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对玉米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采用预防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80524/6278634.html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3位,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居第2位,单产居粮食作物之首。作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农作物,玉米的“使命”正发生着重大改变,由普通的食用消费、饲料消费,向工业加工原料等多方面发展。随着春季农忙时节的到来,玉米也成为田间里比较重要的角色,还有几个月的时间,玉米将进入高产期,大量的玉米将涌入农贸市场,那么在这个关键时期,玉米出现棉铃虫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玉米棉铃虫又叫棉铃实夜蛾,分布广泛,以辽南、长江流域地区为害较重。在危害玉米时,前期主要蛀食心叶,造成排行穿孔;中、后期主要为害雌、雄穗,蛀食花丝,影响授粉,并蛀食籽粒,产生大量虫粪,受害部位易被虫粪污染,产生霉变,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在防治虫害时,只有了解害虫的各个虫态的形态特征、危害状况、发生原因以及发生的高峰期才能进行高效的防治,下面小编就从以上四个方面来为我们广大玉米种植户来详细的讲述一下玉米棉铃虫的防治。

一、玉米棉铃虫的形态特征

卵初期为黄白色、半球型,大小0.5mm,近孵化时色变深,为灰褐色至深褐色。幼虫共五龄,体长一龄为2.0~3.0mm,二龄为4.5~7.0mm,三龄为9.0~14.0mm,四龄为15.0~29.0mm,五龄为32.0~37.0mm;各体节背板有黑色毛片12个,体色变化较大,有绿、黄绿、红褐、黄褐、深褐色等,背部有两条深色细纵纹。蛹长17~20mm,腹部第5节、第6节、第7各节前缘密布环状刻点,尾端有1对臀棘。成虫体展15~20mm,翅展27~38mm,前翅淡黄色,后缘颜色较深;后翅后缘有两个深褐色近圆形斑点;复眼褐色。

二、玉米棉铃虫的危害症状

棉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为害。1代幼虫主要为害玉米心叶,排出大量颗粒状虫粪,造成排行穿孔。2代幼虫主要为害刚吐丝的玉米雌穗花丝、雄穗和心叶,蛀食花丝,影响授粉,形成“戴帽”;蛀食心叶与1代幼虫为害状相似,排出大量颗粒状虫粪,造成排行穿孔;为害雄穗,导致不能抽雄,影响授粉。3代幼虫主要蛀食玉米雌穗籽粒,排出大量虫粪,且被害部位易被虫粪污染,产生霉变,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三、玉米棉铃虫的发生原因

1.气候条件

玉米棉铃虫喜中温高湿,各虫态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干旱少雨天气有利于棉铃虫的发生,尤其是6月~8月份热量多、气温高,特别利于棉铃虫的孵化与发育,促使棉铃虫的繁殖力和生存力都提高,棉铃虫严重发生;北方湿度对棉铃虫影响更为明显,相对湿度70%以上为害严重。此外,冬季气候变暖,也有利于棉铃虫的越冬,增大来年危害基数。

2.寄主植物种类多

棉铃虫食性杂、较难防治,可寄主植物有20多科余种,大多数为绿色植物,为棉铃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近年来玉米已由次要危害作物变为主要危害对象,不但为一代棉铃虫提供食源,还为二代、三代的发生创造新的生存场所。

3.越冬基数偏高

棉铃虫幼虫10月在玉米秸秆附近或杂草下5~10cm深的土中化蛹越冬,9-10月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棉铃虫的越冬基数大、成活率高,立春气温回升至15℃以上时开始羽化,易造成棉铃虫的大发生。

图片来源中国农化招商网

4.天敌数量减少

棉铃虫卵、幼虫的寄生天敌主要是寄生蜂、寄生蝇类;捕食性天敌为蜘蛛、草蛉、瓢虫等。由于连年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用药浓度和用药次数的增加,造成天敌种群大幅度下降,控制效应下降,加重了玉米田棉铃虫的发生为害。

5.农田防治措施不当

玉米田疏于管理,棉铃虫发生后周边没有悬挂杀虫灯进行诱杀或没有采取药剂防控措施,加重棉铃虫危害。

四、玉米棉铃虫的发生时间

棉铃虫是多食性害虫,大暴发年份为害玉米、棉花、大豆、蔬菜等多种作物。棉铃虫在南方一般发生4代,玉米田以2、3代为主害代:2代卵盛期在6月中下旬,卵主要产在春玉米花丝、夏玉米心叶上,2代幼虫主要为害夏玉米心叶、钻蛀嫩茎,在春玉米上主要为害玉米花丝、钻蛀雌穗;第3代卵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要产在半夏玉米、夏玉米花丝上,为害花丝和雌穗。第4代卵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主要产在晚熟的夏玉米花丝上,为害嫩穗。

五、玉米棉铃虫的防治措施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化学措施综合防治虫害,不仅效率高,而且降低用药次数。

图片来源中国农化招商网

1.农业防治

一是及时秋耕冬灌,中耕灭蛹。玉米田收获后及时移除秸秆,及时进行深翻耙地,实行秋后冬灌,减少越冬基数。麦收后地块及时进行中耕灭蛹。二是合理布局。在玉米地边种植诱集作物如胡萝卜等,于盛花期诱集棉铃虫成虫,及时喷药。三是用杨树枝把诱杀成虫。利用棉铃虫成虫对杨树枝叶的趋性,在玉米田附近用杨树枝叶插把,引诱蛾同时进行人工捕杀的方法,是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棉铃虫措施之一,可降低孵化率达20%左右。

2.物理防治

在玉米地块边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或其他灯具诱杀(捕)成虫。特别是高压汞灯诱杀棉铃虫成虫效果显著,可降低落卵量30%~40%。对2代棉铃虫的诱杀效果最好,控制效果达50%~60%。一般黑光灯日平均诱蛾量达头左右,最高可达头。

3.生物防治

1)释放天敌。释放赤眼蜂,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将赤眼蜂卡,装入开口纸袋内,挂在植株中下部,棉铃虫产卵盛期放蜂2次,每亩放蜂2万头。也可释放天敌草蛉。

2)喷施抗病毒液。棉铃虫卵盛期喷施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NPV)倍液,或喷施每毫升含亿个以上孢子的Bt乳剂倍液。

4.化学防治

棉铃虫卵孵高峰期,将玉米、棉花、大豆、蔬菜等作物一同喷药,提高防治效果。

1)玉米心叶中前期防治: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倍液或75%硫双威(拉维因)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倍液喷雾,隔7天再防治1次。

2)玉米心叶末期防治:用14%毒死蜱颗粒剂或5%辛硫磷颗粒剂,每株1~2g,施入玉米喇叭口内,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油0倍液灌心叶,每株灌药液10ml左右。

3)穗期施药保护:于抽丝盛期,用14%毒死蜱颗粒剂或5%辛硫磷颗粒剂每株2g,施药于雌穗顶部花丝和雌穗上、下2节叶腋处。当穗部严重受害时,可用剪花丝抹药泥的方法,即在花丝干枯时,齐穗顶剪去花丝带出田外处理,以防止花丝内幼虫逃出,并随即用麻刷在剪口处抹上药泥。药泥可用90%晶体敌百虫1份,水份,黏土份,搅拌至糊状而成。或用2.5%敌百虫粉在玉米花丝上和叶腋内扑粉,或在雌穗顶端花丝基部滴注5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倍液,也可用2.5%溴氰菊酯倍液滴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