对安全甚至控场的情况下见的。

3.但李渊懵懂未觉,还以为世民今天不能就“太白见秦分”自证清白就无法活着走出宫去呢,丝毫意识不到他的脖子实际一直扼在对面的世民手中。那么,戏剧而古怪的一幕发生了——李渊威吓世民时,细思恐极,“羊对老虎呲牙”的场景啊……

4.李世民看着面前色厉内荏又决绝无情的老爹,心里泛起一丝荒谬的感觉,他看着老爹凶戾的眼神和责问之词不断喷薄而出的嘴唇,逐渐放下定计以来最后一丝不舍。

智商重回高地,李世民瞬间决绝地确定了今晚就动手拿下对面这位皇帝。

心下清明,他就是那个理智、敏锐、谋算、布局令人绝望的军事家,是那个意志坚定、作战摧枯拉朽、惯于一战灭敌的“自古最能军者”。

走一步谋三步,在不带一丝感情地快速谋算推演后,除了拿下皇帝,李世民将计就计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和昆明池阴谋,推动李渊宣建成元吉明日进宫,为自己迅速只诛首恶制造机会,按自己理想的地点布设战场,从而实现短平快、低战损、波及面小、一次性地将李渊、李建成、李元吉“一网打尽“!

事实证明,效果很理想!

李世民出宫后立即回秦王府通报情况调整计划,第二版“杀兄逼父”方案出炉,并命各部门按新计划抓紧进行。

关于李渊要抢先动手的情况,请看第六章《李渊的“黜功废长”计划”》。

五、为什么太极宫政变后是伏杀太子齐王而不是夜袭宫府军

1.首先我们看到,无论李建成的“杀弟逼父”计划,还是李世民的“杀兄逼父”计划,都将对方列为必杀,而且对方子嗣也在所难免,可以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有的朋友提出疑问,能否夺位而不杀兄弟?很明显,这是不现实的,发展到这一步,都会必杀对方。

2.在第四章最后的杨文干事件部分,我们看到李渊说过,“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关键在于他的太子身份,不乏蝇营狗苟之流,大家对于高在云端的皇权触之不及,一旦有接触的机会,即便是个虚幻的梦,毕竟平日连虚幻也扯不上关系,也总可能有人铤而走险,引起更大乱局。

3.这就涉及到太极宫政变的后续计划:是在没有惊动东宫的情况下第二天关门伏杀主犯,还是乘胜夜间突击长林兵和东宫呢?很明显前者更利落,而后者的不确定性较大,万一让建成趁乱在将领护卫下逃走,就可能衍生一系列麻烦,虽然翻不了天,但不利于迅速定乱。

玄武门之变胜在迅疾无比,让我们没有看到诸多丑类:

还没来得及考虑怎么对皇帝,早上醒来已完成太极宫政变!

还没考虑好要不要拥太子,太子齐王又迅速伏诛!

还没考虑好要不要趁乱合兵起事,宫府军已溃散!

还没考虑好要不要拥皇太孙,皇太孙被诛!

还在顾虑是否有污点没退路,当天下午颁布大赦诏!

还能咋滴,且隐着吧,其实有很多潜伏特务一直没被唤醒,后来也就成了良民过完一生,有心怀叵测的巨奸枭雄未及发动,到了贞观,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忠臣。

从东突厥大举入侵的渭桥之役来看,迅速平乱对大唐极为宝贵和必要。

因此,明早伏杀无论如何是需要争取试一试的,即便引起对方警觉不成功,也可再执行其他预案。

李建成制定“杀弟逼父”计划,李世民制定“杀兄逼父”计划,那么皇帝李渊一方是如何谋划的呢?请看第六章《李渊的“黜功废长”计划》

(本章作者:超电磁炮(知乎)、犀牛鸟(知乎)、秋菊落英(知乎)、马儿(知乎)

参与讨论:浅绿的诗意(知乎)、凝琰(知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67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