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活着我们的人生使命感是如何形成的

本篇文章会分为上、下两篇,

今日为上篇,明日更新下篇,

内容有些多,请耐心阅读。

01

终极之问:人为什么活着?

无论作为读者的你,到底多少岁了。在你的人生中,是否问过自己或者别人,这个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

当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许正值青春年少,有一天突然“45独角仰望天空”,思考人生时;

也可能正值事业创办艰苦时期,觉得自己好累,好孤独,质问自己“你说人为什么要活着?活得好累啊”;

也可能是抑郁敏感人群的口头禅:“哎,你说我们为什么活着啊……”

不管哪一种,不管什么样的情景,你的一生都会和这句话有关联——人为什么活着?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更是比哥德巴赫猜想还要困难。

到底我们因为什么而活着啊?

要知道,哲学、宗教的上千年历史,有一半的哲学家都在解决“人为何活着的”问题:有哲学先贤认为人活着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而且和其他的生物也没什么区别,所以应该如同狗一般活着——于是后来人们管这一派哲学思维叫做犬儒主义;

也有的哲人认为,人的内在有无穷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如同太阳一般的活着——每一个人都有着强大的意志——超人论。这其中,尼采大师站了出来;

也有的思想认为人是为了来生更好而活——涅槃转世,修道成佛;

也有认为是为了爱而来,而活——神爱世人,以爱赎罪……

如果说哲学和宗教只有一部分是在探讨“人为什么活着”,那么心理学基本上用了多年的时光,集中全世界聪明的大脑和心灵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内心到底因为什么而活着?仿佛解决不了就活不成了似的。

于是,有人站出来说,其实人很动物没什么区别,活着就是为了蝇营狗苟,繁衍生息——活着就是为了让自己爽的,但是社会不让我们爽啊,所以我们就会产生心理冲突,严重了就生病。这个人叫做弗洛伊德,他的学派叫做精神分析学派;

他的徒弟和传承者们,有的人认为,人其实是有人的尊严和意志的,但是人很弱小,很自卑,这一生都要不断的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才能寻求实现。后来他写了一本书,叫做《自卑与超越》,到现在卖的都特别好……

还有的认为,人活着是要“修仙”的,因为我们每一个灵魂来到世间,都是有使命的。这和西方的“召命”观点(calling)和东方的天命思想不谋而合,所以这种观点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内在寻求自我实现的历程。

听起来有点玄,但又觉得好像没什么毛病,对不对?

也有一些流派说的很抽象,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要用力的爱,努力的活着!要让世界变得美好,要让人们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是不是觉得前半句特别像是乔布斯老师,后半句不知道又在哪里蹦出来个心灵鸡汤大师?

也许说到这里,你已经发现了,心理学家,哲学先贤们都没有解决,甚至还在各种打架的问题,我怎么能弄明白?甚至越来越晕?

人啊,确实就是这么一种有趣的生物——不断研究困难的话题,也许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优越感,也许是为了不断地进取。总之,这个话题今天必须有一个了断!

人为什么活着?总结起来,两个派别——

有意义派VS无意义派。

我们先来说说无意义派。

02

人?

本来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家伙

要说到那么多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派别是特别强调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这个派别的名字叫做“存在主义”。

他都叫存在主义了,必然是在研究人为什么存在的呀!

存在主义这个学派真实厉害,因为这门学派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联合门派。属于两大研究人心的门派一起努力的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学科。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他们得出了一下的重大研究成果:

人的存在本身,没有任何意义。

呵,这个研究真的是很努力了呢,感觉是个人都可以说的出来。

就如同一个抽烟的大叔,幽幽的吐出一个烟圈,然后淡然的来了一句:“人啊,都是扯淡的,人活着就没有意义”的感觉。

存在主义真的就是这么认为的,并不是忽悠你。人存在于世间本身,真的没有任何意义。你说你为何而来?你生下来,有没有人给你盖一个戳子,写着:“这孩子未来是直播界的扛把子”或者其他的标签?

即便不从一生的角度去看,我们的每一天本质上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比如疫情在家期间,有多少人闲到无聊,手机屏幕使用时间严重超标,为了找点事做,家里的面粉、鸡蛋、牛奶……不断地被做成烧糊的面包、废掉的凉皮……有的人都开始期待工作,期待上学。因为有的时候,被别人安排的生活,比自主的生活,更好过。

看到了吧,人的本质大多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大多数人为什么需要接受教育,接受管理;媒体,娱乐,文化活动,一方面增加陶冶情操,另一方面,他们一直是在为了你消弭无聊,无意义的体验。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人生皆没有意义,那我们为什么还这么努力的活着,还仿佛一切都不知道的样子呢?

因为,心理学家又告诉你,人生确实没有意义,但是我们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的是,我们有意识,我们有高级的想象力和情绪体验。我们会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赋予意义——会觉得有一些事情是“我”喜欢的,“我”觉得快乐的。

意义本没有,但你总在想和做,也便有了意义。

最早对这件事产生好奇心的心理学家叫做阿德勒。

他的一生可说是无比悲惨——童年体弱多病,差点死了好几次;还有个强壮的哥哥在他面前晃来晃去。自己弱还有“强敌”,搞得他很痛苦。于是他开始幻想自己未来可以很牛,可以比自己的哥哥,甚至更多的强人还要牛。

虚构的目标,让一个人摆脱了对自己弱小现实的痛苦,进而让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