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10句,不可不知的国学智
作为儒家思想的根本之作,《论语》汇集了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的精辟言论。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在于跨越历史的长河而经久不衰。
这些言论和思想,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慢慢品味,深入学习。
0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己的品行端正,即使没有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按你说得去实行。如果自己本身品行不端,即使发布命令,别人也不会服从命令。以身作则是当一名好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
从现代角度来说,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为人父母也要以身作则。我们只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了,树立良好的榜样,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
02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反省自己。而小人面对困难和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脱,撇清自己,责备别人。这句话和我们常说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一个意思,也是儒家常提倡的修身。
凡事总有意外,面对差错,你是先从自身找原因还是怪罪别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提高自身修养,碰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勤于反省和改过,就不会一味地撇清自己,推卸责任,这样就能体谅别人、宽恕别人,那世间就能少很多的纠纷和怨恨。
03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使百姓或者下属得到好处,自己却无所耗费;安排工作得体得力,百姓和下属没有抱怨;有上进心,却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这是孔子提出的君子需要具备的五种品德。
在孔子时代君子更多指统治阶级,我觉得这五种品德不止适用于领导干部,在我们平时为人处世上也很有启发。
给别人好处而不损害自己,更高级的做法是我们常提到的“利他思维”。人人都有互惠心理,希望在给对方提供价值的时候自己能得到好处。
可是如果不明确对方对自己有没有价值,你会主动提供帮助么?
做人做事常怀悲悯之心,但求好事,莫问前程。
0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团结身边的人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结党营私,不顾道义。君子光明磊落,大公无私,深谋远虑,不攀比,不跟风。小人尔虞我诈,钩心斗角,鼠目寸光,贪图蝇头小利。
0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可以和别人说的话,却不和他说,这样会失去朋友;不可以和他说的话,却和他说,这就是说错了话。有大智慧的人既不会失去朋友,也不会说错话。说话是一种能力,闭嘴是一种智慧。
有时候,心直口快会导致断绝关系,口无遮拦会招惹不少祸害,胡言乱语更是让我们错失不少机会。
我们平时和人说话要看清对象,有针对性地交谈,说该说的,不该说的少说。
这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0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需要有三点重要的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
我们要长存博爱之心,对人生有着清晰的目标规划,意志坚定,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成为一个心胸宽广、胸怀坦荡的人。
0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一味地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茫又学不到东西,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这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学习却不见起色,不愿、不能、不会思考是重要原因。
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结合的过程。
我们通过博学和审问获得知识,然后用思维加以分析整理、引申归纳,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的。
0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谁还能不犯错呢?知道自己做错了,及时改正,这就是最好的了。犯错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你知错不改。
容忍别人的错误需要心胸,容忍自己的错误需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改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修养。
0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这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
做人不能虚荣骄傲,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一起走在路上,其中肯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应该去学习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及时改正。知识不只是从书本上获得的,别人的经验或者品德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盲目学习他人的经验。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